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受冷落,國外上映締造票房神話,這片到底好在哪兒?

上世紀90年代應該是國產電影的一個巔峰,許多佳作、經典角色在此間誕生,並深深烙印在無數人的腦海中。

與此同時,也有不少好電影成了“遺珠”,被觀眾錯過。

比如,劉燁的這部出道之作— —

那山那人那狗

国内受冷落,国外上映缔造票房神话,这片到底好在哪儿?

論口碑,該片先後在國內外的金雞電影節、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日本國家電影獎上斬獲大獎。

有評委評價,“(它)代表了中國電影的一個高度”

可一論起票房,它就太慘了。

當年上映時幾乎無人問津,各大電影發行公司也都對它不感興趣,電影拷貝一部都沒有賣出去(也有說賣出去了一部),被說成是“國內發行幾乎等於零的電影”

本以為就此慘淡收場了,未成想,在日本它卻大受歡迎。

国内受冷落,国外上映缔造票房神话,这片到底好在哪儿?

2001年4月至9月,該片在日本觀眾多達24.4萬多人,到10月,票房即超3.5億日元,直接取代張藝謀《我的父親母親》,成為日本境內票房最高的中國電影。

弄得導演霍建起至今提到這件事還激動不已:

日本人真是靠這部片子賺了不少錢,但是他們賺多少錢我也不眼紅,我的片子能夠進到影院裡,而且一放就是半年一年,對一箇中國導演來說,這就足夠了。

国内受冷落,国外上映缔造票房神话,这片到底好在哪儿?

這片說的是一對父子。

父親在大山裡當了一輩子的鄉村郵遞員,即將退休,高考落榜的兒子不得已接下了父親的工作。

国内受冷落,国外上映缔造票房神话,这片到底好在哪儿?

聽起來,郵遞員的工作可能很簡單,送送信而已。

但真要幹起來,不容易。

小到這郵包裡的信件、報紙怎麼裝,怎麼處理寄件,大到送件的路線怎麼走,時間怎麼分配,都有講究。

国内受冷落,国外上映缔造票房神话,这片到底好在哪儿?

尤其是在這大山裡,還得翻山越嶺、跋山涉水,一個不慎,可能就把命給送了。

国内受冷落,国外上映缔造票房神话,这片到底好在哪儿?国内受冷落,国外上映缔造票房神话,这片到底好在哪儿?

說白了,這是個苦差事。

可要是你不幹,這大山深處裡眼巴巴地等著外面消息、親人來信的人,就沒了盼頭。

国内受冷落,国外上映缔造票房神话,这片到底好在哪儿?

送信第一天,父親親自幫兒子裝好郵包,叮囑了又叮囑,心裡卻還是一百個不放心。

兒子倒是一臉的不在意,“一回生二回熟嘛”

国内受冷落,国外上映缔造票房神话,这片到底好在哪儿?

臨出發時,父親又囑咐起一直隨行的狗“老二”,託它好好給兒子帶路,可不管父親怎麼趕,“老二”就是不走。

沒辦法,心裡實在放心不下兒子一個人的父親,只得親自領著“老二”陪兒子走一趟這送信路。

国内受冷落,国外上映缔造票房神话,这片到底好在哪儿?

故事就是這麼個故事,沒有那麼多彎彎繞繞,可這條看似普通的送信路卻承載了太多太多。

由於父親是郵遞員的關係,經常個把月才回家一次,交流談不上,兒子連爸都叫不上幾次。

父子倆之間,總是有一種熟悉又陌生的疏離感。

国内受冷落,国外上映缔造票房神话,这片到底好在哪儿?

最初趕路時,父子倆就是一前一後走著,彼此之間沒什麼話,兒子埋頭在前頭走著,父親費力在後面跟著。

實在彆扭得很了,倆人不約而同地擠出來一句“累不累”。

趁話匣子打開接著聊下去吧,結果聊不了兩句就冷場了,又是一片久久的沉默。

国内受冷落,国外上映缔造票房神话,这片到底好在哪儿?

中間好幾次,其實早已經累得想把郵包放下來歇歇,就是死撐著不說,非得等父親開口歇腳才肯歇— —

“總不能一上來就讓我爸覺得我幹不了”

国内受冷落,国外上映缔造票房神话,这片到底好在哪儿?

一邊彆扭著,一邊暗自較著勁兒,可等回身看不到父親,又立刻急得跑回去找,直到又瞅見父親,趕忙掃去臉上的焦急,一切恢復如常。

一個聽著自己的收音機哼著歌,一個唸叨著“這有什麼好聽的”還不忘叮囑注意腳下。

国内受冷落,国外上映缔造票房神话,这片到底好在哪儿?

這就是父子,即使走這一趟本身就是對兒子最大的牽掛,即使路上為數不多的每一句叮嚀都是不放心,面上都還是一貫的嚴肅臉。

就連吃醋,也是這麼波瀾不驚的一句“媽,媽的叫得親”

国内受冷落,国外上映缔造票房神话,这片到底好在哪儿?

正是送信這一趟,令他們的關係逐漸破冰。

出村時被鄉親們一路相送,父親面上沒什麼,其實也是虛榮的,驕傲的,多年工作辛勞,一朝退休總歸還是有人認可的。

“其實我想要的

我爸何嘗不想要呢

只是想要的東西

並不一定就能得到”

国内受冷落,国外上映缔造票房神话,这片到底好在哪儿?

每個月按時給五婆送一封根本不存在的信,叮囑兒子誰誰家的信一定要單獨送到,誰誰家的匯票一定要送到本人手上,別叫有心人中間截了胡......

兒子慢慢意識到,這些年父親心裡不是沒有家,只是他對這座大山這條郵路有著太多太多的牽掛和責任。

国内受冷落,国外上映缔造票房神话,这片到底好在哪儿?

最抓人的一幕,是在河邊。

兒子堅持背父親過河,父親環著兒子,他回憶起年輕時揹著兒子逛集市的場景,一時間老淚縱橫。

国内受冷落,国外上映缔造票房神话,这片到底好在哪儿?

什麼時候,父親已經不是記憶中那般高大,什麼時候,兒子已經長這麼大了?

他不知道兒子早就學會了抽菸,不知道兒子脖子上添了一道疤,也是恍惚間,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對這家虧欠了太多。

国内受冷落,国外上映缔造票房神话,这片到底好在哪儿?

他看著兒子的脊背,不自覺地撫摸,除了對時間蒼茫飛逝的感嘆,也有對過往青春悵惘的感傷吧。

亦如朱自清那篇散文《背影》,父親爬過月臺給兒子買橘子,兒子望著父親肥胖的身子蹣跚地走向鐵道邊,頓時潸然淚下。

他們看著的背影,都是匆匆流過的時間啊。

国内受冷落,国外上映缔造票房神话,这片到底好在哪儿?

《那山那人那狗》原本是彭見明1983年發表在《萌芽》雜誌上的一篇短篇小說。

創作這部小說時,他正躲在老家平江的一個山裡小鎮上,沒有電話,跟外界的聯繫全靠書信,所以他經常都得跑到那間只有一個人值班的鄉間郵政所發信。

那個值班員曾經跟他提到過,他們工作很辛苦,常常都要挑著郵包,一年到頭奔波於茫茫大山間,一趟郵路走下來要四天,而他們一走就是幾十年。

国内受冷落,国外上映缔造票房神话,这片到底好在哪儿?

就像片中的父親,一個人,一條狗,一條郵路,得翻山越嶺走上三天。

有時候,為了抄近路省時間,他趟冷水,時間長了身體落下了病,有時候,碰上颳風下雨天氣山路不好走,一個不穩當,就會不慎滾下山去。

国内受冷落,国外上映缔造票房神话,这片到底好在哪儿?

這條郵路太苦了,可他就這麼一個人寂寞地走了幾十年,不到領導面前叫苦喊累,鄉里村裡寫了表揚信他也不讓發。

這是工作,總得有人幹,既然是自己幹,就不興自己喊苦。

国内受冷落,国外上映缔造票房神话,这片到底好在哪儿?

那一個沉甸甸的郵包,牽連萬家,他看得比什麼都重要— —

“你肩上背的不是自家米袋子”

国内受冷落,国外上映缔造票房神话,这片到底好在哪儿?

對父親而言,日子長了,記掛的人多了,遇的事多了,工作,也已經遠遠超出了最初的意義。

走這條路不累,累得是心裡不自覺地裝了這些人,有時,人的心其實比腿還累。

国内受冷落,国外上映缔造票房神话,这片到底好在哪儿?

影片中還出現了一個角色— —陳好飾演的侗族姑娘。

国内受冷落,国外上映缔造票房神话,这片到底好在哪儿?

熱情,奔放,美麗,就像兒子的母親年輕時的模樣,父親料定兒子會看上這個侗族姑娘,後來試探性地問他,喜不喜歡這個侗族姑娘。

沒想到,兒子卻說,他不會娶一個大山裡的姑娘。

国内受冷落,国外上映缔造票房神话,这片到底好在哪儿?

不因為窮富,不因為見識,只因為他看盡了同樣嫁出大山裡的母親,眼角眉梢間流露出的對家的想念,一輩子都在等待父親。

到此為止,子知父,父亦終於知子。

国内受冷落,国外上映缔造票房神话,这片到底好在哪儿?

在這條漫漫長路上,他們因工作疏離,也因工作走出了疏離,完成傳承工作的同時,也完成了人生命運的交替輪迴。

很多很多次,父親就是這樣走在後面,望著兒子的背影,時近時遠,直到下次兒子離開他獨自上路。

国内受冷落,国外上映缔造票房神话,这片到底好在哪儿?国内受冷落,国外上映缔造票房神话,这片到底好在哪儿?

就像龍應臺在《目送》裡寫的那樣: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而這份情緒,怕也只有等到曾經的子女日後為人父母,才能真切體會當時當刻的心境吧。

都說,人這輩子,最害怕突然把某一首歌聽懂了,其實不止歌曲,電影也是一樣的。

只是答應我,別懂得太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