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大人,深度揭示父母與孩子之間內心的鴻溝!

這篇文章其實是我四月下旬寫的,一直躺在我的草稿裡,我覺得還是挺有價值,現在發出來吧。那時候寫東西還顯得比較稚嫩,大家將就著看哈!

這是一篇被悟空問答引出的頭條號文章,深夜我看到一個問題,沒想到寫下回答以後覺得如此深刻,讓我理解了絕大多數人在我眼裡以前無法讓我理解和想象的行為。

這的確在人們面前擺了一個震撼的事實,我覺得必須更加正式地發佈出來,每一位做父母的都應該來看一看。

自私的大人,深度揭示父母與孩子之間內心的鴻溝!

原問題,我回答完後沒有發佈

這個問題的題目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應該建立在哪些基礎之上?”,以下就是我回答的原文:

每個問題的背後都有一個鮮活的人,這個問題的背後的主人我想是睿智的,是知道主動思考的。

而不是像我回答過的比如“孩子老撕書怎麼辦”之類的問題讓人無從下手,後面簡單的幾句描述就表明了題主的困惑。但願以後如此提問題的人們多一些吧。

好了瘡疤忘了疼,這句話是形容人不吸取教訓,而且很多人如此。

比如題主描述裡的困惑,我們總是抱怨小時候不被父母理解,自己成為父母以後卻走不進孩子的世界。

但,我就在寫下這些的瞬間我又多思考了一層,發現其實不只是這樣的。人們是有選擇地“好了瘡疤忘了疼”的,起碼不會是全部。

為何如此說呢?唯一的最深度的答案就是,人是自私的,我們始終也忘記不了自己身上的痛,卻仍然把這些自己不願再次經歷的事情延續下去,任由其發生在孩子身上,是因為痛的主體已不再是自己……

我也是這一刻才發現這個讓人震撼的事實的,我終於明白為何絕大多數人在我眼中是如此匪夷所思,會把自己所有經歷的孩提時代的十分抗拒的過去變本加厲地再次強加於自己的孩子,我們的陋習會一代一代傳下去,永不停止。

我身邊的兄弟姐妹有了自己的家庭孩子後這樣的例子很多,而我,我的腦海裡卻始終有一個聲音在告訴我,告別愚昧,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所經歷的一切不堪與痛苦到我這兒戛然而止,我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再有這種感覺,即便她是一個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孩子!

所以,對於題主的問題,我想這就是真正的基礎。真正的理解與關愛是建立在人的經歷與覺悟之上,它讓我們能夠真正的設身處地,讓我們時時刻刻地去感受孩子的喜怒哀樂,讓生活中的快樂占主導地位。

如此簡單,你就會真正地融入孩子的世界。

我不知道大家看到此文會是什麼感覺,因為我以前也從未考慮到如此層面,只是覺得大人們為何在童年的時候十分厭煩被逼迫的學習,而到了自己成年有孩子之後卻更熱衷於給孩子早教、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分明是前後十分矛盾的一種邏輯。

自私的大人,深度揭示父母與孩子之間內心的鴻溝!

最坑孩子的邏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是因為我們的立場變了麼?我們如果回到從前就會心甘情願地聽從父母的話做自己童年那麼不喜歡做的事情了麼?

自私的大人,深度揭示父母與孩子之間內心的鴻溝!

幻想童年

的確有這種可能,那是因為我們經歷了成人後的殘酷而幻想著回到童年逃避,而寧願去繼續那種沒有世事壓力的學習生活,寧願選擇後一種比較舒坦的壓力。

所以我就得出了以上的結論,是因為我們的自私才不能理解自己的孩子,才不能真正地設身處地,才會和我們的父母曾經一樣抱怨孩子不懂事不理解我們大人吧!

自私的大人,深度揭示父母與孩子之間內心的鴻溝!

自私的大人

請每一位大人和將要成為大人的人都深思一下吧。


【一位孤獨症兒童的父親,孤獨地看世界,也許是最獨特的視角,堅持用文字感染大家,請關注我,請喜歡我的文章的人們評論轉發擴散,請做我們能做的,請尊重自閉症譜系的生活,我已成立頭條育兒群,譜系與普通孩子家長都可加入,請私信我,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