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一生的貴人:善加引導

做孩子一生的貴人:善加引導

我們讀《了凡四訓》,尤其是袁了凡先生遇到雲谷禪師這一段,我們就想起師長老人家說的,以前出家人儒釋道都通,是很有學問的好老師,所以才有一句成語叫“無事不登三寶殿”。社會大眾一有解不開的問題,問誰?到三寶殿去問法師們,他們都很有學問,還要通過國家考試才能拿到度牒,那個程度差不多是進士的程度。而且他們的心地清淨,世俗的慾望他們能放得下,清淨心生智慧。所以感覺雲谷禪師是非常好的老師,他在跟了凡先生短短的互動當中,“和易以思”的教學法表演得淋漓盡致。

比方說引導一個人,都用什麼引導?他最熟悉的句子,這叫共通語言。比方說你今天去跟一個親戚朋友聊傳統文化,他從來沒有讀過《論語》,你就“子曰,子曰”,一句接一句,他一個頭兩個大。比方說你這個朋友是種田的,那你就跟他講,要怎麼收穫就要怎麼播種,他說對對對。你用他聽得懂的去跟他引導,他就很能產生共鳴,所以“道而弗牽”很重要。

剛剛說到雲谷禪師的教學法,因緣就是了凡先生跟雲谷禪師對坐三天,沒有起什麼妄念,雲谷禪師就問他,他說,“我的命早就被人家算定了,我還有什麼好想的。”雲谷禪師哈哈大笑,“我本來以為你是豪傑,原來你只是凡夫。”“難道命可以改變嗎?”雲谷禪師講,“人未能無心”,自私自利、自我的心放不下,“終為陰陽所縛”,所以命運就固定了。但很重要的,“積善之人”,很善良的人、積很厚功德的人,“數固拘他不定”。假如你是了凡先生,聽到這句話會怎麼樣?“哎喲,有希望了。”這叫“強而弗抑”,談話的過程中,他的信心、他的動力慢慢就被帶起來了。你們有沒有遇過某個人很有修養,有一個人印堂發黑走進來,跟他講完半個小時之後,印堂發亮走出去,這就是教學的功夫很強。你看了凡先生幾十年就在那裡“啊,命改不了”,經過引導之後,馬上發願先做三千件善事,所以雲谷禪師教學的功力很強。當然我們體會到了,就能善學善用。

雲谷禪師就告訴了凡先生,你這二十年來命運全部被人家算定了,一絲一毫都沒有轉變,當然是凡夫。了凡先生好奇了,難道命運可以改變嗎?接著雲谷禪師講,“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詩》《書》所稱,的為明訓。”哪個讀書人沒讀《詩經》,沒讀《尚書》?全讀過了,都知道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但書還是書,他還是他,所以總在遇緣不同。了凡先生遇到雲谷禪師,“啪”,這一句印象更深刻,“對哦,這個我都知道啊,原來我都沒有把它落實,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先講詩書,再舉釋迦的教誨。其實這就讓我們瞭解到一個社會背景,以前的讀書人儒釋道都讀。雲谷禪師接著又提到,“我教典中”,我們佛門當中講到,“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妄語是佛門的大戒,佛菩薩怎麼可能騙人呢?

了凡先生也很可貴,聽了以後馬上主動求教。有些人有懷疑,悶在心裡,自己在那裡想啊想啊,也不講出來。主動求教,這叫“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其實,這一個對經典的誤解已經在他心裡幾十年了。他說,孟子不是說嘛,求則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義可以力求,功名富貴是身外的東西,怎麼求得到呢?這個疑很久了。雲谷禪師告訴他,孟子的話沒有錯,你自己解錯了。“汝不見六祖曰”,《六祖壇經》跟《金剛經》,當時的讀書人都讀了。《六祖壇經》上面講,“一切福田,不離方寸”,福田靠什麼?心耕。怎麼會求不到福呢?“從心而覓”,從根本的心地去下功夫,“感無不通”,一定求得到。“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外雙得”,內外都求得到,“是求有益於得也”,你把這些道理都要搞清楚了,一定要從心地下功夫。“若不反躬內省”,你沒從心地反省,“而徒向外馳求”,向外去攀求,攀高官,攀有錢人,“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你是求不到的,你沒有從根本下手,徒勞無功。“內外雙失”,你都向外求,都是貪,也沒德行,又沒有積福,就不可能求得到。“公修公得,婆修婆得”,財佈施才能得財富,法佈施才能得聰明智慧,無畏佈施才能得健康長壽,怎麼可能是在那裡拜神明就求得到的呢?如理如法去求,才求得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