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崛起!文員、學生和寫字人的「有聲故事」

這個時代,有人靠顏值,有人拼音值。

在內容的大舞臺上,十八般武藝,無論你擁有其中哪樣,哪怕是最普通的素人,也能在這個舞臺淋漓盡致的展現自己。

所謂,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隨著內容大生態的不斷完善,你一定和我一樣,強烈地感受到正在崛起的“聲音經濟”。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當天,有人做了一張各個知識付費平臺推出的系列活動的表格,一眼看去,琳琅滿目。


聲音崛起!文員、學生和寫字人的“有聲故事”


當用戶注意力被抖音、快手、微視上各種短視頻掠奪的時候,在這場時間爭奪戰中,更具伴隨性、情感性和想象力的聲音內容,正在悄悄佔據用戶更多的時長。

今年以來,無論知識付費、有聲書還是各檔音頻內容節目,聲音產業瞬間湧現出太多內容,用耳朵“閱讀”成為一種趨勢。連傳統出版集團也不甘示弱,參與到正面競爭。

比如,一個多月前,7月23日,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新作《今日簡史》開啟銷售。在中信出版集團針對首批讀者的限時特價活動中,讀者不僅能購得紙質書、100分鐘專家音頻導讀和有聲書,還能獲得尤瓦爾的前兩部暢銷作品《人類簡史》《未來簡史》的有聲書。

比如,作為知識服務行業的先行者。最近,羅輯思維再度力推有聲書產品“每天聽本書”。

5月18日,“每天聽本書”上線一週年之際,從得到展現的數據來看,一年時間,“每天聽本書”共上架了1231本聽書,入駐了162位解讀人,共製作了249個書單,《了不起的蓋茨比》成為被借閱最多的書籍,被聽過23.9萬次。

聽書正在給內容生產帶來微妙的變化,有人用“決戰千億音頻市場”來形容正在發生的一切。

除了平臺和流量,這其中,最關鍵的還是優質音頻內容的生產者,是他們把看似冰冷的文字轉化成美妙的聲音。

拋開這些宏大話題,我和三位最普通的“音頻內容生產者”聊了聊他們的故事。

聲音崛起!文員、學生和寫字人的“有聲故事”


從文員到有聲書主播

一個月收入翻好幾倍

醉蝶,25歲,一位徹頭徹尾的素人。

作為一名聲音內容的生產者,已經開始有自己的粉絲了。

一年前,她還是朝九晚五的文員,每天上班整理文件,枯燥無聊,她開始在工作過程中聽小說。

一天好幾個小時,很多類型都喜歡去聽,比如最火的盜墓筆記、鬼吹燈……還有其他比較有名的老師讀的內容,還有女生喜歡聽的宮鬥、言情和校園的內容。”醉蝶說。

最初她只是一名音頻內容的消費者,聽有聲書。她解釋,有個好聽的聲音陪著自己,至少幹活不顯得那麼累了。

聽得多了,自然就喜歡上有聲讀物,加上實在缺乏新意的工作,鼓勵著她去嘗試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開始試著努力和接觸有聲書行業,不想做每天虛度光陰的工作。”她說。


聲音崛起!文員、學生和寫字人的“有聲故事”


作為一名素人,醉蝶沒有任何專業基礎。開始,她會請教一些播音前輩,去各個平臺參與試音,後來接到平臺的書錄制,“蜻蜓、喜馬拉雅、懶人聽書、企鵝FM……一本一本越接越多,各個平臺都有。”

各個主流音頻平臺,除了購買的圖書版權不同,關於有聲內容的生產和展示,基本大同小異。“每個平臺都會有我喜歡的書,所以每個平臺都去嘗試。”醉蝶說。

辭去原來的工作,全職做有聲內容生產,家裡人問起她的職業,醉蝶常常不知道怎麼解釋。“就說錄小說的,大部分人都不瞭解是什麼意思。收入比之前文員工資高出幾倍,辛苦一些,努力多錄些的話,月入過萬。”她說。

通常平臺會按時長結算費用,這有點像內容平臺給每篇圖文內容生產者的補貼。一個成熟的音頻內容,按照時長和不同的書的質量,給生產者多少錢,多數屬於一次性買斷,沒有流量分成。

醉蝶每天會花5-6個小時工作,因為需要不斷說話,工作時間不會太久。


聲音崛起!文員、學生和寫字人的“有聲故事”



被問及有什麼建議給到有聲書內容創作者,她說:“建議大家更貼近現實,用自己本音去演播,因為有聲書是為了讓大家娛樂放鬆,太中規中矩不太適合。把每句話的意思表達清楚,普通話說好就可以了。重點還是在演上,用聲音去演繹。”

不過,除了新媒體音頻平臺,去年以來,一些傳統的出版集團也在積極探索有聲業務。

不久前,一位傳統出版行業負責有聲業務的朋友開始招募“主播”,他們對有聲書和解讀有聲書有著較大的錄製需求。把那些手握版權的暢銷書,通過第三方主播,製作成有聲內容。

這家出版集團給出的價格更高,差不多500-700元每個小時,不過要求是成品。

簽約主播需要保證每週有4個小時的優質內容產出,包含朗讀的聲音、音效和配樂。製作過程中,機構會對主播的內容不斷提出改進意見,最終成熟的產品,會在出版集團自己及合作的各大平臺發佈。

和短視頻內容有相似之處,目前,圍繞著有聲內容產業鏈,市場上海誕生了一些主播工作室,幫助那些沒有經驗的素人主播處理和製作後期,主播工作室有專門經紀人會去找合適的主播。

聲音崛起!文員、學生和寫字人的“有聲故事”


大二學生

每天花兩個小時“讀書”

秦川是一名播音專業大二的學生。

在剛剛結束的蜻蜓FM“天聲計劃”選拔中,憑藉用聲音演播《我只想一個人住在你心裡》獲冠,在上海言幾又書店不算大的小空間,他來接受平臺的頒獎。


聲音崛起!文員、學生和寫字人的“有聲故事”


秦川雖然是一名播音專業的學生,但他接觸網絡電臺比較晚,最早接觸網絡電臺是2017年的時候,他幫一個朋友的電臺錄製內容,他的朋友有自己的公眾號,在喜馬拉雅也有自己的電臺。

電臺主要是讀別人寫的信,如果寫信的人願意通過聲音的方式傳遞給更多人,我們會把他們寫的內容讀出來,比較偏情感類。”秦川記得,當時自己錄的是一個母親寫給孩子的信。

高中三年,母親對孩子的照顧無微不至,孩子馬上要離開她去另一座城市念大學,母親非常不捨。如今回憶,秦川還記得當時讀完這封信的感動。

那是他第一次接觸和生產音頻內容。今年7月,秦川的老師推薦他去參加蜻蜓FM有聲書錄制,覺得他應該會有比較好的表現。

因為專業對口,自己也有錄音設備,他就去參加了。“第一次錄有聲書,過程比較迷茫,因為從來沒接觸過,完全按自己的感覺走,自己加配樂再投到平臺。”秦川說。

如今他已經和平臺簽約,要把一本很長的小說製作成音頻內容,原著比較長,他至今尚未看完,完整錄完估計80個小時。

在此之前,他除了日常課程的學習,平時會利用週末,去外面教教小朋友,給那些即將藝考的學生上課。

秦川需要錄的有聲書每次錄之前,他會花十幾分鍾把內容看一遍,然後開始用聲音演播。


聲音崛起!文員、學生和寫字人的“有聲故事”


錄完他會再聽一遍,“如果我覺得當時這個人的語氣不應該是這樣,我會把這句話重新錄一遍,中間會花費一些時間。一個小時錄音,算上剪輯,把自己錯誤的地方更改掉,大致要花兩個小時。

簽約後他每天需要花2個小時製作有聲書。從錄音、剪輯到找配音基本自己獨立完成。雖然平臺會教普通音頻內容生產者使用一些軟件,憑藉播音專業的優勢,秦川已經有自己用得比較順手的音頻剪輯軟件,比如AU、Cubase和Nuendo等。

有人依靠顏值掙錢,有人依靠“音值”變現。作為一個有聲內容的生產者,如今秦川收入不算多,但基本夠自己在學校的生活費。“平臺給到一個小時的成品差不多80元,一天一個小時,一個月差不多兩千多元。”秦川說。

除了互聯網平臺,他還會參加一些線下活動,他表示自己也有計劃做一個公眾號,不過因為時間有限,和平臺簽約後做公眾號的想法需要往後推延了。

他看好網絡音頻內容的發展,不過,因為專業學習的是播音主持,還是希望畢業後去正規電視臺,“網絡媒體可以當做自己的業餘愛好。”

雖然他也說,身邊認識一些電視臺前輩,轉行做新媒體音頻內容後,製作出閱讀量幾百萬的爆款。

聲音崛起!文員、學生和寫字人的“有聲故事”


95後女孩

既寫文字也做電臺

“從小就喜歡,喜歡電臺十年,小時候聽得多了覺得聲音給人的感覺是文字給不了的。”

和前面兩位有聲書內容的生產者不同,公眾號“維安記”的運營者尹維安,95後,既是一位圖文內容創作者,也是一位網絡電臺主播。


聲音崛起!文員、學生和寫字人的“有聲故事”

2015年夏天,尹維安在學校電臺做節目,因為喜歡,在網易雲音樂開了一檔節目,開始把學校裡做的音樂類節目,二次剪輯後上傳。

後來,她開始把自己公眾號裡的原創文章,錄成一系列的音頻節目,比如小語種音樂分享欄目“吟遊詩人”,還有自己看過的書的推薦欄目“安眠集”等。

最開始在網易雲音樂和荔枝兩個平臺,都沒有報酬。

“那時候沒有粉絲,我做這個也不是為了掙錢,純粹是自己喜歡。”從高中開始直到大學,她一直在做有聲電臺,尹維安的公眾號粉絲不算多,主要通過公號賺錢,做電臺一直沒考慮過變現。

後來,她把一些提前錄好的內容放在公眾號裡,有段時間開過一個二條的音頻欄目,專門做音頻內容。“但是反響不是很好,可能因為公號粉絲不習慣用這個來聽東西,當時(音頻內容)我一週才更新一次。

”她說。

喜歡她電臺的人還是會通過網易雲音樂收聽,如今尹維安更新電臺後,常常會把鏈接添加在公眾號。


聲音崛起!文員、學生和寫字人的“有聲故事”


和演播有聲書不同,尹維安的聲音內容更像一個自己的電臺,內容文字稿需要自己準備,她有一個錄音筆,內容錄製好後,找音樂,然後就開始剪輯和製作封面圖。

目前,尹維安的團隊有個女孩幫她做後期的剪輯和包裝工作,她自己則把文章整理好然後錄製。

“錄製的話,一篇15分鐘的音頻成稿,可能我要錄30分鐘,念一遍錯了,就再念一遍。唸的時間不長,主要是後期剪輯會花一些時間。”不過一週更新一次的頻率,倒也沒什麼太大壓力。


聲音崛起!文員、學生和寫字人的“有聲故事”


尹維安的錄音設備,十分簡單

做小語種音樂的時候,尹維安說自己挑一首歌會聽十到十五首,有時候,有些文字內容會和音樂節奏不對。“因為人朗讀的時候有節奏,如果音樂節奏特別快或者特別慢,聽起來很奇怪,音樂我不會找那種很大眾的。”

現在,很多音頻內容都打著知識付費的旗號,更強調內容的知識性和乾貨價值,或者能否給大家帶來實際幫助。

在尹維安看來,未來音頻內容的創作還有很多可以深挖的,大家都想把它做的很實用的時候,是不是可以把它做到更精緻,或者把它做得很美?

聲音崛起!文員、學生和寫字人的“有聲故事”


“比如我之前聽過一些聽覺的旅行紀錄片,一個叫聲行漫步,一個叫Page Seven。做音頻,形式和內容一樣重要,重要的是用聲音傳遞一種感覺,而不僅僅是觀點或者信息本身。”尹維安說。

尹維安認為,以後會有更多人為精緻而美的聲音內容買單。

聲音崛起!文員、學生和寫字人的“有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