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镇河神兽”淹没河底一千年不腐,重见天日引围观

在江边、河边以及桥边等靠近水的地方,我们常常可见到一些石雕或铜铁铸造的神兽,个个栩栩如生,有的似龙非龙,似兽非兽,身披鳞甲,双目圆瞪,注视水面;也有犀牛、水牛的形象。这就是传说中的镇水神兽。特别是被称为“四渎之首”的黄河沿岸更是有许多的镇水神兽,小时候我们学过的《捞铁牛》里面打捞的就是黄河铁牛。

黄河的“镇河神兽”淹没河底一千年不腐,重见天日引围观


黄河铁牛亦称唐代铁牛,位于永济市城西十五公里,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各四尊。古人为防止黄河水泛滥而制造的“镇河神兽”。

黄河的“镇河神兽”淹没河底一千年不腐,重见天日引围观


据了解,整只石兽长约1.2米,宽0.6米,由青石雕刻而成,重约300公斤。石兽头部看起来像一只狮子,眼睛和嘴巴夸张,身体侧卧。但与常见的石狮不同,这只石兽头上有一对弯角,身上还长满如麒麟的鳞片。

黄河的“镇河神兽”淹没河底一千年不腐,重见天日引围观


据济南市考古所专家鉴定,石兽身躯庞大,线条粗犷,从雕刻风格上看不像是清代制品,因为清代雕刻风格较为精细,应该是明朝或元朝之物。

黄河的“镇河神兽”淹没河底一千年不腐,重见天日引围观


因黄河东移,开元铁牛等没入水中,悄然消失。20世纪40年代,河水沿蒲州西城墙外流过,枯水季节,下水还可摸到铁牛牛角,行船还有被牛角挂伤船底的情况。

黄河的“镇河神兽”淹没河底一千年不腐,重见天日引围观


50年代后,三门峡库区蓄洪,河床淤积,再加上河水西移,到了六七十年代铁牛已被深埋于黄河水面下2米有余的河滩里了。

黄河的“镇河神兽”淹没河底一千年不腐,重见天日引围观


这四尊庞大铁牛都是用来栓铁索之用,铁索又连舟组成黄河上最早、最长、最大的黄河大浮桥,是沟通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重要纽带。尽管目前四尊大铁牛固守的地方虽已远离河道,但他们都是唐代国力强盛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历史见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