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得陇望蜀”背后,东汉刘秀如何在“三国争霸”中险招求胜?

众所周知,东汉末年各地军阀割据,经过长期的政治军事斗争后,在中华大地基本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但很少有人知道,

在东汉建立之初,就曾经出现过非常类似的三国鼎立的局面。那一次的三国鼎立最终以东汉帝国的大一统告终,最终留下了一个成语“得陇望蜀”。

“得陇望蜀”出自东汉光武皇帝刘秀给属下大将的一封信,信中说“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须为白”。这里的“陇”指的是盘踞在关中地区的割据军阀隗嚣势力,“蜀”指的则是盘踞在四川地区的公孙述割据势力,这两方割据势力与占据中原的刘秀,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成语“得陇望蜀”背后,东汉刘秀如何在“三国争霸”中险招求胜?

冯异像

在与隗嚣的战争中,刘秀创造了很多著名的成语。他先是派遣了自己的同学邓禹西征,失败后又请出自己的心腹重臣征西大将军冯异。冯异占据关中地区后接连取得胜利,刘秀称赞他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又向众人说冯异为他“披荆斩棘”,平定关中。但是在战争后期,冯异病逝于军中,代替他与隗嚣作战的,大多是从隗嚣一方投奔过来的名将。

这些名将中首屈一指的就是伏波将军马援和河西大将军窦融。马援是战国名将赵奢后裔,三国名将马超的先祖,少年时代就胸怀大志,说大丈夫应当马革裹尸。他本是隗嚣的属下,却不满隗嚣的虚伪狭隘,很早就投奔了刘秀,建议刘秀拉拢隗嚣的部下,并对前线将领的疑问有问必答,极大地促成了刘秀的最终胜利。

成语“得陇望蜀”背后,东汉刘秀如何在“三国争霸”中险招求胜?

伏波将军马援塑像

另一位名将是窦融。窦融割据河西,号称河西五郡大将军,见中原局势稳定,想要依附刘秀。刘秀大加赏赐,并对他说你的地位极为重要,举足便可以定天下轻重,这就是成语“举足轻重”的由来。窦融后来率兵协助刘秀平定了隗嚣的叛乱,隗嚣忧愤交加而死,窦融获封侯爵,名列三公。

对隗嚣的战争胜利之后,刘秀便开始专心对付割据蜀地的公孙述,这位公孙述自号白帝,后世刘备驾崩的白帝城就是得自于这位白帝。刘秀对公孙述的战争和后世三国的战争也极为类似,他将战场分为南北两线,南线为水战,北线为陆战。

在南线战场上,刘秀的大将是岑彭。后世曹操就把名将张辽视作是岑彭一样的人物,足见岑彭名望之高。岑彭利用火攻破掉了公孙述的水军,更是出其不意绕开公孙述主力,奇袭成都,三国时期邓艾也是用同样的方法攻到成都城下。可惜岑彭在一个叫做“彭亡”的地方驻军,遭遇了刺客,殒身于此。北线的主将来歙同样遭遇了刺客,身中匕首后从容安排好军务大事,抽刃而死。

成语“得陇望蜀”背后,东汉刘秀如何在“三国争霸”中险招求胜?

吴汉像

此后与公孙述作战的主将是刘秀的大司马吴汉,他在逆境中奋勇拼搏,被刘秀称赞是“差强人意”(原意是能在逆境中振作众人的心志)。吴汉原本是在河北地区投奔的刘秀,手下有着当时全国最强大的北方突击骑兵。当时公孙述迷信预言“虏死城下”,出城与吴汉作战,结果被突骑冲杀中箭,回城当晚立死。第二天其部属投降,蜀地基本平定。“得陇望蜀”之战,最终以东汉的统一而告终。

参考文献

《后汉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