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诗取仕”的唐代,名声大噪的孟浩然为何与仕途无缘?

唐朝是一个诗歌盛行的朝代,有“以诗取仕”之说,我们所熟知的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都在朝为官,但是同样是名声大噪的孟浩然却未曾入仕。

在“以诗取仕”的唐代,名声大噪的孟浩然为何与仕途无缘?

孟浩然春晓


孟浩然的不入仕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半段是他自己提出“文不入仕”,后半生则是“不被录取”。

幼年的孟浩然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聪颖好学,父母的骄傲,家族的希望,在襄阳当地也是小有名气。然而寒窗苦读的他到了该考试的年龄了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文不入仕。人家不考了,任凭家里人怎么劝说就是不考,23岁正值年少便隐居鹿门山,让他的父亲愁白了头发,但是随后他做出了一个让他父亲足以与他断绝关系的决定:娶歌女为妻。伤心的父亲不久后便去世了,但是至死都没有承认他的妻子和孩子。父亲的死让他痛苦不已,他决定完成父亲的心愿——做官!

在“以诗取仕”的唐代,名声大噪的孟浩然为何与仕途无缘?

鹿门山


人生的后半段开始了,但是他没有参加科举,他走的是另一条路:通过得到大官的举荐,获得官职。于是,开启了他的游历之路。然后十年过去了,他除了游历好像没有得到别的什么,三十八岁的他决定参加科举考试,然而却是名落孙山,许是他和那个年代格格不入吧。他终没有入仕。

在“以诗取仕”的唐代,名声大噪的孟浩然为何与仕途无缘?

孟浩然与李白


​有人说他是时运不济,有人说他是一股清流。如果说苏轼的一生不是贬官就是在贬官的路上,那么孟浩然的一生不是求官就是在求官的路上。

那么在“以诗取仕”的唐代,名声大噪的孟浩然为何与仕途无缘?虽然孟浩然的一生都在求官,但是他的身心是分离的,他身体向往的是田园的舒适,但是内心却要完成父亲的遗愿。两者的矛盾使他生活在游离之间,最终遗憾的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