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药香飘满脱贫路

金秋时节,穿行于通渭县乡村原野,党参、黄芪、黄芩、甘草、板蓝根等中药材或整齐连片,或点缀其间,秋风吹过,各色药草随风摇曳,药香扑鼻。

近年来,通渭县紧紧围绕全市打造“中国药都”和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的要求,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立足山区中药材种植资源优势,扶龙头促带动、抓基地扩规模、强加工活流通,全力推动中医药产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格局,已成为该县脱贫攻坚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

“我们这地方干旱少雨,自然灾害频繁,黄芪耐寒耐旱,又不怕冰雹侵袭,保守些算,只要做好田间管理,种植黄芪亩均产出1500斤,每斤市场价3元多,退去成本,纯收入最少也在2500元以上。”陇山镇南岔村村民路永弟掐指算起了黄芪种植致富账,“今年,我种了27亩黄芪,预计纯收入在7万元以上;育了13亩黄芪苗,长势很好,明春起苗可种植100多亩,准备明年多流转些土地种植,用上自家育的苗,成本就会降低很多。”

据了解,通渭县近年累计争取农业产业化中药材以奖代补资金500多万元,用于扶持中药材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和中药材加工企业升级改造,先后投资11290万元建成通广药材公司、瀛海堂医药公司、昌源药业公司3家中药材加工企业,实施中药饮片生产线建设项目3个,中药饮片年加工能力达到8500吨;在什川、义岗等6个乡镇建成药材交易市场,培育发展中药材运销大户400余人,组建中药材加工购销协会和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51个,发展会员1600多人,采取“企业+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2.2万多农户今年种植以党参、黄芪、黄芩为主的道地中药材5.5万亩,种植户户均收入4000元以上。

今年,通渭县把金银花产业作为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型产业,把中药材种植业作为一项重要扶贫产业,整合3500万元涉农资金,加大补贴力度推进金银花产业发展,扶持贫困户大面积种植中药材,全县金银花种植面积累计达到2.8万亩,在11个乡镇建设金银花烘干加工厂,使中医药产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贫困户增收致富的又一渠道。

什川镇新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田庆生去年在种植中药材中尝到了甜头,今年又增加了种植面积。“去年种了6亩黄芩,3亩还长在地里,采收了3亩,连籽带根就卖了万余元。今年又种了3亩,按照目前市场行情,加上去年没采收的,预计可收入两万元以上。”田庆生说,“种植黄芩,田间管理粗放,种收都比较容易,种植效益比其他农作物都好得多,是一项脱贫致富的‘短、平、快’产业。”

通讯员 赵世军 岳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