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残留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日军残留的问题,在当时的国际舆论和国内环境下,是不能在台面上进行的,在成建制地改编日军部队的图谋破灭后,日晋双方开始采取所谓“志愿残留”的政策,动员官兵和日本侨民留在山西。

日军残留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日军在山西境内行军照片

1945年10月,由残留日军组成的所谓“铁道护路总队”就建立了。之后归入晋军战斗序列的日本残留部队的番号发动多次变动,先后变成特务团、铁路公路修复工程总队、保安总司令部、野战军司令部、暂编独立第十总队、教导总队、炮兵团等。

晋日双方密谋日军“残留”虽然打着“志愿残留”的口号,对于侨民差不多是做到了,因为当时战败的日军对于侨民已经没有约束力,侨民的去留,投降的日本驻军已经无权决定。但是对于在编的日军,志愿残留显然效率低下,且不能保证效果。

所以日本第一军实际上仍然采用下达命令,分摊名额给各部队的方式,保证了残留日军的基本数量。日本第一军期望各部队残留在山西的兵员数量达到11000人,先后与2月2日、8日对所属部队下发了电令,分派了名额。

但是由于日本战败,人心思归,经过思想动员和强制命令,软和硬的两手同时使用后,实际征集到的兵力只有7000人不到,这些部队组成晋军的“特务团”。特务团司令部下面有7个团,每团800到1000人。

7000数量的日本改编军队,引起了美国方面和中共方面的指责,加上又有大量人员先后回国,1946年5月阎锡山方面被迫将部队改编成铁路公路修复工程总队。总队下辖9个工程大队,总兵力约2000人。

到了1946年6月,铁路公路修复工程总队又被改编成保安总司令部(第7-9大队被改编成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直属大同总队。)。保安总司令部下辖六个保安大队,外加一个通讯队、一个工兵队。保安大队的兵力在300人到350人之间,通讯队兵力100人,工兵队兵力150人,总人数2200人左右。

日军残留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河本大作

1947年3月保安总司令部番号换成野战军司令部,部队建制没有改变。

1947年5月,阳泉战役中,晋军暂编独立第十总队和山西闫占军司令部保安第五大队全部被歼。

6月1日,残留日军袭用了晋军暂编独立第十总队的番号。阎锡山从第八、九总队抽调两个团加强了第十总队,将残留日军与晋军混编。第十总队扩编成5个团,加三个特务、工兵、通讯三个直属营。每团兵力在300人到330人,特务、通讯营兵力150人,工兵营兵力120人。日籍官兵约2000人。

1947年12月,第十总队番号改成太原绥靖公署教导总队,对国民党国防部仍然称为第十总队。改变名称后,原一、三、四团改为教导第一、二、三团,第二、六团改为军士教育第一、二团。特务营取消,人员并入司令部及军士教育二团,工兵营改为运输连,通讯营分为通讯队和通讯教导队。由于人员回国,兵力锐减到1600人。

1948年7月,第十总队在晋中战役中受重创,加上很多日军回国,兵力继续削弱。10月,十总队在太原东山牛驼寨阵地遭到解放军毁灭性打击。12月,残部改为炮兵团,兵力剩下不到500人。1949年4月24日,炮兵团在太原战役中被全歼。

以上的数据来源于对于日军残留研究最深入的叶昌纲教授的大作《阎锡山与日本关系史研究》(书海出版社,2001年版)。叶先生对于日军残留部队的系统研究代表着国内的最高水平。

日军残留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在山西白晋战役中被俘的 日军 召开学习小组会

编辑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别毕卉、金玲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