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武艺好,武大郎技能高

武松和武大郎一奶同胞,从外里看,却是天差地别。

作为弟弟的武松,身长八尺,相貌堂堂,有着千百斤力气。作为哥哥的武大郎,却只有不足五尺的身高,且面目丑陋,头脑可笑,人物猥獕,不会风流。

世人常赞武松是个好男子、大丈夫,一身的好武艺。但其实,武大郎除了状貌和伸手上不及武松外,比起武松,并不十分差。武松一身的好武艺,武大郎也是一身的好技术啊。

武松武艺好,武大郎技能高

众所周知,武大郎的营生手段是卖炊饼。

武大郎生活在北宋末年,北宋末年人们口中的炊饼,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馒头,北宋末年提人们口中的馒头,就是现在的包子。也就是说,武大郎沿街贩卖的,是馒头,孙二娘在十字坡贩卖的,是包子。

大家可别小看武大郎所从事的职业,北宋时做馒头,可比现在做馒头的难度大着哩!

为啥?

武松武艺好,武大郎技能高

因为做馒头要发面,而北宋时没有酵母,发面全靠面肥,一些生长在农村的60后、70后怕是还对面肥有着模模糊糊的记忆。

所谓面肥,就是人们口中的「老面」,即成功发酵了的面。

在酵母出现之前,做馒头发面前,得先有「老面」,但「老面」的制作难度相当大,普通人家常常会把老面搞酸,用相当多的碱去中和,也未必能中和好,还特别影响口感。直到清代,著名美食家袁枚还在他的《随园食单》中强调馒头好吃,但发面特难。

而武大郎贩卖的馒头,纯是靠他自己蒸的,可见他已经掌握了发酵的技术。这份发酵技术,别说是常年只懂打熬筋骨的武松不懂了,就是做使女出身的潘金莲,嫁给武大郎小溜一年,也不曾掌握。

武大郎到阳谷县来卖馒头,从蒸到卖,仍旧是武大郎一手操办,这不只是爱妻的体现,更是这门技术高难度的体现。

武松武艺好,武大郎技能高

正因为武大郎掌握了这一项高难度技术,因此武大郎从清河县转到阳谷县,在人生地不熟的地界上卖馒头,仍旧能够快速占领市场,手有余钱。

大家可曾记得,武大郎请郓哥到酒店喝酒后做了什么?是随手给了郓哥几贯钱,叫郓哥去买米。

北宋时的一贯钱账面价值是一千个铜钱,郓哥拿着那一大筐新鲜的梨,按照被西门庆周济的价格算,也才值三五十个钱,若是不周济的价,料想也就二十个钱打住。

按照这么算,武大郎给郓哥的钱,哪怕只有五贯,也买得郓哥250筐梨。可见武大郎是少有余钱的。

也正因为武大郎手有余钱,所以武大郎才能在阳谷县租一个独栋的二层楼,才能让在大户人家过惯了的潘金莲无衣米之忧,终日无所事事,见武松生得高大威猛,便起了谈恋爱的心思。

武松武艺好,武大郎技能高

参考资料:《水浒传》第24、25、26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