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答题能走多远?

直播答题能走多远?

直播答题能走多远?

直播答题能走多远?

一周前,朋友圈还沉浸于跳一跳的高分秘籍,忙于排行榜的竞相占位。没想到转瞬之间,朋友圈已然被答题变现所刷爆!

今日头条旗下西瓜视频的“百万英雄”、国民老公王思聪投资的“冲顶大会”、映客旗下的“芝士超人”以及花椒直播旗下的“百万作战”纷纷推出答题赢现金直播节目,每日狂撒百万现金收割用户。

所有平台的直播答题从页面到规则出奇地一致:用户在平台注册登陆参与答题,每场共12道题,用户只有全部答对即能平分该场次的所有奖金。另外,用户能通过分享邀请新朋友的形式得到复活机会。

直播答题能走多远?

这突如其来的焦点,是由答题用户、直播平台、广告商三方合力造就的如此一番答题热潮!那么,围绕着这三方人群的需求进一步思考,有声Voice 试图预测该直播答题热度的未来走势。

答题用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知识就是金钱”真可谓简单明了地概括了这场撒币潮的霸道逻辑。

首先看参与的门槛——“知识”,这个至今也没有统一而明确界定的词语,一般被认为是“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换成简单的话说,即人人都能有知识。所以,这是一个近乎没有参与门槛的游戏。

再者看参与的结果——分现金。简单的操作、诱惑的奖金总数,已经为用户们搭建了空手套白狼的美好幻象。早期先行者们通过真金白银成绩单的晾晒,经由社交软件的传播,其热度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开来。

因而不可否认的是,绝大多数人是冲着结果加入了这场撒币潮。而参与门槛不仅几乎不设防线,反倒因知识的外衣为参与者提供了更加华丽的修饰。

所以,撒币热潮的来临并不足为奇。那么接下来,这些已经加入的大量用户能保持这股热度多久呢?

第一,信任不足令用户可能随时抽离。用户通过游戏体验,频繁发现软件充斥着无处不在的bug:黑屏、闪退、延时、毫无逻辑的数据……这些问题直接将用户与平台之间信息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的现实情况暴露无遗,这让本不具有信任感的双方更佳疏远,关系脆弱容易因任何小问题而彻底分离。

第二,冲破幻象的用户快速退场。前文已经指出,参与该游戏的用户大多是冲着诱人奖金而来。但玩家通过亲身体验后不难发现:百万数额的美好幻象与零头到手的实际落差。进一步说,这种落差还是属于胜利者的,对于失败者而言,一次又一次时间精力的付出,早就消磨掉了脑海中对奖金的期待。因此,无论对于瓜分奖金成功或失败的玩家而言,在计算过所需投入的时间精力成本以及答题成功获得的奖金之后,这笔帐不知还有多少人获得了盈利?

直播平台:答题究竟是节目还是插件?

直播答题是本次撒币热潮的呈现形式。不得不承认,答题是一种安全可靠、覆盖面广且被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的节目形式。但当答题与直播结合,二者间多重属性的矛盾冲突将逐渐表露,直播答题的形式也将成为撒币热潮能否持续的重要障碍。

当前,随着用户流量的极速加剧,原本各平台相对统一的节目形式开始尝试做一些区分和尝试。比如,9日晚11点王凯在花椒平台客串出题。这让人不禁联想,接下来各平台极有可能会争相邀请具备相当流量的明星担任出题官角色。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引流。但需要考虑的是,依靠明星效应引流的粉丝有多少能够转化为平台粉丝?如果转化率低,那对于平台而言这一举措基本无效。

其次,主播在直播答题里的职责究竟是什么?通过参与答题笔者发现,目前各平台均采取了一名主播出题+解释的形式。出题就是把弹出的内容框信息朗读一遍。看得出,编导用心地准备了些许“提示”信息与用户互动。但受限于答题时间,一般没等主播说完,作答时间早已结束。而且,用户在十秒钟的时间里既要看题又有要思考还得准确选中答案,手脑并用之余大多数人根本无暇分出耳朵再听主播提示。

除此之外,主播在答案公布后会进行一番解释。这本是正常答题电视节目的逻辑。但有意思的是,直播中如果主播解释地多了,公屏里就会不断涌现“开始吧”、“快点下一题”、“别说了”……等催促的要求。这一现象的出现也说明,观众在看录播的答题电视节目时,其目的侧重于了解知识,因而对答案的详细拓展有需求;但对于直播答题来说,用户是答题者,目的是赢现金,身份变了目的也不一样,对知识的需求是次要的甚至是多余的存在。

直播答题能走多远?

另外,直播所具有的互动性、突发性、娱乐性的特点,也都纷纷与答题产生矛盾。用户参与直播答题时,受到答题时间和集中思考的压迫,根本无暇顾及与主播或其他用户之间的互动。目前,用户——答题——赢现金的简单关系令平台方几乎没有太多的发挥空间。用户对于答题本身的目的性极强导致除答题之外的内容或形式上的拓展都容易产生排斥。

因此,如何让用户与平台之间产生强关联的粘性才是热潮能否持续的关键。但显然,目前各大平台所竞相采取的直播答题形式充满着局限性。

广告商:为流量买单

流量一旦累积,风口出现,商家便快速跟进。在9日的节目中,《百万赢家》主播已经穿着美团外卖的服饰进行答题直播。而就在晚些时候,《芝士超人》获得了趣店旗下大白汽车分期1亿广告订单。这意味着,目前涌入平台的流量潮作用已经开始显现。

对广告商而言,有流量的地方就是商机。但联系这一完整的利益链条就能发现,“知识”虽然让用户参与门槛降低,但这种跨越性别、年龄的用户群也显得广泛而虚无,容易造成虚假繁荣的短期效应;而用户与平台之间难以搭建关联性导致流量本身自然流失,而答题这一形式很快也会暴露其与直播方式的多重矛盾属性。建立在这二者之上的广告商,从短期上看到的确实是流量激增带来的无限商机,但从长期看,只要用户与平台的粘性无法形成,广告商自己便会逐渐恢复投资理性,而一旦撒币变得不再诱人,那些能够在短期内集结的用户同样也具备了快速散场的能力。

总结起来,撒币热潮的爆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而对于处在这一风口的平台、用户、广告商而言,笔者都想用一言以告之:认真,你就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