我开始有“相亲焦虑症”了

我开始有“相亲焦虑症”了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一条新闻,家住贵州农村的"95后"男青年王文还没到家,母亲安排的相亲日程已排满了整个假期。

我开始有“相亲焦虑症”了

用王文的话说:不是在相亲就是在相亲的路上,都要有”相亲焦虑症”了。

确实,被催婚,相亲,这类事情已经屡见不鲜,就连我的一个朋友的妹妹都开始被父母安排着相亲,而目前她才19岁。

在父母眼里,无论你在外面混得怎么样,有多优秀,年薪有多高,只要你到了适婚年龄还单着,你就是一名剩女或老光棍。

算算年龄,2018年,第一批90后已经28岁了,这个年龄早被长辈认定为儿孙满堂。

同龄人孩子都会跑了,你依然光棍一个。

想着抱孙子的欢乐,就到处向街坊打听有没有适合的“年轻美貌的女子”。

而你,似乎,没得选择。

我开始有“相亲焦虑症”了

从小到大,我们的爱情一直都被父母安排着。

上学的时候,父母不让谈恋爱。

偶尔的几次躲开父母视线,被发现后,是一番争吵。

前几天,朋友跟我说她表姐的女儿早恋,被她妈妈发现后,两人剧烈争吵。

小孩是初中生,面对着父母的强势,她能做什么?无非就是哭泣,不依不饶。

十几岁的爱情,在父母眼里就像犯了某种禁忌一样,从始至终,不被允许。

在多数人看来,早恋就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他们觉得早恋的人就是坏孩子,是错误,是不应存在的,就好像它本来就是一个错误的命题。

之后,很多孩子信以为真,更加努力学习。这似乎是好事。

但是这种观念却导致了更多人经营感情成为未开化的初中生。幼稚,妈宝男比比皆是。

没几年,父母又逼着相亲,于是又开始了你漫长而焦灼的筛选之旅。

或许刚好碰上了条件适合的,谈好,那就结婚吧,拿出奋斗的钱买房买车,之后过上柴米油盐的生活。

这就是很多人爱情的最终归属,平凡,稳定是要义。

我开始有“相亲焦虑症”了

知乎上,看到一个评论早恋影响的回答,答主@池沄说:

爱人,分明是项重要无比的能力。


可是它却没能被容于教育里。

等到了被准许恋爱的年纪,便早已错过了年少纯粹的悸动,失去了开始一段感情时来自生理和心理的初衷。

于是soulmate这一词只存在虚空,他们还没体会到恋爱的美好,就已经被柴米油盐各种琐碎击倒,把生活,变成了过日子甚至是倒计时,而不是去体会和享受。


如果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那更有大把的人,直到结婚了,都未曾拥有过爱情。

我们都想要遇见一个合适的爱情,而英国经济学老师巴库斯算出的理想伴侣几率告诉我们,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的机会微乎其微,只有二十八万五千分之一。

但相亲这种方式却能极大的增加这种几率,比之我们安心等待有效率多了。

我们的父母非常聪慧的领悟到恋爱的精髓,在春节这种全家欢聚的日子,更不会放过三点一线整天除了上班就是泡剧的你。

之前有粉丝在后台留言:

我今年24,我这人朋友圈子小,我也不善于交际,不怎么喜欢交新朋友,认识,熟悉,了解,这个过程我觉得很累。我的朋友都是认识5、10年以上的。从我20那年,家里就给我安排相亲了,说处个2.3年就结婚,怀孕生孩子正好24,这对于当时才20正叛逆的我简直是个噩耗,当时一共相了2个,第一个挺活泼的男孩我就使劲装高冷,吃个饭开始我就你好,过程就是嗯,吃完就再见。他给我发短信我根本不回,约我出去第二次我说有事,过了一个礼拜他就和介绍人说了,不合适。第二个是个挺成熟本分的男孩,我装的特别幼稚还能闹腾,也是让人家主动说的不合适。

这个时候,在父母看来,我们就像一个即将过期的商品,上面标注着有效期到此为止,看到别的同款产品卖的火热,自己手上这个却没任何动静,于是心急缭绕,到处找卖家。

我开始有“相亲焦虑症”了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跟两位年龄比我大且相过几次亲的网友聊了下。

一位是88年的W,他的相亲经历挺有趣的。

他相亲有一个自己制定的规则,就是如果感觉不合适,吃饭期间就点两瓶啤酒,权当一种拒绝的手段,然而有一次遇见一个姑娘,第一次见面,两人喝了一箱半的啤酒。

另外他家附近有一个咖啡馆,之前办过会员,因为相亲,他从银牌会员升级为钻石会员,由于熟客的缘故,店里的服务员有时候会给他建议说:“哥,昨天相的那个就不错。”

听起来跟个段子一样,但是也透露出了相亲双方的无奈,年龄大,压力剧增,每一次相亲,可能都是一场新的推拉战。

另一位是一位女生,她跟我讲了她与她相恋5年的男朋友的故事,分手后心理开始有了阴影,缺乏安全感,潜意识里会认为认识的人介绍对象会靠谱些,所以开始了“相亲”这种找男朋友的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被强迫相亲,她们对相亲有着比较积极的看法,就好像W说的,

可能这辈子就见一次面,为何不开心点呢。

我开始有“相亲焦虑症”了

但于我而言,我不太主张去相亲,23岁的年纪,是最佳的增值时期,全面的投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就能登上更高的台阶,接触更高端的社交圈子,在这样的阶段,遇见喜欢的人,是一个顺带的过程。

跟爸妈打电话,他们也会提醒我该找女朋友了,有时候还会揶揄说,给我介绍女孩子。

实际上,他们并不会强迫我做我不喜欢的事情。

但无论相亲也好,自由恋爱也罢,到了婚姻的份上,在三观一致的基础上,更多需要的是责任,婚姻不是一个人变成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家庭变为两个家庭的事情。

愿善良的人都能得到真心对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