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府(文山)的清官史绍登

【导读】砚山直到1935年才设县,在此之前一直称为江那里,开化八里之一。今天就跟大家讲讲曾经的一个叫史绍登的文山知县的故事。大家来评评这个两百多年前的地方官,算不算是一个好官?

史绍登(?—1804)字倬云,江苏溧阳人,大学士史贻直之孙,清朝官吏。以誊录叙布政司经历,发云南。乾隆六十年,署文山知县。时滇盐归官办,民苦抑配,绍登弛其禁,释逋课者数百人。阅三载,配盐之五十七州县悉改商办,以文山为法。贵州苗乱,距文山尚数郡,绍登策其必至,集胥役健者亲教技击以备之。


开化府(文山)的清官史绍登

清朝官员像

释放盐贩

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第二十四任知县史绍登到文山任知县,上任伊始,见监狱中人满为患,且多系盐贩,经调查,当时盐价高昂,配给老百姓的食盐极少,许多老百姓为了压低盐价,冒险贩盐,被官府判关押。史知县敢于担当,顶着朝廷禁令,释放盐贩,准许商民贩盐,解决老百姓的食盐之难。

开仓放赈

清嘉庆四年(1799年)五月,文山城洪灾泛滥,房屋倒塌数百间,上下河冲饥荒四起,老百姓流离四方。史知县为体恤民艰,等不及省上批示即开仓放赈,巡抚彭龄来文山巡视,因小人举报仓库亏空,史被解职,限期纳还亏空数万斤粮食,这等于置史绍登于死地。老百姓知道后,千人上书“天地良心”牌匾为其申冤,并在文庙街设一口大柜子,老百姓主动捐银子三万两之多,许多妇女还捐岀娘家陪嫁的金银首饰。因当时捐物未造册登记,史知县无法返还所捐人员,之后用于建书院,安抚百姓。巡抚彭龄深知因失察之过,奏请皇上要求史留任。史绍登武艺高强,飞镖百发百中,被老百姓誉为“上马可御敌,下马可抚民”的好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