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天,一起讀完《黃帝八十一難經》(第79天)

81天,我們一起讀完《黃帝八十一難經》第79天:

《七十九難》

81天,一起讀完《黃帝八十一難經》(第79天)

原文:七十九難曰:經言迎而奪之,安得無虛?隨而濟之,安得無實?虛之與實,若得若失;實之與虛,若有若無,何謂也?

然:迎而奪之者,瀉其子也;隨而濟之者,補其母也。假令心病,瀉手心主俞,是謂迎而奪之者也;補手心主井,是謂隨而濟之者也。所謂實之與虛者,牢濡之意也。氣來實牢者為得,濡虛者為失,故曰若得若失也。

81天,一起讀完《黃帝八十一難經》(第79天)

翻譯如下:

第七十九問曰:醫經中說“迎而奪之”,那能不會讓邪氣由實轉虛麼?“隨而濟之”,那能不會讓正氣由虛轉實麼?虛證用補法來充實正氣,補其不足,所以若得,實證用瀉法瀉其有餘,所以若失;進針時,針下感覺緊牢充實為有氣,為實,針下感覺疏軟空虛為無氣,為虛,這些是什麼意思?

81天,一起讀完《黃帝八十一難經》(第79天)

回答:迎而奪之是瀉法,按照五行的母子關係,在子穴施用瀉法;隨而濟之是補法,按照五行的母子關係,在母穴施用補法。假設心臟發生病變,心屬火,火可以生土,就要瀉手厥陰心包經屬土的腧穴,這就是迎而奪之的瀉法;再由於木生火,補益手厥陰心包經屬木的井穴,這就是隨而濟之的補法。所謂的實之與虛,就是針下感覺的堅緊、濡軟之意。補虛時感覺針下之氣緊實牢固的是得氣;在瀉實時,感覺針下濡軟空虛的是氣已經散失,所以才說若得若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