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中原失败,君臣却将主帅头颅送于敌国以换苟安,真的怪时机?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后,宋朝太宗赵光义唯一的后嗣,金军的漏网之鱼康王赵构在海上躲了金军三年的追击之后,总算在杭州城安下了窝,不过身体也给搞坏了,没法繁衍香火。杭州城改称临安。高宗赵构以后宋朝的帝系终于转到了太祖赵匡胤那一支。不过太祖皇帝这一只也没有什么有抱负的君主,全都是苟安之辈。

北伐中原失败,君臣却将主帅头颅送于敌国以换苟安,真的怪时机?

偏安江南的宋朝从公元1142年杀害岳飞签订绍兴和议后,便一直向金纳岁称臣,宋金皇帝以侄叔身份相称。这基本意味着金朝作为强势的一方,且占据着中原和东北成为真正当时中国的王朝。而宋对金的妥协,恐怕只有石敬瑭向辽太宗耶律德光称儿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了,毕竟石敬瑭本来就不是汉族,历史上我们一直诟病东晋的软弱,但东晋好歹有淝水之战可以说说,东晋孝武帝北伐也是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北伐中原失败,君臣却将主帅头颅送于敌国以换苟安,真的怪时机?

然而南宋的北伐真正的只有三次,第一次是老臣张俊北伐,第三次基本是被蒙古人当枪用了。而真正形势大好的第二场北伐也就是韩侂胄主持的开禧北伐却一直被历史淹没,开禧二年(1206年),身任平章军国事的韩侂胄对金朝不宣而战。宋军纷纷出击,山东京东招抚使郭倪派兵攻宿州(今属安徽),建康府(今江苏南京)都统制李爽率部攻寿州(今安徽凤台),江陵府(今属湖北)副都统制皇甫斌攻唐州(今河南唐河),江州(今江西九江)都统制王大节攻蔡州(今河南汝南)。而此时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叛宋降金,割让关外四郡,金封吴曦为蜀王。由于仓促出击宋军兵败。而来年准备再战金朝的主战派韩侂胄则被兵部侍郎史弥远和杨皇后谋杀于宫殿之内。

北伐中原失败,君臣却将主帅头颅送于敌国以换苟安,真的怪时机?

南宋朝廷按照金朝的要求,韩侂胄之首被送往金朝示众。这种做法不是很像满清的辛丑之约吗?自己国家的事情完全被金国干预,即使韩侂胄有罪,也不用你金国安排。这完全放弃了宋作为一国天子的尊严。然而当时的文臣集团一直在说韩侂胄的开禧北伐时机不宜,分析形势完全是苟安之论。当时公元1204年,蒙古依然崛起,铁木真西征花剌子模归来,于1206年称成吉思汗。金的北方已然受到严重威胁。而此时金国的皇帝金章宗也是一个昏君,可以和宋徽宗媲美,作为一个汉化很高的皇帝一直在玩字画,金朝国家军事实力衰落很严重了。而宋朝从金海陵王完颜亮1163年南侵之后便修养生息已经30年有余。此时不战更待何时?不得不想起陆游的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可惜这句话却永远不会成为事实了,君不见崖山之下才见大宋十万英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