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平桑鎮祝原村,竟然和一片竹林有關

上次回桑鎮祝原老家,344國道還沒有開始修建,前幾日回家,便看見了寬闊的344國道平整地鋪在老家門口。

興平桑鎮祝原村,竟然和一片竹林有關

(實拍祝原村內街道)

老家祝原村,位於桑鎮政府駐地以西3公里,興平和武功交界處。省道西寶中線穿村而過,交通十分便利。由南村、北村2個自然村組成。

說起我們村,祝原村舊時名為竹園村,因村南原有一片竹林園而得名。因後人誤將“竹園村”寫成了“祝原村”,改村名為祝原村。

興平桑鎮祝原村,竟然和一片竹林有關

聽村裡老人說,現村小學所在地原為清涼寺,是村民祭祀神靈的地方。建有佔地300多平方米的大雄寶殿,磚木結構,由方圓十里八鄉的能工巧匠結合我國民間廟宇建築風格精心設計建造。屋面為古制琉璃瓦,屋面四角上翹大磚瓦兩邊鑲有翹首長龍,屋脊由鑲有各種燒製的蟲、魚、花、獸圖形的特質粘磚砌成,雕樑畫柱,甚為壯觀。整座廟宇包括院落總佔地近10畝,建有很具民族風情的獨立“山”門(因門頂形似三座山頂而得名)。文革中,除大殿中的神像悉數被破壞外,大殿主體及“山”門保存完好。1978-1979年,因村小學擴建,村委會決定將大雄寶殿拆除,在其基礎上建起了兩層教學樓。“山”門後來因年久失修,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在村小學“普九”後續建設中被拆除。

興平桑鎮祝原村,竟然和一片竹林有關

(網絡配圖)

村裡一位老人還說道,據傳,在祝原村北自然村南口,有該村賈姓富戶為其母立的貞節牌坊一座,牌坊用堅硬青石砌成的兩層石樓,在其四周建有數座鑲有蟲、魚、花、獸圖形,刻有精美文字的石碑、石馬、石獸,人稱“碑坊樓”。文革中,大部分被毀損。

興平桑鎮祝原村,竟然和一片竹林有關

又傳,在北村南街東頭有一棵為賈氏宗族所有的古槐,樹幹須3、4人合抱方才合攏,樹齡已無考,村人皆稱此樹為神樹。許多老人在此燒香、膜拜、求藥,用來治療兒童頭痛、發燒和拉肚子,且藥效奇好。相傳文革中,曾有一位青年認為此樹為牛鬼蛇神,上樹欲砍掉其樹枝,結果從其樹幹上摔下,從此落下不治之症,一年不到便離開人世。從此之後,再無人敢折其一根樹枝。此樹已被收錄進《興平市古樹名錄》,曾被《咸陽日報》、《陝西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過。

興平桑鎮祝原村,竟然和一片竹林有關

(實拍桑鎮祝西路)

每年農曆二月初十為祝原村古廟會日。這一天來自四面八方的客商紛紛雲集,集中進行各種物資交流和商貿活動。村中也會邀請秦腔劇團來進行助興演出。酷愛秦腔的村民,曾自發組織過秦腔“自樂班”和秦腔木偶劇團。陝西省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袁克勤先生,曾得益於本村原秦腔木偶劇團班主賈老先生的教傳,為賈老先生的關門弟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祝原木偶劇團贏得了第二個春天,重新組團後聚集了一大批民間藝術領軍人物,名噪一時,活躍在西北五省田間地頭。至今提及祝原木偶劇團,西北五省無不知曉。

如今我站在村口,感覺村子變化很大,聽家裡人說,從上半年開始,鎮上、村裡領導便開始收拾村子了,地掃的更乾淨了,還栽上許多樹,挺漂亮,花壇也是別出心裁,遠看,猶如漢白玉般潔白漂亮。不僅如此,村裡各家各戶廁所也開始改造成衛生廁所了。

興平桑鎮祝原村,竟然和一片竹林有關

(實拍桑鎮祝西路)

不由想起我們上學那會兒的事情,隆冬的農村,早上特別冷,我們去桑鎮一中上學,便在路旁點燃秸稈取暖,跑步取暖,路上“裝鬼”嚇唬同學,學霸同學邊走便揹著“政治”簡答案題,這種學習方法也曾被老師所提倡,不過在我們看來,李大釗同志都說過,學要學的踏踏實實,玩要玩的痛痛快快,邊走邊背書這種做法顯然是不夠專一,於是我們依舊專心地在路上嬉戲打鬧。非但如此,我們還做過“壞事”,直接偷偷點燃玉米秸稈這種壞事已經覺得沒有技術含量,而且容易被抓住,那後果一般是比較“疼”的。於是,一種定時點燃秸稈的定時器被我們苦心研究,並投入使用。找一根香,周圍捆上火柴頭,然後,提前點燃香,將“定時器”扔到秸稈堆裡,等香燃到火柴頭時,秸稈堆便被定時點燃,這樣是不會被抓住的。現在想想,那樣做的確很不對。

興平桑鎮祝原村,竟然和一片竹林有關

中線原來的兩行樹很是整齊,在我心裡,那是經常在夢裡出現的場景,雖沒有《白楊禮讚》裡的偉岸,卻也是我對家鄉的印象般的記憶。

興平桑鎮祝原村,竟然和一片竹林有關

二月初十會是我不能忘記的,平時工作每每看到油餅、麻花、油茶、甘蔗、涼皮這些小吃,我便去嘗一小口,卻全然找不回小時候在初十會上的那種滋味,那種帶著鄉土氣息的淳樸的味道。

聽村裡人說,最近國家環保督察組就要來興平了,鎮上、村裡都在加緊整治,我想,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的環境會越來越好,我們村也會越來越好。

這時,一輛灰色斯柯達從我身旁疾馳而過……

圖/盤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