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半導體人淺見哲也度過的一個特殊中國春節

日本半導體人淺見哲也度過的一個特殊中國春節

爆竹聲起,又是一年。春節期間約上親朋好友一起外出遊玩,或者開車到處去兜兜風,享受各種美食和家人團聚的喜悅,是多麼愜意的事情啊!但是有一些人春節假期期間卻放棄了休息,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上。來自日本的淺見哲也就是其中一個,他是德淮半導體(HiDM)日本子公司IDTC的社長。

由於德淮在淮安的第一座12英寸晶圓廠已經進入設備調試階段,為了今年上半年如期完成試產,即使在中國人最重視的春節期間,參與項目建設的所有員工都在生產線上度過了一個特殊的中國春節,許多工程師都在加班加點調試設備,來確保節後能夠順利進行試產。“在中國的農曆新年中,能和中國員工一起全力以赴地為試產做準備。將第一顆飽含了我們心血的全自主產品投入試產,所有研發技術人員的士氣都非常高漲,一切都在緊張而有序的氣氛中順利地進行著。”他興奮地說。

淺見哲也驚歎於中國的建設速度和優質的施工質量,“誰能想到兩年前這裡還是一片空地,而此時此刻已經是一個即將能夠量產行業領先工藝水準的CIS的晶圓廠了。”他感慨地說,“這是全體德淮人在當地政府關懷下的偉大傑作。”

2016年項目初期定下建立世界一流的半導體廠的策略時,淺見哲也對於能否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實現這一目標還是有些忐忑的。然而隨著項目的順利推進,第一片全自主產品在他的帶領下同步研發成型,並且更多志同道合的優秀同行加入進來,當初的不安轉變成了期待。“2018年的今天,我們正期待著HiDM年內實現大批量、高良率、高品質的量產出貨,這是我們所有研發人員重要的里程碑。”淺見哲也表示,“另外,參與項目的來自不同國家的年輕團隊能在這次寶貴歷練的同時,也感受到創業的喜悅和激情。儘管時間很緊張並且很多中國員工春節也不能和家人團聚,但是大家的幹勁很高,都認為這不單單是自己的一次創業,更是為國家甚至為全球CIS產業在做出重要的貢獻。”淺見哲也更強調,“作為老一代的日本半導體人,我們從這些年輕、優秀的員工身上看到了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希望,同時也很榮幸能夠融入這家背靠中國實力的跨國公司成為一名中國半導體人。”

事實上,這個特殊的中國春節只是淺見哲也及其團隊在緊鑼密鼓建設中國首個圖像傳感器IDM工廠的縮影。

由於德淮的研發中心分佈在淮安、上海和日本新橫濱三地,作為核心技術骨幹的淺見哲也經常往返於中日兩地。對此他表示,分佈在三地的研發中心更體現了德淮的實力所在。每個地方都彙集了來自各個國家的研發人員,這些有著不同經驗和不同文化背景的管理團隊及研發人員,往往能給公司帶來突破一般成熟公司固有思維模式的全新創造力。“當初規劃要建立一個全球性跨國大公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構築一個非凡的,能夠創造全新價值的環境。”他強調,“我們相互尊重並始終牢記目標,最大限度地發揮集體戰鬥力。雖然我具有30多年的研發經驗,通過團隊工作中的相互學習、相互溝通、相互碰撞,仍然不斷地挖掘出了很多全新的東西。我們非常重視團隊的梯度建設和研發能力的擴張,所以將始終以淮安、上海和新橫濱為重要基地不斷招收、培養和擴大我們的研發能力。”

淺見哲也反覆強調,CIS行業是高度依賴有經驗的專業人才的行業,由於其產品的數模混合的特性,研發人員的經驗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產品的品質和良率,所以德淮在新橫濱設立了主要由前東芝CIS資深研發團隊組成的全資子公司IDTC,利用其人員平均超過25年的研發和量產經驗保障公司從第一顆全自主產品開始就能夠以品質同世界一流對手競爭,站穩中高端CIS市場。

“我們的淮安工廠有大量來自SMIC、茂德等知名晶圓廠的研發和運營人才,以他們為基礎,IDTC向淮安工廠進一步派駐具備豐富CIS專業經驗的資深工藝技術開發和管理人員,更使得產線如虎添翼。”

在中日兩國間穿梭的過程中,淺見哲也有更多機會見證並近距離地接觸了龐大的圖像傳感器市場,也對競爭對手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他用了日本人常用來描述發展革新的“守破離”來解釋半導體產業的變化:

“一直以來中國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中心的(這是守),但現在我能感受到中國正在以驚人的勢頭向能夠創造全新價值的先進產業轉型(這是破)。中國市場不單技術開發勢頭強勁,更積極地採用各種新產品和新功能,時時讓我感受到乘風破浪、海納百川的大氣。日本的研發風格與中國有很大的不同,日本往往會反覆確認計劃後才著手開始行動,但這往往也意味著錯失一定的市場時機。而中國在預見到機會後會立刻行動,並在業務展開的過程中不斷地靈活地解決問題。作為HiDM這樣一家公司,我們吸收了兩者的長處,我們規劃了像素、堆棧工藝、算法等3-5年中長期的穩定路標,但是對1-2年的產品路標始終保持針對客戶需求細化優化的靈活性,以此更好地服務客戶。”

對於CIS產業,淺見哲也如此評論:

“總的來看我們和對手最大的不同在於我們是一家覆蓋了產品設計、工藝研發和生產製造的全產業鏈的IDM公司,而且是目前中國唯一的、專注於CIS的12英寸fab。而現階段中國其他CIS公司尚處在基於第三方代工廠(foundry)的工藝來設計產品的狀況,兩者的差別關鍵在於是否擁有自己的晶圓廠,是否具備對工藝的完全掌控能力,從而提升產品的性能和品質。”淺見哲也指出,“CIS行業幾乎所有的領先者都走了IDM的道路,隨著類似手機這樣的市場客戶群的集中度不斷提高,客戶對IDM的認可度和依賴度也會越來越強,這正是我們未來獲得成功的關鍵。德淮這樣專注於CIS並不斷投入的公司一定會是中國半導體未來的中堅力量。”

除此之外,半導體行業,尤其是CIS行業存在相當大的專利壁壘,這也是近年來屢屢困擾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問題之一。淺見哲也認為,雖然HiDM已經擁有包括安森美、意法半導體、東芝等一系列完備的工藝及技術專利授權儲備,但是德淮的戰略是開放創新,所以不能滿足於現有的專利授權,還必須十分重視所獲專利的升級換代和自主知識產權研發。 德淮與許多擁有優秀技術及知識產權的大學和公司都有合作並且與此同時在集團層面成立了專利知識產權委員會和產品委員會,已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成功申請發明專利208項、實用新型專利90項。德淮的每一個人都知道:只有擁有自己的專利和不斷創新才能真正成為偉大的科技公司。

今年春節,或許像淺見哲也和德淮工程師們這樣為了事業,在春節期間也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機會的人還有很多,尤其是中國正處於如火如荼的創業熱潮之中,產業競爭激烈,只有爭分奪秒才能“搶”出競爭優勢。作為中國半導體發展大潮的縮影,此番對德淮半導體的採訪讓我對中國半導體產業充滿了期待,如同改革開放進程中的每一次巨大轉型,中國有能力實現高科技夢想並且在全球競爭格局裡再上一個臺階!(校對/範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