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夢奇談正說劉備之三:是優容寡斷還是率性而爲?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是一個優柔寡斷偶爾還是會掉下幾滴眼淚的人。特別是諸葛亮加入了劉備陣營以後,劉備不僅優柔寡斷,而且幾乎變成了他的祖宗高祖劉邦,凡事都有問問諸葛亮:“如之奈何”?

在陳壽的評價裡,對於劉備的說法是“喜怒不形於色”,也許,正是因為這句話,為三國演義的劉備形象定了一個基調。但是,在具體的事件中,三國志裡的劉備,或者說歷史上的劉備,不僅不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更是一個率性而為的人。

劉備的這種性格,表現在很多地方,第一個就是醉酒鞭督郵。三國演義把這件事送給了張飛,但三國志記載,打督郵是劉備自己的想法。當時劉備年輕氣盛,有滿腔的包袱,和棍打惡徒的洛陽北部派出所所長曹操一樣,劉備也是嫉惡如仇。

可惜劉備自己沒有曹操的家世,一鞭子就把自己前途抽沒了。

這種性格一直到他晚年也沒有什麼變化。和龐統吵架,說吵就吵,但劉備畢竟是人中龍鳳,龐統也不是氣量狹小之人。吵架完了,繼續君臣無二。

不過張裕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劉備和他開玩笑,開了也就開了,簡雍也可以開,張裕如果呵呵一樂,也沒啥。不過嘛,這貨可能有點士人的通病,非要顯擺自己才死敏捷,反唇相譏,結果被劉備砍了。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劉備在一次劉璋的酒宴上,看到張裕長著一嘴又濃又密的鬍子時,興致大起,拿起了張裕的鬍子開涮:

劉備說道:“我老家涿縣姓毛那是相當的多,東南西北都是毛,以至於當時的縣令戲稱說許多毛繞著涿縣住。”

張裕一聽,心裡不痛快了,立馬反唇相譏:“我也聽說過這麼一個故事。一個做過上黨潞縣縣長、後來又升為涿縣縣令的人,辭官回家以後有人想給他寫信,但在加上尊稱的時候不知道怎麼寫好,不是寫潞少了涿,就是寫涿少了潞,後來居然還有人寫成了潞涿君。”

子夢奇談正說劉備之三:是優容寡斷還是率性而為?

這裡兩個問題先稍微解釋一下。首先,歷史上的劉備是不長鬍子的;其次,張裕所說的潞與露是諧音,而涿則是與啄諧音,啄又指的是嘴,加起來就是露嘴,這還不算,涿同椓也是同音,而椓指的又是古代的宮刑,暗指宦官。這個反擊可謂是相當的犀利。只不過當時劉備在劉璋地頭上做客,沒法動怒,這股氣只能憋著。

等到劉備拿下益州後,劉備的報復開始了。加上張裕這人實在也是不識抬舉,再次得罪了劉備。劉備順勢下令將張裕殺了。諸葛亮聞訊後,為張裕求情。這時,劉備說了一句話:方蘭生門,不得不除。後來成了一句成語:芳蘭生門。意思是就算是芳蘭這樣名貴的花卉,如果長錯了地方,也是要鋤掉的。張裕最終難逃一死。

劉備的獨斷專行,還表現在他給關羽報仇這件事上,趙雲+諸葛亮都拉不回來。所以,劉備並不是三國演義中哭哭啼啼的那個大嬰兒,而是一個果敢堅決的偉丈夫。

真性情的劉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