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法治種子播進村民心田

——走進福建省武夷山市檢察院

曹燁瓊 張仁平 王慶平

把法治种子播进村民心田

院情小貼士

●現任檢察長:萬勇(第九任)

●幹警人數:51人,40歲以下幹警24人

●最高榮譽:控告申訴舉報接待室連續四次獲評“全國檢察機關文明接待室”

青山環繞的武夷山,並未有初秋的涼意,陽光透過水汽更顯溫和。

福建省武夷山市是閩北重點革命老區,亦是中共福建省委的誕生地和指揮中心。

說起武夷山市檢察院的“成長史”,該院檢察長萬勇如數家珍,萬勇說,“武夷山市檢察院前進的每一步,都是跟群眾緊密相連的。”每一次為群眾做實事、解難題,都像難忘的故事,讓武夷山檢察人一次次回憶,一次次感懷。

“恭喜以上4位同志高票當選為新一屆的村支委。”8月2日,武夷山市檢察院幹警一大早從市區趕到坑口村的各個投票站點,通過現場引導、護箱、點票、唱票等環節的全程配合,協助洋莊鄉黨委完成了坑口村村支委的換屆選舉。今年是該村“兩委”換屆年,武夷山市檢察院作為法律監督機關,統一部署、把握大局、積極作為,結合“我和百姓聊聊法”活動,助力掛點村——坑口村“兩委”換屆工作。“換屆選舉無小事,在此次村‘兩委’換屆工作中,檢察干警們選前就深入我們村摸底,瞭解選情,給村民上法治課,讓我們老百姓懂法知法,現在只要一提起6年前市檢察院為我們村換屆選舉做的工作,那可是村裡人人都豎起大拇指啊!”村支委選舉當日,在坑口村委會大樓前,村裡一位年輕的黨員感慨地說道。

地處閩贛交界的武夷山麓洋莊鄉坑口村,有著革命老區和旅遊勝地之稱,許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塊土地上留下足跡。但到21世紀初,由於竹山經營權糾紛,造成3個自然村發生矛盾,導致2006年、2009年兩次村兩委換屆選舉均以失敗告終。該村7年無法組建村委會,引起了省、市、縣三級黨委和組織部門的高度重視。2012年又是全省村級組織換屆年,坑口村換屆成了全市村級組織換屆工作中的難點和熱點。

2012年初,市委將該項工作交給了武夷山市檢察院,要求務必選出村委會。接到工作任務後,該院紮實開展調查和調解工作。當記者問當時是否有困難時,萬勇回憶說,“說實話,我們的第一反應不是‘難’,而是‘重’。是市委對我們檢察機關的重託,是村裡村民對我們的期待。”於是,該院決定由檢察長牽頭,選派4位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幹警組成工作組,全力配合鄉黨委做好換屆選舉和矛盾化解工作。通過“走出去”與“請進來”的方式,檢察官不定期前往坑口村幫助協調矛盾糾紛,同時,分批邀請村代表到院座談、交流。

經過近半年的艱苦努力,該院小組成員走訪老黨員、戶代表、村民小組長,開展法治宣傳,召開現場調解會,化解了兩村的山林經營權糾紛。據瞭解,該院檢察干警共90餘次深入村民家中瞭解情況,做好矛盾化解工作。2012年9月19日,該村順利選出村委會,並且在檢察院幫助下建起了村委會大樓。2015年8月,坑口村再次首批完成換屆選舉,成為農村換屆選舉的示範村。與此同時,坑口村作為檢察機關的“雙百聯動村”,多年來,該院持續加強對坑口村的幫扶建設,為其爭取項目資金,修建生產、生活用橋,防洪堤壩,該村村支書對記者說道:“我們沒有理由不支持檢察工作,正是他們的不懈努力,化解了我們村多年的難題,穩定才有發展,村委會全力配合村民致富,我們真真正正受益了!”

武夷山市檢察院的“我與百姓聊聊法”活動,立足鄉鎮實際,除了助力掛點村的換屆選舉,還選派30名法律助理深入洋莊、吳屯、嵐谷、上梅等偏遠鄉鎮的30個行政村,開展法律服務工作,並進行法律諮詢實務、人民調解、村級換屆選舉等相關知識培訓,要求每月至少駐村一次,切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一路走來,不斷豐富的工作形式,不斷精進的普法內容,讓當地村民獲益匪淺,從“不懂、不看、不聽”到“知法、懂法、守法”,這樣的轉變正如武夷山茶一般,一點點冒出嫩芽,一天天成長成熟。

為了拓寬普法活動覆蓋面,該院還巧借載體,通過巡迴法治講堂、法律專家坐診、播放法治電影、入戶宣傳聊法律、參與矛盾糾紛化解等活動,實現鎮村兩級全覆蓋,普法宣傳到個人。

武夷山市檢察院檢察長萬勇表示,實實在在推進“我與百姓聊聊法”這項工作,就是為了讓群眾不出村即可享受法律服務,引導基層群眾養成通過合法途徑反映利益訴求,解決矛盾糾紛的良好習慣,同時讓人民群眾更多地瞭解、支持和信賴檢察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