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布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穿過古道,走進寺廟。

在氤氳的香爐面前,虔誠膜拜;

在幽淡的檀香味中,尋覓清淨;

在縹緲的木魚聲裡,擱淺紛擾。

眼前千姿百態的佛像,

莊重,慈悲,寧靜,

讓你的靈魂慢了下來。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破山寺後禪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磬音。

從常建的詩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古寺中的寧靜、清幽而又莊重的氛圍,很多人穿過古道,走進寺廟進行虔誠的膜拜,然而,有多少人瞭解寺廟的佈局呢?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中國傳統寺廟的佈局。

(上篇)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寺廟朝向】

中國大部分寺廟都是坐北朝南的,只有個別的寺廟朝向特殊,如:

杭州金山寺的山門面朝正西;

西藏大昭寺向西,小昭寺向東;

北京的大覺寺向東。

下面不做特殊說明,默認寺廟朝向為:坐北朝南。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寺廟佈局】

大雄寶殿為寺廟中心主體建築。

依次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毗(pí)盧殿或藏經樓(閣)、方丈院等。

一、山門

一入寺院,便是三門殿,也稱“山門”。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佛寺一般多建於山上,所以寺院的外門叫“山門”,又稱“三門”,一般由並列的三扇門組成。中間一扇大門,兩旁兩扇小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總稱“三解脫門”。(中門:空門;東:無相門;西:無作門)

許多寺院將山門建成殿堂式,至少中間那座大門蓋成殿堂式,叫“山門殿”。殿內塑有兩尊金剛力士像,形貌雄偉,怒目想向,手持金剛杵以鎮懾妖魔鬼怪。左邊的力士怒目張口,右邊的力士怒顏閉唇。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在後期的某些中國佛寺內,金剛力士又換成了“哼哈二將”,那是受神魔小說《封神演義》影響的緣故。(閉嘴吧的是“哼”將,張嘴巴的是“哈”將)

寺院的門檻絕對不要踩,非常罪過。

進寺院時,走哪個門就看你在哪個門的位置了,一般不走中間門而走邊門表示謙卑、不功高我慢。在左邊就走左門,先邁左腳;在右邊就走右門,先邁右腳。進寺禮拜或參觀一般以順時針方向走就可以。因為在古印度以順時針右繞為吉祥。

二、鐘樓、鼓樓

進山門之後,有鍾、鼓二樓相對。左(東)為鐘樓,右(西)為鼓樓。一般早晨先敲鐘,以鼓相應;傍晚則先擊鼓,以鐘相應。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鐘樓懸有洪鐘。有的寺院鐘下供奉地藏菩薩,道明為其左脅侍,閔公為其右脅侍。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鼓樓置有大鼓。有的寺院供有伽藍神關羽,關平為其左脅侍,周倉為其右脅侍。

三、天王殿

較大的佛寺都有天王殿。進山門之後,兩旁的鐘樓、鼓樓和中間的天王殿構成寺廟的第一重院落。天王殿有三個重要元素:彌勒佛、四大天王、韋馱菩薩。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彌勒佛

天王殿正中為袒胸露腹的大肚彌勒佛,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既定接棒人(“豎三世”裡的“將來佛”,準確的應當叫“彌勒菩薩”才對。由於他還沒有交班,所以還沒有成“佛”,要等釋迦牟尼寂滅後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才降臨人間,正式升為彌勒佛。)。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彌勒菩薩經常被塑成:和藹慈祥、滿面笑容、豁達大度、坦胸露腹的慈愛形像,常被稱為笑佛、歡喜佛、大肚彌勒佛。代表的是生平等心,呈喜悅相。

四大天王

彌勒佛的兩側有四大天王護衛(注:不是四大金剛)佛教裡的四大天王和《封神榜》裡的不一樣,佛教的四大天王不叫魔禮青,魔禮海,魔禮紅,魔禮壽。他們分別是:

東方持國天王:身青色,名提多羅吒,手拿寶珠,有的說拿大刀,有的說拿琵琶。統率毗舍闍(d)(癲狂鬼)。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西方增長天王:身紫色,有的說青色,名毗流馱迦,手拿金剛杵,有的說拿劍,統率鳩盤荼(tú)和餓鬼。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南方廣目天王:身肉色,名毗流博叉,手持龍(好像也有持蛇的),統率臭餓鬼。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北方多聞天王:身青黑色,名毗沙門,一手持傘,一手持銀鼠(神鼠)。也有手託寶塔的。統率夜叉,羅剎等。在佛教裡托塔天王和多聞天王是一個人,是哪吒父親,在《西遊記》和《封神榜》被改成兩人了。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中國人將四大天王漢化,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中說“四大天王”是“佳夢關魔家四兄弟”,其實是中國人的創造,並非是佛經中的記載,只是小說內容而已。

東方持國天王(魔禮海):掌碧玉琵琶一面——職“調”(琵琶可以“調”音,取諧音)

南方增長天王(魔禮青):掌青光寶劍一口——職“風”(因寶劍“鋒”利,取諧音)

西方廣目天王(魔禮壽):紫金花狐貂(白鼠)——職“順”(貂皮摸著手“順”,取諧音。與佛教的有區別了。佛教裡廣目天王手裡拿的是“龍”,或者“蛇”。)

北方多聞天王(魔禮紅):掌混元珠傘一把——職“雨”(有“雨”傘一把,取諧音。與佛教有區別了。佛教裡多聞天王一手拿傘,一手拿“銀鼠”或“寶塔”。)

韋馱菩薩

彌勒佛身後大屏風背面為神將韋馱。韋馱又叫韋琨、韋馱天、韋馱菩薩,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將之首,是佛教護法神。韋馱背對彌勒佛,面向大雄寶殿,降魔伏鬼,保護佛法。該像為立像兩足平立,十指合掌,杵的位置則很有講究: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如果韋陀杵扛在肩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大的寺廟,可以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如果韋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這個寺廟是中等規模寺廟,可以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一天;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如果韋陀杵拄在地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小寺廟,不能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

四、大雄寶殿

指中心主體建築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寶殿就是正殿,也有稱為大殿的。大雄寶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築,也是僧眾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大雄寶殿前大院正中擺放著一個大寶鼎,通常刻有該寺寺名。其北則擺放有燃香供佛的大香爐。殿前各有旗杆一對,旗杆頂部各有一個幡鬥,有的還設一對雕龍柱或一對玲瓏塔。殿內佛像前張掛著許多經幡、歡門及各種法器,使大雄寶殿顯得莊嚴肅穆,令人肅然起敬。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大雄寶殿中供奉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號。“大”者,是包含萬有的意思;“雄”者,是攝伏群魔的意思。因為釋迦牟尼佛具足圓覺智慧,能雄鎮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稱他為“大雄”。寶殿的“寶”,是指佛法僧三寶。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一般殿堂為三開間,大雄寶殿則為九五開間,象徵如同帝王的“九五之尊”。供奉佛祖釋迦牟尼,有一、三、五、七尊不同。

1、一尊佛: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大雄寶殿中的釋迦牟尼佛像主要有三種造型姿勢:

第一種坐佛。左手橫置左足上,右手直伸下垂,名為“成道像”。或者:左手橫置左足上,右手各上屈指作環形名,這是“說法相”。

第二種立佛。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這名為“栴(zhn)檀(tán)佛像”。

第三種是臥像。釋迦牟尼涅像。釋迦牟尼入寂錢向眾弟子最後一次說法像。臥像四周大多塑有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像。

2、三尊佛:

有“三身佛”、“橫三世”與“豎三世”之分。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三身佛”:釋迦牟尼佛的三種化身;

中尊是法身佛:毗盧遮那佛

左尊為報身佛:盧舍那佛

右尊為應身佛:釋迦牟尼佛

“豎三世”:是按時間先後排列的;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中間為釋迦牟尼,為現世佛

左邊(東)為釋迦牟尼的老師“燃燈佛”,亦稱“過去佛”

右邊(西)為“彌勒佛”,釋迦牟尼弟子,亦是法嗣,也稱“未來佛”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橫三世”:是按空間、地域劃分勢力範圍;

中間為婆娑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

左側為東方淨琉璃世界教主藥師佛

右側是西方極樂世界教阿彌陀佛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3、五方佛:

供五尊佛的通稱東西南北中五方佛。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中央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佛);佛身顏色:白色。代表意義:自性清淨;所轉煩惱:無明煩惱;所成佛智:法界體性智。大日如來(毗盧遮那佛)為密宗金剛界五方如來之首,代表五佛五智中的法界體性智,也是三身佛中的法身佛。

東方不動(身)佛;佛身顏色:藍色。代表意義:法性不變;所轉煩惱:嗔心;所成佛智:大圓鏡智。

南方寶生佛;佛身顏色:金黃色。代表意義:增益行願;所轉煩惱:我慢;所成佛智:平等性智。

西方阿彌陀佛:佛身顏色:紅色。代表意義:平和安適;所轉煩惱:貪慾;所成佛智:妙觀察智。

北方不空成就佛:佛身顏色:綠色。代表意義:一切成就;所轉煩惱:嫉妒;所成佛智:成所作智。

4、七尊佛:

供七尊佛的是包括釋迦牟尼之前的六佛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過去七佛,又稱原始七佛,佛經記載娑婆世界過去曾有七佛,而釋迦牟尼(Sakyamuni)是最後一位。在他之前還有先出世的六佛(從左往右,即從東向西):迦葉佛、拘留孫佛、屍棄佛、毗婆尸佛、毗舍浮佛、拘那舍尼佛、釋迦牟尼。

前三佛為過去莊嚴劫千佛的三佛,後四佛為現在賢劫千佛的四佛。

過去七佛,是在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前的過去六位佛,加上釋迦牟尼佛是過去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度眾的七位佛陀。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殿內兩側多塑十八羅漢或二十諸天。此外,寺中常供奉的還有菩薩。菩薩中,屬文殊、普賢、觀音、地藏菩薩最為著名。中國的四大名山五臺山、峨眉山、普陀山、九華山則分別為文殊、普賢、觀音、地藏菩薩的道場,這也是中國特色!

殿堂內的陳設也業已中國化,如殿外的照壁、牌坊、石獅、經幢、香爐、寶鼎、雲板、臺座、石燈、祭臺、幡杆(藏傳有風馬旗等);殿內的歡門、經幡、長明燈、供養臺、供具、鐘鼓、木魚、磬、燭檠、蒲團等。

5、十八羅漢(或二十諸天、十二圓覺)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大殿兩側多供奉有十八羅漢、二十諸天或十二圓覺像。不過,大多數都為十八羅漢像。兩側各九尊羅漢。

6、三大士(或者大型海島觀音)

在正殿佛像背後,往往有坐南向北的菩薩像。一般是文殊、普賢、觀音三大士之像,文殊騎獅子,普賢騎六牙白象,觀音騎龍。

海島觀音像:有些寺院於大殿面前修海島,面北而設觀音像,立海島上,觀音右手據楊柳,左手託淨瓶。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文殊菩薩:右手持智慧劍,左手持的蓮花上放置般若,騎乘獅子。比喻以智慧利劍斬斷煩惱,以獅吼威風震懾魔怨。應化道場為山西五臺山。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普賢菩薩:頭戴五佛金冠,身披袈裟,手執如意,神態莊重,坐騎為六牙白象。應化道場為峨眉山。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7、東西配殿

規模較大的佛寺在大雄寶殿兩旁還有東西配殿。

伽藍殿,大殿的東邊配殿一般是伽藍殿。以伽藍菩薩(關公)形象為代表。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祖師殿,在大殿西側,以禪宗寺院最常見。供奉各宗派自己的初代祖師,或歷代於本宗有發揚之功的先德。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一篇文教你看懂寺廟風水佈局結構及佛像造型含義(上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