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很多國民政府時期的文人抨擊政府,爲什麼政府允許呢?

浮生若夢9717723184236


不管是袁世凱、段祺瑞還是蔣介石,沒有人願意被文人罵。至於說抨擊政府也被允許,是不準確的,畢竟遭暗殺的,和被關起來的也不少。

(魯迅)

其實客觀上說,民國確實是知識分子的“黃金時代”。

舉個比較貼近生活的例子,魯迅不到一年半的工資,就在北京買了一套大院;英千里(即英達爺爺)當教授的時候,在京城郊區買了別墅,後來還買了一輛福特轎車代步;梁實秋每個月工資400元,蔣介石的工資是多少呢?每月800元。當時的圖書館辦事員江青,每月只有30元收入。

其實不止是名人,比如當時廣州的中學教師,每月最低薪水都可以拿到245元(毫洋),最高能拿到720元(毫洋)。有資料顯示,當時廣州市長的工資也只是560元(毫洋)。而當時的普通人力車伕,一天連1元(毫洋)都賺不到。

(備註一下,毫洋是清末民初廣東廣西等省通行的貨幣。)


蔣介石政府對文人的待遇也很不錯,比如大學教授的薪水為400-600元,就連助教都是100-180元。當時在北京租一套四合院一個月也就是20元,一般的四口之家每個月60元就能維持生活。就連上海,四口之家100元也就夠了。

所以,當時的文人知識分子算是高收入階層。


那為什麼政府要對文人這麼好呢?其實很簡單,太亂。

從袁世凱到蔣介石,實際上都沒安安穩穩過日子,各地軍閥混戰。比如東北的奉系軍閥,閻錫山的晉系軍閥、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軍閥、馮玉祥的西北軍,還有滇系軍閥、黔系軍閥等等……軍閥之間明爭暗鬥,四分五裂的。

當時的文人社會地位高,影響力大。不管是誰,為了自己的“好名聲”,都不敢隨便對文人下手。

政客甚至軍閥頭子都對外標榜民主自由,誰敢明目張膽的對文人下手,就是給了政敵討伐自己的理由。所以,都很寬容和剋制。

實在是有哪個文人太激進,把事情鬧的太大,那也是偷偷地暗殺。


所以呢,不能說國民政府很寬容很開明,主要是時局所迫。對文人好一點,給自己樹個好名聲,你罵兩句就罵兩句吧……


七追風


在中國老百姓心中還是希望有一個科學,負責任的政府。遵重管理者,讓他們安安心心為大家辦事。家和萬事興。一個國家就象一個家庭。但也不排除有不負責任的。


中上行


中國歷史上有二個時期政治環境寬鬆,言論自由,知識分子有施展自己才華和抱負的舞臺,那就是春秋戰國以及北洋至民間年間。這二個歷史時期文化、藝術、科學界真正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所以,民國出大師不是沒有原因的,根本原因是那時“土壤”肥沃。


布衣老李123


民國為什麼出名家?一是因為民國亂,所謂亂世出英雄,大家都在猶豫不知所措的時候,個別人的吶喊就特別突出。二是因為除了這些名人,其他人基本都是文盲,在外國留個洋就能出人一等。三是很多人都是現在人閒著無聊的人故意忽悠出來的。四是名家需要社會歷史積澱,當時可能很多人也不知道這些人是名家。對比一下現在的和平時期,美國有哪個名家?臺灣有哪個名家?大陸有哪個名家?說不出來吧,但不代表沒有,只不過被淹沒在燈紅酒綠的喧囂裡沒人注意而已。


63258391


楊杏佛、史量才、聞一多、李公樸、周均時等人紛紛向題主表示有話要講。

此外,上饒集中營和渣滓洞裡關的可不僅僅是中共的人啊……


其實我不喜歡答這種預設立場的問題,因為這種問題問出來,估計題主心裡已經有自己想要的答案了,何必還要問呢。

一個問題要成立,它應該是個典型的,有文人罵了朝廷,然後沒死,歷朝歷代都有這種人,既然不典型,單把民國拔出來問怎麼沒事(更何況有事的人不少),怎麼回答呢?只能回答跟之前歷代沒事的人

原因一樣,它就不是個特例。


而且有一件事需要注意一下,考慮到國民政府統治時期的識字率和每年畢業的大學生數量,不妨想一下當時能當上“文人”的都是些什麼階層的人,他們跟廣大目不識丁的貧苦群眾能有些什麼聯繫,他們的“抨擊”又和當時的貧苦群眾有什麼關係?某些統治階層內部人物的“打情罵俏”也叫“抨擊”?

再說題主何必拿國民政府當個特例呢,就說今天吧,有多少連文人都不是的人在抨擊政府也沒見怎麼樣啊?(這個就不用舉例了吧?隨便點開一篇頭條文章底下全是)

所以,這個問題也沒啥可寫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