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喜爱、受人尊重、有人追随是一种能力!|政法网络新媒体建设系列评论之六

在互联网时代,粉丝数是新媒体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9月4日中央政法委召开的政法网络新媒体建设工作会议,用网络传播规律检验政法新媒体工作的直接成效——

会议强调,坚持“圈粉为本”,实现平台影响从小众账号自娱自乐向受众泛在粉丝众多转变。

网络舆论场上,粉丝量的多少,既是衡量影响力的重要参数,也是检验战斗力的重要标尺,更是政法新媒体吸引公众、提升传播效果的生动体现。成功的媒体一定是能够亮出旗帜,聚拢人气,覆盖更广泛用户群体的媒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技术创新,在可视化、互动化传播上做文章,用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使正面宣传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用户黏性不断增强。

如何达到“让亿万网民在众声喧哗中听到党的声音”这一战略目标?下面这句话给出了答案——在政法系统中培养一批百万级粉丝的微信公号、千万级粉丝的微博账号、百万级订阅量的客户端,最大限度地拓展政法新媒体的覆盖面和辐射力。

被人喜爱、受人尊重、有人追随是一种能力!|政法网络新媒体建设系列评论之六

“引关圈粉”,考验的是政法新媒体人的“媒商”,更考验着政法单位领导的眼光与作为。

“圈粉为本”就是要把我们的好故事转化成吸引粉丝的“磁场”。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传播载体如何更新,“爆款”永远不缺读者。

全网播放量破亿的2018年现象级短片《春天里》;4000多万播放量,引领抖音“吃鸡”潮流的作品《特警吃鸡》;上线5小时播放量达5100万,创造快手最快破5000万纪录的作品《马背上的派出所》等等都是政法新媒体作品中“爆款”产品的代表。

好作品的传播不能“圈子化”,不能仅限于在本系统、本单位内讲自己的故事给“自己人”听,而是要主动去到到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知乎、B站等有影响力的平台上,用好作品去为更多的“其他人”讲出政法的好故事。

被人喜爱、受人尊重、有人追随是一种能力!|政法网络新媒体建设系列评论之六

“圈粉为本”就是要用不断创新的表达形式来满足公众不断变化的需求。

做好政法新媒体,既要有“引观”能力表达创作,也要有“吸睛”之术紧跟新技术步伐,更要有“做精”之道实现内容精准推送。

在互联网上,新技术新应用常常成为引动传播“爆款”的潮汐,当前短视频、弹幕、新型超文本标记语言等新手段逐步走向成熟,用户的需求偏好、阅读习惯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分平台、分行业、分地域的媒体创新为以差异化应对分众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政法新媒体工作也必须直面这一传播趋势。

当下,新媒体作品的表现形式已经从图文、漫画、H5、长图等向视频化快速演进,这种发展趋势向政法新媒体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值得注意的是,“圈粉”不意味着曲意迎合,表达方式可以有千万种,但核心却是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让公众在众说纷纭中听懂党的声音。

被人喜爱、受人尊重、有人追随是一种能力!|政法网络新媒体建设系列评论之六

“圈粉为本”就是要活用多种激励手段真正与粉丝“以心换心”。

一个有温度的新媒体账号能够给人温暖,一种长效的激励机制能够为新媒体发展带来力量。

要激发政法新媒体的冲劲——通过集中力量和资源重点扶持一批有现实影响力、有发展潜力的新媒体账号,提高政法新媒体在网络舆论场的核心竞争力;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对政法系统新媒体品牌摸清底数,分类设置榜单,定期评出政法新媒体“十佳百优”。

要活化粉丝群的热情——继续探索培育粉丝黏性和忠诚度的措施,通过建立粉丝群,加强与粉丝互动交流,把社会上的潜在海量粉丝尽可能吸引过来。

被人喜爱、受人尊重、有人追随是一种能力!|政法网络新媒体建设系列评论之六

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与粉丝是鱼与水的关系。我们不但要实现“黑转路人、路人转粉”,更要让更多的粉丝变成我们的“真粉”、“铁粉”。正如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建立起来的血肉联系一样,只有团结起更多能够团结的力量,才能实现“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

被人喜爱、受人尊重、有人追随,是一种能力。

将有意义的东西变得有意思,将有内涵的东西转化成好内容,让更多的“他们”变成“我们”,我们才有政法新媒体内容生产和形式创新的舞台,才能有底气去回应互联网时代的胜战之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