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村行——因“莓”闻名 靠“莓”致富

最美乡村行——因“莓”闻名 靠“莓”致富

这里是“全国无公害大棚草莓标准化示范区”、“中国鲜果小镇”,这里也是“江苏省句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核心区,这些头衔属于一个村子,那就是白兔村。作为远近闻名的草莓村,白兔与草莓有着三十余年的渊源。


最美乡村行——因“莓”闻名 靠“莓”致富


与草莓结缘突破传统种植

驱车行驶在白兔村的主干道上,一个个白色的草莓大棚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三十多年过去了,白兔村的名气依然和“草莓”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现在的草莓品种和种植技术,早已不是曾经的模样了。


最美乡村行——因“莓”闻名 靠“莓”致富


白兔村地处苏南丘陵山区,位于句容东大门,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生态优势。上世纪80年代初期,赵亚夫老先生从日本带回了几株草莓苗,在那个农村种植还以传统农作物为主的年代里,种草莓在大伙儿看来,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最美乡村行——因“莓”闻名 靠“莓”致富


一方面,为了增加村民收入,白兔村急需突破传统的种植模式,做出改变;另一方面,老百姓对于新兴事物存在质疑,都不肯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赵小平回忆说:“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老百姓还是不愿意种,我们就把草莓苗从狗洞里塞到老百姓家里。”就这样做思想工作,终于有一部分老百姓点头同意了。


最美乡村行——因“莓”闻名 靠“莓”致富


迅猛发展却遇上滞销

1986年,白兔村有接近四十户村民种起了草莓,这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的确是尝到了甜头。看到草莓带来了经济效益,其他村民也接连种了起来,一时间,白兔村家家户户都成了“草莓种植户”,从十亩到一百亩,再到一千亩,短短一年时间,白兔村的草莓种植面积就发展到了一万多亩。


最美乡村行——因“莓”闻名 靠“莓”致富


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并没有带来同等的经济效益,反而起到了负面作用,滞销成为了白兔村草莓产业的第一道坎儿。“我们村干部是有责任的,没有考虑周全,导致老百姓怨言很多”,赵小平梗咽道。老百姓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草莓大部分被倒进了河塘里,尽管如此,草莓在白兔并没有彻底绝根,还是有部分老百姓坚持了下来。

探索新模式辐射到全镇

坚持下来的这部分老百姓,成为了白兔村草莓产业的主力军。走过了草莓种植的艰难期,白兔村党委政府开始积极探索新路径,思索着如何让草莓产业发展得更好,让种植模式更上一层楼。


最美乡村行——因“莓”闻名 靠“莓”致富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白兔村草莓种植实现了由单纯的“露地草莓”到“温室高架、超高垄草莓”的转变,在草莓产业的支撑下,白兔村近年来投资八百多万元,打造了草莓广场公共服务平台,仅今年草莓节当天,全村销售草莓5.5万斤,直接销售金额达112万元,带动旅游综合收入360万元。


最美乡村行——因“莓”闻名 靠“莓”致富


白兔村的草莓产业不仅造福了本村,还辐射到了白兔镇全镇。如今,白兔镇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大棚草莓生产基地,有着“中国草莓之乡”的美称。以草莓种植为引领,白兔镇已经走出了一条高效农业的新路子。“春采草莓夏摘桃、冬挂葡萄秋卖枣”就是白兔最真实的写照。


最美乡村行——因“莓”闻名 靠“莓”致富



记者:赵明 宗刚

通讯员:朱庆锋

最美乡村行——因“莓”闻名 靠“莓”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