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感應能用科學解釋嗎

本人關注心靈感應,是有個巧合,一天跟朋友聊天,她就說起那天去外地培訓,晚上出了點小車禍,所幸只是受了點小傷,相信我們平時出門在外都是跟家裡報喜不報憂,就沒跟家裡說,但是第二天她媽媽就打電話問她,有沒有出事,昨天晚上心緒不寧,一直沒睡好。她就說真的有心靈感應這種事情嗎?當時我也感覺不可思議,於是我就平時留意了下了下這方面的資料和新聞,發現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類似的遠距離感應並相互作用的事,例如:

1、熱戀中情侶,會發現平時經常會有一些很巧合的現象。比如:我們想給對方發信息或者想對方的時候,自己的手機就會立馬有對方的信息。

2、在孿生兄弟姐妹之間,這種現象尤其普遍,當一方發生痛苦,另一方就會有感應,甚至能感受到一模一樣的痛苦。

3、夫妻或父母子女之間,有一方發生巨大痛苦,另一方就會出現身體不適,心緒不寧,心情煩躁,精神無法集中的現象。

心靈感應能用科學解釋嗎

這是不是說真的存在心靈感應,心靈感應一詞源於古希臘語,是1882年英國“心靈調查協會”的專家弗雷德裡克邁雅斯提出的,它被認為是一種不通過感官,而以某種不可見的方式在人與人之間傳遞信息、交流思想的能力,是一種超感官知覺,又稱心電感應。心靈感應常和透視,預知,意念力,轉世等類似現象被歸為一類, 統稱為超心理學。

三十年代的甘茲菲爾德實驗很經典。“接受者”躺在睡椅或床墊上,兩眼分別罩上半個乒乓球,並通過耳機播放白噪聲,以此矇蔽其感官知覺,放鬆身心。“傳遞者”在其他房間試圖用意念來將其觀察的一幅圖片發送給“接受者”。接著,“接受者”被要求從四幅圖片中選擇一張他們腦中所感應到的。評估者預測會有25%的精確率,但事實上精確率達到了令人訝異的35%。這個比例雖然不比統計學上的理論數據高出很多,但是它或許揭示了心靈感應的確存在。

心靈感應能用科學解釋嗎

隨著量子力學中的量子糾纏的發現,似乎可以解釋心靈感應這一現象,我們來解釋一下量子糾纏,通俗的講就是在構成我們身體微觀下的極微小的一種粒子,也就是量子具有的一種特殊屬性,它可以同時存在於不同的時空中,而且當一對有關聯的量子分別向它們相反的方向發射後,無論它們分離的多麼遙遠,哪怕一粒在地球上,另外一粒已經穿越出了銀河系,當一方顯示出某種信息的時候,另一方的粒子馬上就可以測量到同樣的信息,彷彿2個粒子擁有心靈感應,這一現象稱為量子糾纏。

心靈感應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我們親近的人長時間接觸後,或多或少帶有對方的粒子,這樣我們就產生了一種糾纏,相互遠離以後依然保留著“同步效應”,當對方粒子發生變化我們就會感應到,產生心靈感應呢,上述是己見,你們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