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前游走平遥古城:县衙前这幅长联有50字,读后却意味深长

游走山西平遥古城:县衙前的这幅长联有50字,读后却意味深长

来到山西晋中的平遥古城,许多城市间的高楼大厦、灯红酒绿,与这里格格不入。

令人感到不同氛围的是:分步在整个城里的文化古建筑,遍地都是。

从这些街道的外表看,大都是低矮的门面平房,然而进去参观以后,却是别有洞天。

“郡县治,天下安”——县衙,自古以来就是一级政府的办公权威之地,又是政治政权交流的一重要场所。


国庆节前游走平遥古城:县衙前这幅长联有50字,读后却意味深长


游走于山西平遥的县衙,既可展现明清时代的一个缩影,更能观察到古代官场的工作和生活场景。

在平遥衙门街,平遥古城坐北朝南,东西宽约130米,南北长约200米。

“源易缘”注意到,有相关资料称平遥县衙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珍品最多的惟一县衙博物馆”,这实际上有些夸大其辞。

因为,在河南内乡,就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县衙,规模相当大。

不可否认的是,规制为明清时代的平遥县衙,是目前全国保存较完整的少数古县衙之一。


国庆节前游走平遥古城:县衙前这幅长联有50字,读后却意味深长


明清时期,七品知县是掌握一县之令的的重要人物,掌管着县衙、调节税赋和力役,以及审理诉讼、负责一县百姓的文化教育和移风风俗等。

在县衙的衙门上,有一幅读起来朗朗上口,却又字义业精湛的楹联,这幅对联长达50字。

其中,上联内容为: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

下联为: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世,做这官不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难欺天。

这幅楹联虽然没有标题符号,但其字义也不难理解,上下联形成的排比、对仗等更彰显文化,其精典读后令人深思,意味无穷。

“要酌理要揆情”一句的个别字有些生疏。“源易缘”查阅资料发现:“酌”,是指要斟酌之意。“揆”是度量,揣度的意思。


国庆节前游走平遥古城:县衙前这幅长联有50字,读后却意味深长


古代民间流传有这样一句话:穷死别做贼,冤死不告状。

细读几遍楹联,您就会发现,这幅对联在劝告世人进衙门时,要谨慎再谨慎,不得迫不得已时,就不要打官司。即使得理也要“得饶人处且饶人”,退一步海阔空。

否则,最是费心神、费钱费力的胜了官司,也“终是累己”,得不偿失。

历史上,明朝和清朝对做的要求主要是“清,慎、勤“。”而下联则在告诫做官者,要勤政廉民,爱民如子,秉公办案、公正执法,倘惹贪赃枉法,不廉洁自律,一步做错,就会铸成大错,“造孽难欺天。”

读罢这幅楹联,既会感受到天地正气,又多些警世醒言,还能教人学为好人,心平气和!

就此话题,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见,欢迎留言互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