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與孔子跨時代好基友 沉默是金不去開導愚昧無知的人

鬼谷子有一條很重要思想的就是愚人要詐,為何面對愚蠢的人要詐騙呢?鬼谷子認為愚人難教,所以面對愚人你教他還不如詐騙他。

鬼谷子多次指出一個觀點,與愚蠢的人爭論是比愚人更愚蠢的,要不然就會南轅北轍,你始終無法達到自己目的,遇到愚蠢的人,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搭理他,也不去開導他,更不會告訴他為什麼。

鬼谷子與孔子跨時代好基友 沉默是金不去開導愚昧無知的人​鬼谷子在《謀篇》裡說過這樣一句話,無以人之所不欲而強加於人,無以人所不知而教之於人。

這句話直接道明瞭人的劣根性,喜歡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人,好為人師的劣根,而鬼谷子認為這樣做是不對的,孔子也說子所不欲勿施於人。你把別人不明白的告訴他,他還是不明白,他只會堅持自己的看法,每個的現實,限制了他對事物的認知,所以你不要把別人不知道的東西告訴他,從而教導他,這種行為是很白痴的。

鬼谷子在《權篇》裡說,故無目者,不可以示以五色,無耳者,不可告以五音。故不可以往者,無所開之也,不可以來者,無所受之也。物有不通者,聖人不事也。

這句話是啥意思呢?意思是對色彩顏料感覺不敏銳的人,就不能給他欣賞色彩斑斕的畫作,對於聽覺不敏銳的人,就不要跟他討論音律的美妙。像這樣的人,昏庸矇昧,根本不值得去遊說他,他矇昧無知,不會接受我們的意見,像這些不通人事的人,有智慧的人不會去打他的主意。

有些人始終把自己侷限在自己的世界裡,他不能分辨真假虛實,也不能明辨是非,對於這樣的人,你把他不知道的東西告訴你,他怎麼也不會明白,所以有智慧的人不會去愚昧無知的人爭論什麼。

鬼谷子與孔子跨時代好基友 沉默是金不去開導愚昧無知的人​儒家聖人孔子和鬼谷子的有相同之處,對於愚蠢的人,孔子的看法和鬼谷子一致,就是不去告訴他真假,也不去開導他,常人總是要分辨出對與錯,可以在有智慧人的眼裡,和愚蠢的人討論對錯,是比愚人更愚蠢的行為。

孔子有個學生叫顏回,孔子很看中他,因為顏回聰明有智慧且又愛好學習,終身跟著孔子學習,最終也成為了是不亞於儒家聖人的角色。

不過其中有一次,顏回差點不想跟著孔子幹了,覺得孔子老糊塗了,不明事理,於是就回家了。顏回在街道上瞎溜達,見一家賣布的店門前圍滿了人,就特別好奇,中國人是特別愛圍觀的,古時也一樣。

顏回上前去問發生了什麼事,原來是買布的人和賣布的人在吵架,買布的大聲說:“三八二十三,你為什麼收我二十四個錢?”。顏回看到這麼小事情,就上前勸架,說你們別吵了,對買布的人說三八就是二十四,你算錯了。

買布的可生氣了,指著顏回的鼻子說:“誰要你來評理的?你算老幾?要評理只有找孔子,錯與不錯只有他說了算!走,咱找他評理去!”顏回說:“好。孔子若評你錯了怎麼辦?”買布的說:“評我錯了輸上我的頭。你錯了呢?”顏回說:“我就把帽子輸給你。”

鬼谷子與孔子跨時代好基友 沉默是金不去開導愚昧無知的人​於是,兩人一起去找孔子。孔子問明情況後,對顏回笑笑說:“三八就是二十三嘛,顏回,你輸了,把帽子給人家吧!”對孔子的評判,顏回表面上絕對服從,心裡卻很不服氣,認為孔子老糊塗了。

孔子事後對顏回做了解釋,顏會恍然大悟。孔子對顏回說:“我知道你以為我老糊塗了,所以不願再跟我學習,因為藉口請假回家。你想想:我說三八二十三是對的,你輸了,不過輸個帽子;我若說三八二十四是對的,他輸了,那可是一條人命啊!你說帽子重要還是人命重要?”

和愚蠢的人,你爭論什麼,你在如何爭論,他也無法理解你的說法,他也無法孰是孰非,和愚蠢的人爭論,只會讓你看起來很不值錢,不會顯得你多麼聰明富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不會去做無謂的爭論。

沉默是金,不要與人做無謂的爭論。文章純屬個人之言,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