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學制就可以解決中國教育問題?熊丙奇:功利應試性教育更應該改

今年兩會期間,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曾建議“將12年學制改成10年一貫制”。他的建議得到了眾多網友支持。他們認為,在應試教育環境下,學制太長浪費時間,高三、初三就是複習,小學5年上完也沒問題。7月13日下午,21世紀教育研究院在京召開“基礎教育學制改革研討會”,與會教育專家對學制調整發表了各自的意見。

改學制就可以解決中國教育問題?熊丙奇:功利應試性教育更應該改

縮短學制的建議之所以得到網友的支持,無外乎兩方面原因,一是滿足“快出人才”,早上大學的功利教育需求,君不見,對於少年大學生,我國社會充滿“膜拜”情緒,如果學制縮短2年,十五六歲就上大學,不亦樂乎?二是在應試教育制度之下,基礎教育學10年和學12年一樣,初中高中當前各有一年被用於複習迎考。可是,這說到底是從功利和應試角度來談學制改革,而沿著功利與應試的角度思考學制問題,10年還可以縮短為九年八年,十四五歲上大學不更早出人才?學制變為10年後,學校不照樣會提前加班加點學完,再留下時間來複習?

這只是從知識教育角度來看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而除了知識教育,對於學生還有更重要的人格教育、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心理教育,這是是急不得的。我國基礎教育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教育嚴重功利化和應試化。一些專家和社會人士,希望通過改革學制,比如調整學制年限(從12年壓縮為10年),調整小學、初中、高中學制組合(從6+3+3改革為5+4+3或5+3+4),來改變目前的應試教育問題,但不得不指出,在評價制度和管理制度不變的情況下,改革學制基本上是換湯不換藥的折騰,會被功利教育和應試教育消解所有積極的改革價值。比如,有專家建議,高中可借鑑國外調整為4年(九到十二年級都為高中),其中一年時間可用於學生選擇大學、規劃未來,可是,國外實行的是大學申請入學制度,而我國的升學考試制度,還是按計劃集中錄取制度,制度不同,高中的學習生活也就完全不同。

只有改革評價制度和學校管理制度,才能擺脫教育的功利化和應試化。一方面,我國必須深入推進高考制度改革,目前已經啟動的高考改革,重點還是科目改革,並沒有在招考分離方面有實質性突破,而由於招考依舊一體化,進而科目改革的作用難以發揮出來,基礎教育還會是考什麼,就教什麼,教什麼,就學什麼。這是靠調整學制所無法解決的問題。12年是應試,10年還是應試。

另一方面,我國要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改革,學校不能再行政治校,而應該是教育家辦學。這需要 調整政府管理學校的方式,落實和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當前,很多基礎教育學校辦學,追求的是行政政績,包括分數、升學率,在行政治校辦學環境中,校長難以成為職業化的校長,教師也難以實現職業化、專業化發展,學校的辦學和教育教學也就偏離教育規律和教育本質。

實現上述改革,需要自上而下的系統改革,也需要自下而上的積極參與。也就是說,我國政府、學校和社會力量,應該把改革聚焦在兩個分離上——管辦評分離和教招考分離,這是基礎教育的關鍵性改革。其他改革,如課程改革、教材改革、學制改革,都需要關鍵性改革的配套和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