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粮改饲”改出脱贫攻坚新成效


通渭讯 (通讯员赵世军)近年来,通渭县加大“粮改饲”草畜业发展力度,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带动玉米和秸秆转化增值,构建种养循环、产加一体、粮饲兼用、农牧结合的新型草畜业发展体系,开辟出又一脱贫致富产业。

日前,在马营镇堡湾村的玉米地里,一台大型多功能牧草收割机穿梭其中。随着机器的高效运转,大片大片的玉米很快被收割。在饲草青贮现场,饲草青贮专家对饲草青贮的技术要点、注意事项、后续管理等进行详细讲解,村民热情主动,积极参与饲草青贮,劳动场景气氛热闹异常。

“今年,我把自家的地全部种成了草包谷,现已基本青贮完毕,购买饲料我明年就基本不怎么掏钱了,养殖成本小多了。”马营镇华川村村民马顺石认真地算着自家的收入账,“以前,我跑运输,一年下来也就挣个近十万元;现在,待在家里养着10头母牛,一年就能收入八九万元,再加上其他收入,远比出门跑运输强,还能照看老人和孩子。”

据马营镇镇长马宏忠介绍,马营镇针对玉米价格持续走低和养殖业蓬勃发展的实际,确立以草畜产业为主的“粮改饲”产业发展思路,通过“合作社+农户”“种养殖大户+农户”的模式,带动全镇种植以青贮玉米为主的饲草5万余亩,牛存栏量达到14000余头。建成集交易、屠宰、冷藏、销售为一体的牲畜交易市场,牲畜年交易量达到3万头。实现了建档立卡户户均“10亩草1座池5头牛”草畜产业全覆盖,广大农户通过发展草畜业增值增收。

据了解,通渭县坚持“立草为业、草畜并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粮改饲”草畜业发展,多年生牧草累计留床面积达到58.3万亩,高粱、燕麦等一年生牧草种植面积年稳定在5万亩以上,玉米等农作物秸秆及其副产品年供应量在240万吨以上,全县牛存栏6.96万头、羊存栏43.2万只,1248户贫困户发展起草畜业,贫困户户均增收4000元。

通渭讯 (通讯员赵世军)近年来,通渭县加大“粮改饲”草畜业发展力度,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带动玉米和秸秆转化增值,构建种养循环、产加一体、粮饲兼用、农牧结合的新型草畜业发展体系,开辟出又一脱贫致富产业。

日前,在马营镇堡湾村的玉米地里,一台大型多功能牧草收割机穿梭其中。随着机器的高效运转,大片大片的玉米很快被收割。在饲草青贮现场,饲草青贮专家对饲草青贮的技术要点、注意事项、后续管理等进行详细讲解,村民热情主动,积极参与饲草青贮,劳动场景气氛热闹异常。

“今年,我把自家的地全部种成了草包谷,现已基本青贮完毕,购买饲料我明年就基本不怎么掏钱了,养殖成本小多了。”马营镇华川村村民马顺石认真地算着自家的收入账,“以前,我跑运输,一年下来也就挣个近十万元;现在,待在家里养着10头母牛,一年就能收入八九万元,再加上其他收入,远比出门跑运输强,还能照看老人和孩子。”

据马营镇镇长马宏忠介绍,马营镇针对玉米价格持续走低和养殖业蓬勃发展的实际,确立以草畜产业为主的“粮改饲”产业发展思路,通过“合作社+农户”“种养殖大户+农户”的模式,带动全镇种植以青贮玉米为主的饲草5万余亩,牛存栏量达到14000余头。建成集交易、屠宰、冷藏、销售为一体的牲畜交易市场,牲畜年交易量达到3万头。实现了建档立卡户户均“10亩草1座池5头牛”草畜产业全覆盖,广大农户通过发展草畜业增值增收。

据了解,通渭县坚持“立草为业、草畜并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粮改饲”草畜业发展,多年生牧草累计留床面积达到58.3万亩,高粱、燕麦等一年生牧草种植面积年稳定在5万亩以上,玉米等农作物秸秆及其副产品年供应量在240万吨以上,全县牛存栏6.96万头、羊存栏43.2万只,1248户贫困户发展起草畜业,贫困户户均增收400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