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時期經濟運行的特點都不同,長江後浪推前浪,機遇造就富人

機遇之於富人,就像蛋之於雞。沒有蛋就沒有雞,有了雞又生出更多的蛋,如此循環下去,窮人變富人,富人變更富的人。關鍵是抓住最先那個機遇。

富人的第一桶金都是辛酸的。而且往往帶著偶然性。中國現在已經有不少富人,他們回憶家史的時候,往往都把重點放在當年的刻苦奮鬥上,讓人以為那全是他個人的勝利。其實,一個富人的誕生,不僅是他個人智慧的結晶,還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哪怕你本身的能量相當於一個原子彈,但如果沒有發射的條件,你就和一堆廢鐵差不多。機遇是很重要的,同樣的做法,當年他能成功,現在你再做,可能就要不得了。

每一個時期經濟運行的特點都不同,長江後浪推前浪,機遇造就富人

比如個體戶,最初是個貶義詞,在八十年代初期,它基本上就是待業青年、勞改犯的代名詞,是和主流社會格格不入的,聽著就硌耳,看著更不舒服。但偏偏就是這幫人,趕上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波,趕上了流通領域的市場化,他們就開始練攤,倒騰。倒服裝,倒電器,把廣州的東西運回內地來賣,就憑跑個差價,硬是發了,成了萬元戶。

每一個時期經濟運行的特點都不同,長江後浪推前浪,機遇造就富人

那時候公務員的月薪也就是一兩百元,萬元戶是個什麼概念!有了錢,也就有了地位,漸漸的,女人也願意嫁了,丈母孃臉上也有光了,個體戶也就不是個貶義詞了。只不過除了有錢,確實也找不到更多可歌可頌的地方,所以始終沒有成長為時代英雄。與其說他們抓住了機遇,還不如說機遇抓住了他們,但不管怎麼說,抓住了,命運就變了,直到第二次浪潮襲來。

每一個時期經濟運行的特點都不同,長江後浪推前浪,機遇造就富人

第二浪的層次顯然更高,這是生產資料市場化的時期。八十年代後期,“雙軌制”是個財富關鍵詞,由此而衍生出“批文”、“官倒”、“腐敗”等等熱門字眼。生產資料不是小生意,也不是民間可以隨意做的,比如鋼鐵、木材、土地等等,在計劃內外那麼一倒騰,利潤就不得了,但前提是一定要有背景。所以我估計,中國第二批富人,是和“勾兌”這種絕妙好詞同時誕生的。在這一階段,錢和權終於結婚,正大光明睡在了一起。勾兌就是撮合說媒的事,勾攏了,兌勻了,效果就有了。可以說,那時,不會勾兌就抓不住機遇,抓不住機遇就成不了富人。

每一個時期經濟運行的特點都不同,長江後浪推前浪,機遇造就富人

但是,“雙軌制”畢竟只是過渡時期的產物,“官倒”也民憤太大,所以這第二批富人只能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有的很順利的和第三浪接上了軌。

第三浪是在九十年代,金融領域的市場化。因為有了股市,就有了上市公司,就有了原始股,有了上市資格的審批者,也有了股民、股評家和操盤手,大家都來分這一杯羹,共同富裕,共同繁榮。股市的神話是很多的,比如買了深發展原始股的老太太,比如身經百戰發了財的楊百萬。當然“百萬”只是個尊稱,誰都估計得到,楊百萬的資產可能早就不止百萬。在這個階段,百萬已經是個很普通的數字,“十萬元才起步,百萬元不算富,千萬元還馬虎”,至於萬元戶,基本上也就和窮人差不多了,時代在進步嘛,富人的標準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每一個時期經濟運行的特點都不同,長江後浪推前浪,機遇造就富人

這都是九十年代的事,股市的神話基本上都在那時產生,現在誰還泡在股市,還想一彎腰就抱上那麼個巨大的西瓜,實在有點接近做夢。九十年代末期進入股市的,已經機會很少,暴利不可能持續,過了那個村,就沒有那家店了,這就叫機遇。

九十年代後期的機遇,來自於知識與技術市場化,俗稱知識經濟,這已經是第四浪。這個時期的英雄是張朝陽、王志東們。英雄迅速地誕生,又迅速地死亡,媒體上每天都能看到一夜暴富的故事,知本家遍佈祖國的大江南北。

每一個時期經濟運行的特點都不同,長江後浪推前浪,機遇造就富人

至此,基本上各個階層的人,上至經綸滿腹的知識分子,下至兩肋插刀的勞改釋放犯,都在機遇面前經受了考驗,沒有抓住的,也可能就永久失去了,抓住了的能不能挺住,能不能堅持,仍然是個未知數。

富人,不管是怎麼致富的,能有今天的局面就不簡單。很多人以為機遇是可以重複的,今天抓不住明天再來。其實,機遇往往就是惟一的,偶然的,失不再來的。

每一個時期經濟運行的特點都不同,長江後浪推前浪,機遇造就富人

雖然事物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但是這波不等於那波,每一個時期經濟運行的特點都不同,長江後浪推前浪,富人就是每一個浪尖上的舞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