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包裝新國標9月起實施,全面推行仍存難關

9月1日,新修訂的《快遞封裝用品》系列國家標準(以下簡稱“新版國標”)正式實施。新版國標根據減量化、綠色化、可循環的要求,對原有標準的相關方面進行了補充完善。最受關注的是其綠色環保的內容。新版國標屬於推薦性標準,想全面推行這種標準似乎還有點難度。

快遞包裝新國標9月起實施,全面推行仍存難關

積極:已有企業開展了綠色包裝

綠色化是新版國標的重中之重。國家郵政局政策法規司司長金京華曾表示,單位產品節約一些物料也許微不足道,但是放到一個年規模400億件而且還在不斷擴大的快遞業來看,就有重大而現實的意義。

目前,不少快遞企業以及關聯企業已經開展了綠色包裝的應用工作。比如,有的快遞企業推行膠帶“瘦身計劃”;有的快遞企業成立了包裝實驗室,有的電商平臺推出綠色包裹專區和綠色包裹專場活動,鼓勵和支持商家使用可生物降解快遞袋和免膠帶紙箱。

同時實施紙箱回收項目,引導消費者重複利用快遞紙箱;還有電商平臺推出可摺疊的塑料快遞盒,代替常用的瓦楞紙箱,這種塑料快遞盒可重複使用1000次以上,大幅減少紙質材料地使用,也提高了運載空間的利用效率。

快遞包裝新國標9月起實施,全面推行仍存難關

為難:發貨方多已包裝好

6日中午,鄭女士的家門口堆放了二十幾個大小不一的紙箱,這些是即將被快遞員取走的貨物,且都已經包裝完好,並且貼好了快遞單。她很少用到包裝袋,“除非是雨雪天氣,怕紙箱溼了影響貨品質量,才會在外面套上包裝袋。” 鄭女士所說的包裝袋被放在貨架最高處,而這些包裝袋是大半年前她從網上購買的。

新版國標倡導使用生物降解材料,降低了塑料薄膜類快遞包裝袋的最低厚度要求,增加了二次使用封套類型,鼓勵快遞包裝箱重複使用,增加可循環利用相關標誌的印刷等。

有快遞公司相關人士表示,快遞員上門收取的快件多是寄件人已經封裝完好的,用不到快遞公司的綠色環保專用包裝。臘山河西路一名正在送快遞的快遞員告訴記者,“那種新的包裝袋我們也有,但是每次上門取件都是客戶打包好的,很少有需要我們來包裝的。”

此外,新國標還提出了包裝箱的基礎尺寸為600mm×400mm,單一的標準不可能滿足全部包裝所需,這就促使“固定客戶”定製、使用自己的包裝。“我們的包裝基本派不上用場,如果需要封裝,客戶都是提前給我們說,我們才帶紙箱上門。”有快遞員表示。

快遞包裝新國標9月起實施,全面推行仍存難關

推廣新國標得從根源著手

一家生產快遞包裝袋的廠家負責人表示新國標目前還未產生什麼影響,“但倡導使用生物降解材料勢必會提高生產成本。”據悉,該廠目前生產的包裝袋厚度為0.05毫米,若按照新國標要求,塑料薄膜類快遞包裝袋最低厚度降到0.03毫米,“袋子越來越薄勢必增加損耗,效率也會大大降低。”

相關數據顯示,傳統快遞袋的價格比可降解快遞袋便宜三分之一,還更加厚實,在沒有強制要求的情況下,很少會有商家主動選擇可降解快遞袋。 不過,在新國標的引導下,目前快遞公司已開始選用可降解快遞袋了,企業現在生產出可降解包裝袋必然有一定的銷路。

王先生所說的成本上漲也僅僅是維持在使用生物降解塑料方面,但新版國標對封套紙板材料的定量標準調整至不低於每平方米200克,這樣就在“瘦身”的同時降低了原材料使用量,間接降低了生產成本

快遞包裝新國標9月起實施,全面推行仍存難關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快遞包裝要想真正“綠化”,單純在物流快遞一個行業內發力管理是遠遠不夠的。“只要‘綠色環保’能走通,未來推薦性標準便可向強制過渡,屆時從物流快遞,到包裝生產,再到原材料的源頭都能實現‘新版國標’,包裝材料造成的環保問題這個全球性痛點才會迎刃而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