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金“告急”,华夏银行利用高溢价定增“补血”


资本金“告急”,华夏银行利用高溢价定增“补血”


商业银行究竟需要多少资本金才能满足业务发展需要、才能增强老百姓对银行的信心、才能满足监管当局的要求?而关于资本金的多少应考虑的因素又有很多,包括:银行体制、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及趋势、风险状况、国家政策等。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普遍偏低,伴随着银行业监管趋严的大环境,银行资本补充压力逐渐加大,商业银行频频通过定向增发、发行优先股、可转债来“输血”,其背后是银行业资本金告急的困境。

近日,华夏银行(600015-CN)公布《非公开发行普通股股票募集资金使用可行性报告》,拟定向发行累计不超过25.65亿股普通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292.36亿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三家机构参与高溢价定增

华夏银行此番定增引发市场广泛热议。

根据华夏银行《非公开发行普通股股票预案》,该行定增发行价格为,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普通股股票交易均价的90%与发行前公司最近一期未经审计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值的较高者。换句话说,华夏银行此次定增价格取的不是前20个交易日的均价,而是取与最近一期未经审计的每股资产相比的价格高的。

据推算,华夏银行定增发行价格底价约为11.4元。截至9月26日,华夏银行盘中最高价格为8.2元/股,市净率为0.67,在A股上市银行股中华夏银行破净最为严重。不仅如此,根据华夏银行2018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该行每股净资产为12.18元。定增价格高于股价,那么是华夏银行哪里来的高溢价定增信心呢?


资本金“告急”,华夏银行利用高溢价定增“补血”


根据公告显示,参与此次华夏银行定增的机构分别有: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财华社发现,目前不持有华夏银行股份的京投公司将在定增实施后持有华夏8.5%的股份,摇身一变成为华夏银行的第四大股东。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本次发行不会导致华夏实际控制权发生变化,但参与的三家机构中首钢集团与京投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北京市国资委,定增完成后两者合计持股比例接近30%。由此可见,是国资背景机构的介入给了华夏银行高溢价非公开定增的信心。

北京市国资委对华夏银行的大力支持将有利于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同时受股东背景的利好,华夏银行也将分享地区基建投资提速红利。看来机构的不在乎“高溢价”定增的介入是谋求长期发展的动力。

选择股价低迷时定增,意在补充资本压力

华夏银行在股价低迷期间毅然决然的实施定增,可见华夏银行资本金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事实上,资本充足率问题已经困扰华夏银行很长时间了,此次近300亿元的定增也有望解决该行的“燃眉之急”。

根据华夏银行定增公告可知,截至2018年6月30日,该行合并口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 8.06%、9.09%和 11.97%。其资本充足率指标很明显低于A股上市银行平均水准,且临近监管红线,华夏银行资本补充压力显而易见。

华夏银行自己也在公告中称,定增有助于该行进一步提高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对保持资金流动性、提高自身的盈利水准和抗风险能力,满足日趋严格的资本监管标准要求。本次这已经不是华夏银行第一次通过定增方式进行“补血”资本金,2016年3月该行就已经通过非公开发行优先股的方式募集资金200亿元人民币。

资本金告急就通过定增途径来“回血”真的能“治本”吗?

众所周知,银行资本金充足是指银行投资者为了正常的经营活动及获取利润而投入的货币资金和保留在银行的利润。资本比例增加,银行的安全性也随之提高。从华夏银行近两年的财报中可以看出,华夏银行资产品质方面压力较大,仅今年上半年,该行的不良贷款为272.0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6.09亿元,不良贷款率1.77%,比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银行不良率不断攀升。在不良贷款率上升的同时拨备覆盖率也在逐渐下降,今年第二季度末为158.5%,环比下降0.6个百分点,逼近监管红线。

财华社认为,改善银行资本金定增只是暂时“止痛”方法之一,最根本的还是华夏银行自身改善银行的经营管理,从根本上改善银行不良率,提高拨备覆盖率,将银行的各项指标从监管红线上拉回来。

文:刘玲玲

编:黎璐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