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辞职的开国上将,他的话让无数领导深思……

在授衔的开国大将中,有一位被誉为党之“良才”的老将军,他在授衔后的第三年就提出了辞去职务,他就是开国大将——朱良才。


第一位辞职的开国上将,他的话让无数领导深思……

朱良才,与毛主席是老乡,同是湖南人,在他27岁那年加入了党组织。1928年参加朱德、陈毅发动的湘南起义,随后跟着朱老总上了井冈山。先后参与过五次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作战,立下了不少功劳。


第一位辞职的开国上将,他的话让无数领导深思……

1937年,朱良才所在的三十军右路军,经过与敌人作战后,2000多人的队伍被打散。朱良才身边只剩下十几名战士,朱良才便同战友们在祁连山与敌人打起了游击战。四天后,朱良才与李聚奎、方强、徐太先商量决定下山。结果,搜山的敌人发现了他们。就在此时,旁边山上响起了枪声,敌人就朝着枪响的地方跑去,而朱良才他们几个在刚刚都跑散了,朱良才便孤身一人下山。

下山后,朱良才不敢走大路,只走小路,中途有个挖煤工给他换了件衣服,之后他往陕北方向走去。

一天,他刚走进一个村子,远远看到对面走来了一群敌人。上天眷顾他,朱良才旁边有个老汉赶着一群羊过来,老汉也发现了朱良才,并看出他是个红军。于是老汉赶紧脱下自己的羊皮袄,让朱良才翻过面穿,装成一只羊,并躲进羊群里。


第一位辞职的开国上将,他的话让无数领导深思……

这时,敌人搜索至此,发现只有老汉与羊群,就走开了。朱良才等到敌军走远了,才走出羊群,继续赶路。

历时36天,朱良才找到红军组织,被任命为援西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抗战爆发后,先后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秘书长,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抗战胜利后,任军政学校领导。新中国成立后任军政大学政委,军区副政委。1955年授上将时,正担任北京军区第一政委。

1958年,朱良才积劳成疾,认为自己胜任不了组织给予的工作,提出辞职申请。组织劝他不用辞职,好好休养,等身体好了再回来。但朱良才拒绝了,说:“长江后浪推前浪,革命要有后来人。我们老同志早点退下来,把位子让给年轻人,这对革命事业有好处。”

1958年11月,朱良才正式退出了领导岗位。


第一位辞职的开国上将,他的话让无数领导深思……

(图:朱良才与陈老总)

离休后的朱良才,对国家没有任何要求,而且,很多他原本应该享受的待遇,也是能推就推,用他的话说:自己都不工作了,还要那么多待遇干吗?那不成赖皮了吗?

他们家的院墙很矮,连狗都能跳进跳出,军区领导指示给他加高院墙,但每次都被他拒绝了。

直到唐山大地震,围墙又被震坏了一些,这次军区首长亲自出面,要给他加高,但朱良才还是拒绝了,说:“加高了围墙会影响邻居的光线,怎么能因为照顾我,让老百姓吃亏呢?”

首长说:“这是为了您的安全考虑。”

朱良才说:“我们是给老百姓服务的,只要问心无愧,我就不信有谁会来害我!”

这句话,值得所有领导反思:当你害怕百姓,就说明你离百姓太远了。


第一位辞职的开国上将,他的话让无数领导深思……

(图:朱良才、李开芬夫妇)

1989年2月22日下午4时32分 ,朱良才在北京病逝,终年89岁。

最后再跟大家讲个小故事:

朱良才曾担任朱老总的秘书时,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朱德的扁担》。(小编表示很惊讶)

朱良才等战友担心朱德下山挑粮累坏了身体,就把朱德的第一根扁担给藏了起来。没想到,朱德找人又为自己做了一根扁担。

关于这第二根扁担,后来还有转折。在朱良才写的《朱德的扁担》中,朱德的扁担上写的是“朱德记”三个字。但据范树德回忆,上面的字不是“朱德记”,而是“朱德扁担,不准乱拿”。

那么,范树德是谁呢?他的说法可信吗?范是当时的红四军军需处长,专门管后勤,而且更重要的是,朱德那根扁担,就是他给做的,上面的字也是他写的。

这样看来,范树德的说法是更权威的,所以,到了90年代,《朱德的扁担》就改了过来。

后来,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想记录这段历史,原来的那根扁担早已不见了,就派人带了一根一模一样的井冈山毛竹扁担,千里迢迢去请范树德重新写字。现在的井冈山博物馆中,陈列的就是这根复制的扁担。


第一位辞职的开国上将,他的话让无数领导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