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老爷子《围城》人物描写有多刻毒(五)

钱钟书先生生于1910年,卒于1998年,应该是属于民国时期就大大有名的人士中活的比较久的大学者、大作家,其妻杨绛先生更是活跃到2016年,即使不了解钱钟书的人也知道他著有长篇小说《围城》,还有大名鼎鼎的《管锥编》。在现在只教作者作品和生卒年的课堂上,我们很难了解这些作者的功力真正在哪里。恰巧刚读完《围城》,对里面的人物描写尤为追捧,从另一个方面认识了老先生,而不再单是简单的一个名字。抄录在这里供大家一看,如果你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或者心情去读《围城》,希望本篇能帮助你认识一下这本书。

附:在我买的《围城》最后有杨绛先生附录的一篇《记钱钟书与》,记下了一些钱先生的生平资料,和写《围城》的一些过程。写长篇小说的想法大概是钱先生在1940年之后起的,具体没写。杨绛先生只是记下是一次看完杨先生编写的话剧上演后,钱钟书先生对她说要写一部长篇小说。动笔是在1944年,完成是在1946年。原书序中也提到“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而序是在1946年12月15日写下的。第一次出版是在1947年,晨光出版社出版。解放后,1980年重印。

钱钟书老爷子《围城》人物描写有多刻毒(五)

钱钟书先生

  1. 韩学愈太太:韩太太虽然相貌丑,红头发,满脸雀斑像面饼上苍蝇下的粪,而举止活泼得通了电似的。鸿渐研究出西洋人丑得跟中国人不同:中国人丑得像造物者偷工减料的结果,潦草塞责的丑;西洋人丑像造物者恶意的表现,存心跟脸上五官开玩笑,所以丑得有计划、有作用。

    (韩太太应该是自称美国人的白俄女子,韩学愈为了给自己美国学历加分,说是美国人)

  2. 汪处厚:胡子常是两撇,汪处厚的胡子只是一画。他二十年前早留胡子,只有规模较小的红菱尖角胡子,谁知道没有枪杆的人,胡子也不像样,又稀又软,挂在口角两旁,像新式标点里的逗号,既不能翘然而起,也不够飘然而枭。他两道浓黑的眉毛,偏根根可以跟寿星的眉毛竞赛,仿佛他最初刮脸时不小心,把眉毛和胡子一股脑儿全剃下来了,慌忙安上去,胡子跟眉毛换了位置;嘴上的是眉毛,根本不会长,额上的是胡子,所以欣欣向荣。

    (汪先生做过军阀的幕僚,现在做了教书先生。不过头上应该是带着大大的原谅帽,具体是几顶却不好说。他死了原配太太的时候的心里描写也很绝。)

  3. 汪太太:汪太太出来了。骨肉停匀,并不算瘦,就是脸上没有血色,也没擦胭脂,只傅了一些粉。嘴唇却涂泽鲜红,旗袍是浅紫色,显得那张脸残酷的白。长睫毛,眼梢斜撇向上。头发没烫,梳了髻,想来是嫌本地理发店电烫不到家的缘故。手里抱着皮热水袋,十指甲全是红的,当然绝非画画时染上的颜色,因为她画的是青绿山水。

    (汪太太没有太多的容貌上的描写,更多的还是集中在行为举止上。辛楣觉得她是长得像苏小姐的,差点还来了那么一处,被人正主撞见,虽说这正主也不知是汪先生还是高校长。辛楣就是从这离开的三闾大学,也间接导致鸿渐更没有了靠山。)

  4. 刘东方的妹妹:刘小姐最后一个到。坦白可亲的脸,身体很丰满,衣服颇紧,一动衣服上就起波纹。

    (刘小姐是学生毕业没多久,来找哥哥的,被哥嫂看成是个老姑娘。汪太太有心把她说给鸿渐的,鸿渐没看上。)

  5. 华美新闻社前台:她抬起头来,满脸庄严不可侵犯之色,仿佛前生吃了男人的亏,今生还蓄者戒心似的。

    (鸿渐后来任职在华美新闻社,这是第一次去报道碰见的前台。)

  6. 华美新闻社理信的男孩子:那孩子只管理他的信,随口答道:“他没有来。”他用最经济的口部肌肉运动说这四个字,恰够鸿渐听见而止,没多动一条神经,多用一丝生气。

    (鸿渐第一次去华美新闻社碰到的收发室小伙子。“最经济的口部肌肉运动,没多动一条神经,多用一丝生气”这描写真绝了。)

欲知后面任人物如何......后面就没有了,感谢大家五天来的关注。大旗作为一个没啥才情的人,以后还会努力搬一些大人物的好作品片段来供大家欣赏的,敬请期待

另:发这五篇文章只是因为我很喜欢这些描写,想让更多人能看到钱钟书先生的东西。如果有同样喜欢的朋友转载什么的都是很鼓励的,如果用在其他地方,我只保证我添加的那些字是可以随便用的。

能得您关注,荣幸之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