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金嗓子」基層宣講三十五載 將黨的理論思想傳播到海島和山村

一身筆挺正裝,63歲的陳一新雖然兩鬢斑白、聲音沙啞,但精神矍鑠一如當年。

1983年,他受連江縣委宣傳部委派,成為一名基層宣講員。35年來,他將黨的理論思想傳播到海島、到山村,足跡遍佈全縣22個鄉鎮,還被授予“金嗓子講師”的稱號。

连江“金嗓子”基层宣讲三十五载 将党的理论思想传播到海岛和山村

陳一新正在宣講。

他的黨課大家愛聽

去年,連江縣成立黨員教育培訓團隊“百人講師團”,各個鄉鎮都有一本講師名錄,可根據需要自助“點單”。其中,陳一新的“點擊率”居高不下。

“聽課的黨員裡有多少老同志,多少年輕人?”接到江南鄉的邀請時,陳一新同往常一樣,先做起了“人口調查”。“國家的方針政策理論性很強,但是我們要針對不同對象把理論化為實際,這樣才能傳遞好黨的聲音。”陳一新同記者分享了他的宣講心得:老黨員多時,結合本地實例,用方言授課;年輕人為主時,強調對政策的追本溯源,讓年輕人瞭解箇中緣由。

“陳老師的課堂上有普通話、本地話,還少不了笑話,內容不晦澀,大家都愛聽。”縣委組織部幹教科科長林豔曉告訴記者,由於部分邊遠鄉鎮黨校村級教學點的設備不足,陳一新還特意自費採購了一套移動投影設備,讓課堂圖文並茂,學員更好理解。

他的備課一絲不苟

下個月,陳一新將啟動改革開放40週年的主題宣講,為此他早早地就準備好了課件:“我梳理了改革開放的緣由、成就、反思和任務等幾個方面的內容,屆時將根據鄉鎮的實際來展開。”

作為改革開放40週年的見證者,陳一新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注入課堂。在他的課件中,有村民主動改革按手印的圖片,有人均收入、基礎設施投資等數據的對比,有從落後農村到美麗鄉村的蛻變,有從肩扛手提到機械化的革新……這些豐富的內容都是他日積月累的結果。

“從前我從報紙上收集剪報,現在主要是從網上獲取信息。”雖已年過六旬,但陳一新對電腦互聯網技術的掌握一點都不輸年輕人。不論是門戶網站的新聞,還是微信公眾號上的動態,都是他的素材來源。不僅如此,他還有一項“黑科技”,令記者大感意外。這是一支錄入筆,陳一新介紹,它可以把紙上的文字直接掃描到電腦裡,提高了效率,還能有效避免人工抄寫導致的斷章取義。

他將宣講當成事業

每年的“七一”前後是陳一新最忙碌的時候,用他的話講“走路都是用跑的”。今年“七一”,他上午從東湖鎮“跑”到江南鄉,下午從黃岐半島“跑”到丹陽鎮,晚上再“跑”到曉澳鎮,一天完成了五場宣講。

是什麼給了他力量?從197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就成為他堅持的信仰,也是他不斷前進的動力。陳一新說,從前黨員只有在每年建黨節時才會喚起對黨員身份的認識,如今,隨著黨員教育越來越規範,越來越科學,大家對黨員身份的認同感也越來越強。“黨員幹部素質提高了,隊伍整體戰鬥力就提升了,這對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很重要的。”

陳一新坦言,退休後,他更忙了。“在我有生之年,我還要將這份事業繼續下去。”他堅定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