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而偉大的女學經典《母教錄》21-25則

平凡而偉大的女學經典《母教錄》21-25則

《慈母圖》 清·錢慧安 繪

一個人之所以偉大,因為背後有一個偉大的母親;一個民族之所以偉大,因為背後有一群偉大的母親。

中國古代母教傳統深遠,典籍史傳記載聖女賢母甚夥,然以子之筆記母之教者,甚為鮮見,故清末貴州大儒鄭珍《母教錄》為難得之篇什。

《母教錄》之作者鄭珍(1806-1864),字子尹,貴州遵義人,晚清西南大儒,治經學、小學、史學,工詩善文,著有《巢經巢全集》,《清史稿》有傳。

其母黎氏生於書香世家,知書達理,勤儉樸實,是一位極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偉大母親,對鄭珍的品德學業等十分關切,用了很多良好的方法善加培養,鄭珍的成長和學術成就得力於母教尤甚。

《母教錄》共68則,以記錄鄭珍母親教誨之言談為主,略於敘事,作者“涕念往訓”,摹其母生前之音容笑貌記之。自然平實,生動真切,娓娓道來,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至情至理,語語珠玉,真實感人,細細品來,良母孝子,躍然紙上。

今天繼續分享《母教錄》21-25則給讀者諸君。


第二十一則 性不馴善畜生猶惡

母曰:“家有一慈良者,雞犬之類必常親近之,悍①暴則呼之反去矣。性不馴善②,畜生猶惡,而況人乎?”

【注】①悍(hàn):兇惡。②馴善:善良。

【譯】母親說:“家中有一個心地慈悲善良的人,雞犬畜生一定會經常親近他;如果是個兇暴的人,呼喚雞犬,它反而遠遠地跑開了。性情不善良的人,連畜生都討厭他,何況是人呢?”


第二十二則 茶飯是婦女第一事

母曰:“茶飯是婦女第一事。若到人家,灶下清清靜靜,飲食卻具①辦妥速,雖土登瓦缶②,是興相也。若鬧了半日,祗是茶不溫,飯不熱,茅茅草草,謹③圖送客出門,即知內助不得力,雖富貴不足取。”

【注】①具:準備。②登:古代祭器名。缶(fǒu):盛酒漿的瓦器,小口大腹。③謹:同“僅”。

【譯】母親說:“家庭婦女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會做茶飯,如果到別人家作客,灶房裡聽不見聲響,但飯茶卻辦得又快又好,即使用的是粗陋的器具,也是興旺的氣象。如果忙活了半天,仍是茶不熱,飯不熟,毛毛草草,祗圖送客出門,就知道他的內助不能幹,即使是富貴之家也不值得誇耀。”


第二十三則 家常衣裳裁縫自作

母曰:“家常布衣布裳,婦女若解得①裁縫,便可自作,毋徒以針黹②見長。”

【注】①解得:懂得。②針黹(zhǐ):做針線,指縫紉。

【譯】母親說:“家中經常穿的都是布衣服,婦女如果懂裁縫,就可以自己做,不要僅僅祗會做針線活。”


第二十四則 凡事只苦得總不落空

母曰:“皇天不沒苦心人,凡事祗苦得,總不落空。我初移來時,此四面種瓜近百窠①,歲僅得十餘瓜食。近十年來,種者並葉茂實大,人祗說菜也世情,焉知積年糞壅②,費無數力也。”

【注】①窠(kē)窩。②壅(yōnɡ):用泥土或肥料培在植物的根部。

【譯】母親說:“皇天不負苦心人,不管什麼事祗要你吃得苦,總會有收穫。我當初搬家來此地時,房屋四周種瓜近百窩。一年祗得十餘個吃。近十年來,種的葉茂瓜大。人們祗說瓜也懂世態人情,哪裡知道我多年用糞土增肥,花了好大的力氣。”


第二十五則 子弟不可嫌鹹嫌淡

母曰:“食時嫌鹹嫌淡,祗老人則可,子弟如此極可惡。家常茶飯,只要有吃,上頓不適口,或下頓適口,皆隔得幾時?偏有許多聒噪①!”

【注】①聒噪(ɡuō zào):吵鬧。

【譯】母親說:“吃飯時嫌鹹嫌淡,祗有老人可以,作為兒女這樣,就太使人憎惡。家常茶飯,祗要有吃,上頓不合口,或許下頓就會合口,隔得多少時間?偏偏有許多閒話說道!”


點贊、轉發、收藏、加關注都是對作者的莫大鼓勵,如果有評論就更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