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此楼差点被世人遗忘,幸亏王之涣的到来而名声崛起

古代中国,无论天子还是州官县府,总爱修建楼阁。一是用来纪念大事,二据说能够镇妖伏魔。这么多的楼阁,如何才能胜出?除了规模,还得靠名人光顾!素有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称的鹳雀楼、滕王阁、黄鹤楼和岳阳楼,皆因有大文豪的光顾而名声大噪。

《登鹳雀楼》︱此楼差点被世人遗忘,幸亏王之涣的到来而名声崛起

比如:名不见经传的滕王阁,因为王勃的钟爱而出名;刚刚维修过的岳阳楼,因为宋代文豪范仲淹的垂青而受人瞩目;饱经战火的黄鹤楼则更幸运了,大诗人李白、杜甫、王维……都爱上来看看景、斗斗诗。那么今天要聊的鹳雀楼,更是幸运儿,虽然位置极佳,景色奇绝,却因为没有名人光顾而渐渐被人遗忘。直到王之涣的到访,一首二十字的小诗,让它光彩四射,一举跻身于中国名楼的行列,全诗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此楼差点被世人遗忘,幸亏王之涣的到来而名声崛起

诗题《登鹳雀楼》,此楼在蒲州(山西省永济市)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楼高三层,下临黄河,是登临胜地,传说因为时常有鹳鹊栖息楼上而得名。

“白日依山尽”

话说三十而立的王之涣,官运不佳,遭人诬陷被罢了官。于是一路游山玩水,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傍晚,来到了山西的鹳雀楼。他站在鹳雀楼的二层,举目四望,向西望去,映入眼帘的是远处那依傍着山峦,渐渐西沉的太阳。

白日”,指“太阳”。

“依”,指“依傍”。

“尽”,指“消失”。

《登鹳雀楼》︱此楼差点被世人遗忘,幸亏王之涣的到来而名声崛起

“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转过身来,向东而望,奔腾的黄河水在夕阳的映照下,滚滚东流,消失在天水相接的地方。望着眼前的此景,王之涣心情澎湃,浮想联翩,似乎看到波澜壮阔的黄河水,一路携川纳流,奔腾跌宕,最后注入无边无际的大海。

《登鹳雀楼》︱此楼差点被世人遗忘,幸亏王之涣的到来而名声崛起

“欲穷千里目”

此刻的王之涣,特别想要极目远眺,看遍千里风光,饱览壮丽景观。

“欲”,是“想要”的意思。

“穷”,指“尽,达到极点”的意思。

《登鹳雀楼》︱此楼差点被世人遗忘,幸亏王之涣的到来而名声崛起

“更上一层楼”

如何才能实现呢?那只有登上再高一层的楼阁,才能站得高看得远!

“更”,是“再”的意思。

《登鹳雀楼》︱此楼差点被世人遗忘,幸亏王之涣的到来而名声崛起

登高览景、写诗作赋,是古代文人的爱好,由此留下很多名诗名篇。这其中,王之涣的这首诗最激励人心,通过描写气势磅礴的壮丽山河,表达出诗人受大自然震撼后,所悟出的人生哲理——登高望远,方能开拓新境界。如此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时常被后人引用,甚至成为民族的精神引领,多次出现在国家重大场合呢!


(家有牛娃,一起轻松学古诗!欢迎订阅“牛娃学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