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学一典:版筑饭牛「黄鹤诗苑」第0001

版筑饭牛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ǎn zhù fàn niú,意思是后以之为贤臣出身微贱之典。

日学一典:版筑饭牛「黄鹤诗苑」第0001

成语解释

版筑,造土墙;饭牛,喂牛。后以之为贤臣出身微贱之典。

成语典故

《书·说命上》载:相传商代贤者傅说筑于傅岩,武丁用以为相。《吕氏春秋·举难》载:春秋时卫国贤者宁戚饭牛车下,扣牛角而歌,桓公异之,拜为上卿。

古今相望,落落然如骑星辰,与夫起~者异矣。

★唐·刘禹锡《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纪》

成语故事

殷代武丁上台后遭遇连年灾荒,他在梦中受到启发,找到傅岩修筑大墙的傅说,任命他为国相,殷国从此大治。春秋时期,齐桓公为了迎接周天子派来的使臣,在城门遇到正在喂牛的宁戚,觉得他有奇才,于是拜他为相国

《孟子 告子下》《淮南子 道应训》都有提及版筑饭牛,后以谓出身低贱。

《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卜式试于刍牧,弘羊擢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日磾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矣。

典源


1、版筑

《孟子注疏》卷十二下〈告子章句下〉~223~

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汉·赵岐注:「傅说筑傅严,武丁举以为相。」[1]

折叠

释义

(1).两种筑土墙的工具。

《孟子·告子下》:" 舜 发於畎亩之中, 傅说 举於版筑之间。"

《汉书·英布传》:" 项王 伐 齐 ,身负版筑。"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版,墙版也;筑,杵也。"

(2).筑土墙。

用两版相夹,填泥其中,以杵捣实成墙。

《周书·寇儁传》:" 梁 遣其将 曹琰之 镇 魏兴 ,继日版筑。"

《明史·忠义传一·许逵》:"县初无城,督民版筑,不逾月,城成。"

(3).泛指土木营造之事。

唐 杜甫 《泥功山》诗:"朝行 青泥 上,暮在 青泥 中;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 王抚军 因之大兴版筑。"

(4).指土墙之类的工事或围墙。

《左传·僖公三十年》"朝济而夕设版焉" 晋 杜预 注:"朝济 河 而夕设版筑以距 秦 。"

唐 欧阳詹 《二公亭序》:"台烦版筑,榭加栏槛。"

(5).借指土木工匠。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邱园版筑,尚想来仪;公室皇枝,岂不虚迟?"[1]

相关阅读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告子下》

古人建房造墙,在很长一段时期不是用砖,而是筑土成墙,即"版筑"。我国很早就采用版筑技术。《孟子·告子下》:"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是殷代国君武丁的相,他曾在傅岩地方为人筑墙,为武丁访得,举以为相。所谓版筑,就是筑墙时用两块木板(版)相夹,两板之间的宽度等于墙的厚度,板外用木柱支撑住,然后在两板之间填满泥土,用杵筑(捣)紧,筑毕拆去木板木柱,即成一堵墙。我国战国时期发明了砖,但直到秦汉,砖是用来砌筑墓室和铺地面的,不用于造房。用砖来砌墙造房是比较后来的事,而且应用范围有限,一般百姓民居仍用版筑技术建造。直到今天,有的地区仍然使用这种办法筑墙。墼(jì) 土坯。我国很早就用版筑技术筑墙建房,后来又使用土坯砌墙。战国时代虽然发明了砖,然而直到秦汉,砖还不是建房材料。但由于墼和砖都是用土做成,形状相似,所以东汉时也有把砖称为墼的,不少出土的汉砖上都有"墼"字。用土坯砌墙建房是我国古代主要的建筑方式之一,直到现在我国北方农村地区还在采用。

汉代建筑是以夯土与木框架的混合结构为主。版筑法在龙山时代出现,至汉代已经充分成熟,被广泛采用。 版筑施工,须先立挡土版。两侧的挡土版名干,又名栽;前端的挡土版名桢,在汉代又名牏。为防止挡土版移动,须在版外立桩,并绕过桩用绳将版缚紧。此绳名缩。将桢、干等物缚植完毕,即可填土打夯。打夯的动作名筑。进而,打夯的工具(夯杵、夯头)亦名筑。夯杵多为木制,夯头有石质、铁质。夯完后,砍断缩绳,拆去墙板,这道工序称为斩板。夯筑高墙时,须搭脚手架,要在夯层中安置插竿。施工完毕,拆去脚手架,压在夯土中的插竿还能起到加固作用。

汉代也有用土坯砌墙之法,但土坯墙牢固不及版筑,故常与版筑法互相补充,混合使用。

日学一典:版筑饭牛「黄鹤诗苑」第0001

2、饭牛

饭牛,中国民间农业生产风俗。流行于山东地区。一种敬牛活动,每年清明节举行。

《庄子·让王》:"鲁君闻颜阖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币先焉。颜阖守陋闾,苴布之衣,而自饭牛。"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卫庆》:"自是家产日滋,饭牛四百蹄,垦田二千亩。"

清 钱澄之 《田园杂诗》之四:"呼儿且饭牛,吾去烧东菑。"

基本信息

【词目】饭牛

【拼音】fàn niú

【释义】1.喂牛,饲养牛。2.寓不慕爵禄﹐过劳动自适的生活之意。3.比喻贤才屈身于卑贱之事。

详细解释

  1. 喂牛,饲养牛。《庄子·让王》:"鲁君闻颜阖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币先焉。颜阖守陋闾,苴布之衣,而自饭牛。"《楚辞·九章》:"吕望屠于朝歌兮,宁戚歌而饭牛。"《史记·孝武本纪》:"居岁余,其方益衰,神不至。乃为帛书以饭牛,详弗知也,言此牛腹中有奇。杀而视之,得书,书言甚怪,天子疑之。有识其手书,问之人,果伪书。"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卫庆》:"自是家产日滋,饭牛四百蹄,垦田二千亩。"宋 叶适《题贾俨不忘室》诗:"每识饭牛下,有作宁戚歌。"清 钱澄之《田园杂诗》之四:"呼儿且饭牛,吾去烧东菑。"清 沈德潜《古诗源·饭牛歌之二》:"敝布单衣裁至骭,清朝饭牛至夜半。"
  2. 寓不慕爵禄﹐过劳动自适的生活之意。宋·刘克庄 《沁园春·平章生日丁卯》词序:"短衣饭牛而至旦,业已归耕;搢笏笼鸽以放生,末由旅贺。"
  3. 比喻贤才屈身于卑贱之事。语本《管子·小问》:"百里奚,秦国之饭牛者也,穆公举而相之,遂霸诸侯。"又《吕氏春秋·举难》:"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戚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

【语本译文】宁戚想向齐桓公谋求官职,以便能施展自己的才能,但是穷困得没有办法去齐国见桓公,于是给去齐国经商的商人赶运货车,晚上停宿在齐国都城外。这时,齐桓公去郊外迎接客人,打开城门后,随从让宁戚赶的那辆车回避到一边去;桓公一行人所举的火把将四周照得如同白昼,而随从的人又很多。在车旁给牛喂草料的宁戚看了后,悲从心中起,于是敲击着牛角唱起悲凄激越的歌曲,桓公听到这突如其来的悲曲,情不自禁地拍着仆人的手说:"奇妙,那唱歌的人一定是位不寻常的人。"于是命令随从的车将宁戚载返回去。

示例

唐·刘禹锡 《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纪》:"古今相望,落落然如骑星辰,与夫起版筑饭牛者异矣。"

清·方文 《除夕咏怀》之四:"挽鹿实无偕隐妇,饭牛空有辟兵符。"

"帛书饭牛"

汉武帝的宠姬王夫人卒,齐人少翁以方术在夜间招引王夫人(注:《汉书》作"李夫人"),使武帝在帷幔中望见。于是封少翁为文成将军,以客礼相待。并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泰一诸神,置祭具以招天神。过一年多,少翁的方术渐渐失灵,神不至。于是诛文成将军。《史记·封禅书》载:"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居岁馀,其方益衰,神不至。乃为帛书以饭牛,详弗知也,言此牛腹中有奇。杀而视之,得书,书言甚怪,天子疑之。有识其手书,问之人,果伪书。於是诛文成将军而隐之。"

"宁戚饭牛"

《吕氏春秋·举难》:"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商旅,将任(载)车以至齐,暮突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戚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归,任之以事。《晏子春秋·问下》记载此事,文较略,谓桓公举宁戚"以为大田"。《艺文类聚》卷九四引《琴操》:"宁戚饭牛车下,叩角而商歌曰:南山矸,……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裁至骭,长夜漫漫何时旦,齐桓公闻之,举以为相。" 《说苑·尊贤》:"宁戚,故将车人也。叩辕行歌于康之衢,桓公任以国。"诸书所载多不同。叩角,亦作"扣角";商歌,一说为悲怆之歌,一说为商旅人之歌,歌词见载于诸书者亦不同。再,百里奚未遇时曾饭牛;释惠洪《冷斋夜话》载有道人圆观亦曾扣牛角而歌。然后世用典,多取宁戚事。

释义

宁戚为了在齐国谋得官职,在穷因无以自达时,喂牛车下,击打牛角而悲唱"商歌",终于被齐桓公看中,能在齐国任事,后遂以"宁戚饭牛、宁戚歌、饭牛歌、牛下歌、叩角行歌、扣角歌、饭牛、叩角、扣角、商歌、康衢歌、宁戚牛、宁牛"等写有才而未遇,生活困苦;或表示自荐求官;用"舍牛相齐、齐歌入相"等表示求仕的愿望得以实现。

示例

【宁戚饭牛】邹阳《狱中上书自明》:"宁戚饭牛车下,而桓公任之以国。"王褒《圣主得贤臣颂》:"百里自鬻,宁戚饭牛,离此患也。"元稹《放言五首》之四:"宁戚饭牛图底事,陆通歌凤也无端。"

【宁戚歌】韦庄《云散》诗:"刘伶避世唯沉醉,宁戚伤时亦浩歌。"李中《投所知》诗:"题桥未展相如志,扣角谁怜宁戚歌。"元好问《除夜》诗:"折腰真有陶潜兴,扣角空传宁戚歌。"

【饭牛歌】陆游《连日大雨门外湖水渺然》诗:"尚鄙朱公养鱼术,肯为宁戚饭牛歌。"又《羸卧》诗:"马上元无听鸡句,原头那有饭牛歌。"郑真《寄乌继善先生》诗:"系雁书成霜满地,饭牛歌罢月临关。"

【牛下歌】黄庭坚《次韵无咎阎子常携琴入村》:"明光昼开九门肃,不令高才牛下歌。"

【叩角行歌】李白《笑歌行》:"宁武子,朱买臣,扣角行歌背负薪。"田茂遇《贫交行》:"君不见,古来英雄石不用为佣保,叩角行歌石皓皓。"

【扣角歌】江淹《刘太尉琨伤乱》诗:"宁戚扣角歌,桓公遭乃举。"胡曾《谢赐钱启》:"遂使宁戚无扣角之歌,邹阳乏曳裙之地。"程先贞《除夕呈南村》诗:"祝鸡怕解闻声舞,牧犊浑忘扣角歌。"

【饭牛】李维祯《日方东升赋》:"夜旦齐山,罢饭牛之浩叹;曦回蜀郡,闻林犬之争嗥。"

【叩角】《晋书·皇甫谧传》:"或叩角以干齐,或解褐以相秦。"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方结羡鱼之网,将谣叩角之词。"韦庄《东游远归》诗:"扣角干名计已疏,剑歌休恨食无鱼。"徐夤《依韵赠严司直》:"歌残白石扣牛角,赋换黄金爱马鲫。"

【商歌】陶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刘禹锡《罢郡归洛阳寄友人》诗:"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黄庭坚《次韵晃元忠西归十首》之五:"怨句识之推,商歌知宁戚。"

【康衢歌】骆宾王《上吏部侍郎帝京篇启》:"观梁父之曲,识卧龙于孔明;听康衢之歌,得饭牛于宁戚。"

【宁戚牛】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七:"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钱起《新丰主人》诗:"客里冯谖剑,歌中宁戚牛。"

【宁牛】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宁牛终夜永,潘鬃去年衰。"

【舍牛相齐】陆游《饭牛歌》:"人生得饱万事足,舍牛相齐何足言。"

【齐歌入相】李峤《牛》诗:"齐歌初入相,燕阵早横功。"

原文内容

宁戚欲干齐桓公①,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齐②,暮宿于郭门之外③,桓公郊迎客④,夜开门,辟任车⑤,爝火甚盛⑥,从者甚众。宁戚饭牛居车下⑦,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⑧。桓公闻之,扶其仆之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⑨。"命后车载之。桓公反,至,从者以请⑩。桓公赐之衣冠,将见之。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

桓公大说,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也,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而固贤者也,用之未晚也。"桓公曰:"不然,问之患其有小恶,以人之小恶,亡人之大美,此人主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遂举大用之,而授之以为卿。

选摘自《吕氏春秋》

注释

①宁戚:春秋时期魏国人,早年贫困,替人拉牛车运货物。后来得到齐恒公任用,拜为上卿,迁相国。干:求见。

②商旅:指外出经商的人。将任车:驾驶装在货物的牛车。将,驾,御。任车,载货的车辆,一般用牛拉。

③郭门:外城的城门。郭城的外墙。

④郊迎:到郊外迎接,表示对客人的重视。

⑤辟:通"避",使回避。

⑥爝(jué)火:火炬,火把。

⑦饭牛:喂牛。

⑧疾歌:大声歌唱。

⑨之:指示代词,这。

⑩请:请示。

参考译文

宁戚想要到齐桓公那里去求取官职,因为穷困无法接近齐桓公,于是,受雇替商人赶车到齐国去,夜晚就在城门之外住宿,齐桓公到郊外迎接客人,夜晚打开城门,所有赶车者都得回避,跟随齐桓公的人很多,而且都拿着明亮的火把。宁戚在车前给牛喂食,看到齐桓公而悲伤,敲打着牛角,唱着很悲伤的歌曲。齐桓公听见后,扶着他的仆人的手走下车说:"奇怪啊,这个唱歌的人是非一般之人啊。"齐桓公于是命令,用后面的车子装载一同回朝。齐桓公回到朝廷,手下人向他请示如何处置宁戚。齐桓公说:"赏赐给他官衣官帽,我将接见他。"宁戚见到齐桓公,游说齐桓公统一四境;第二天再见,更劝说齐桓公统一天下。齐桓公非常高兴,将重用宁戚。群臣们都纷纷劝齐桓公说:"宁戚是卫国人,离我们齐国只有五百里路,不是很远,不如我们派人去打听打听他的情况,如果他确实是个贤能的人,再重用他也不为晚。"齐桓公说:"不可这样,打听可能会听到一些小毛病,因为小毛病,而忘记人家的主要美德,这就是君主往往错失天下人才的原因。况且一个人很难十全十美,治政只用他的长处即可。"于是就提拔重用了宁戚,授给他卿相的大官。此举为齐桓公赢得了天下的人心,这就是他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原因。

阅读提示

宁戚饭牛,齐桓公用之为卿,这是不拘一格用人才的著名事例。看来,齐桓公能称霸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不是偶然的。他后来说的那几句话更是值得我们认真体会。"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用人本应舍其所短,用其所长,不能求全责备。


日学一典:版筑饭牛「黄鹤诗苑」第00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