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海綿狀態,打磨你的學習力?

在學生階段,因為有考試我們不得不學習,很多人本以為,等走上了工作崗位就輕鬆了,不用再學習了,可事實證明,走出社會之後更需要不斷的學習才能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否則就會面臨被淘汰的危險。

如何保持海綿狀態,打磨你的學習力?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關於職場學習力的話題。

有研究表明:網絡信息技術使人類知識更新速度出現了加速。在18世紀的時候,知識更新週期為80到90年,20世紀初,縮短至30年,而到了80~90年代,縮短到5年。而進入21世紀時,知識更新的週期已經縮短至2~3年。

最直觀的感受是,如果你一段時間不上網,你甚至都看不懂那些充斥著網絡語言的文章標題了。

為什麼有人感覺工作幾年之後,總是覺得自己大腦中的“存貨”快榨乾了。這個問題,其實最明顯的表現是在於在學校和進入社會後的學習環境不同。學生時代,學習的整個過程是“顯性”的,我們知道自己在學習,有人會手把手領著我們進入整套學習流程——預習、上課、做作業、複習。儘管這樣,大家的成績還是會不同,時間久了差距也會越來越明顯。

如何保持海綿狀態,打磨你的學習力?

進入社會後,學習過程並不顯性,我們不會覺得自己在專門花時間上課學習,卻又可以時刻在學習。這就比較考驗“吸收能力”了,幾乎就是“修行在個人”。所以造成的差距會比學生時期更大,最開始同樣坐在辦公室的兩個人,五年後很可能截然不同。

來到職場後,你會發現你的知識沒有多大用。領導問你的問題不是試卷上的問題,沒有現成的標準答案,也沒有參考書。解決這些問題,你的舊知識可能派上不用場,你得不停地學習吸收新的知識,適應新的變化。學校的知識?還沒畢業就過時了,以前的知識可能學了一輩子餓不著,現在的知識更迭週期是多少?自己問一下度娘吧!

職場打拼其實拼的就是你的學習力,如果你能快速迭代自己的知識,掌握最新的技能,能解決工作中冒出來的各種新問題,你就能佔取主動的位置。那些固步自封的人,是職場中最先被淘汰的一批人。

你觀察一下身邊的成功人士、職場達人,哪個不是學習能力超強?像海綿一樣,不知飢渴地吸收著各種知識信息?“吸收能力特別強”典型的特徵是,時刻處於海綿狀態,觀察和發掘周圍的人,哪些地方強於自己、可以吸收學習,然後小規模更迭自己某些行為和想法。舉個很小的例子,公司中所有人都無時無刻不在溝通,吸收能力和意願特別強的人,會不自覺觀察哪些人好會說話,然後去學一些厲害的話術,下次自己溝通的時候也偷偷用上;還有就是寫郵件這個小事兒,也會看看各種人發來的郵件,看到特別邏輯清晰的表述,也默默記上。

如何保持海綿狀態,打磨你的學習力?

我們常說的“認知迭代”,進入職場後沒有人手把手帶著我們迭代認知,全靠自己領悟。因此,時刻保持開放狀態、保持對新鮮事物與知識的渴求狀態,就非常重要了。

一個新的事物出現的時候,人們會被分成幾類。

第一類人:看不懂,也不看好,袖手旁觀;

第二類人:會迅速反應,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第三類人:看見有人嚐到了甜頭,就去跟風。

在新事物、新技術、新工具剛誕生不久,大多數人還在駐足觀望的時候,就研究清楚了它是個什麼東西,搞清楚它的玩法,未來的成長空間,並立即付諸行動,你就會收穫別人收穫不到的成果。

那麼,有哪些和學習有關的技能需要我們掌握呢?

首先,要避免幾個學習誤區,避免頭痛醫頭、腳疼醫腳,;避免盲目追逐乾貨;避免拼命往大腦塞資料。林肯曾講到,如果給我5個小時來砍倒一棵樹,我會先花3小時來磨快我的砍刀。學習能力就是林肯的砍刀,真正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的是相對內蘊的、起到支撐作用的學習能力。

其次你要學會對知識進行管理。

運用各種工具完成對知識的獲取、分類、儲存、運用,就是知識管理。知識管理的方法有很多,工具也不少。

花點時間認真去鑽研幾種,熟練掌握一種,並學以致用。

在當今這個網絡時代,搜索技術是打開世界之門的鑰匙。一旦你熟練掌握了搜索技術,那網絡上的各種資源都能為你所用。

當然你還要會運用技術去對這些獲取到的知識和信息進行分類,搞清楚哪些是對你目前解決問題有用的,就拿來使用。哪些是暫時用不上的,但未來有可能會派得上用場的,就用知識管理工具進行儲存,剩下的那些沒用的知識就要過濾掉。

自媒體大V咪蒙的文章篇篇都是十萬+,離不開也是積累。她會收集各種故事、素材,分門別類的存在手機和電腦中。

看到好的文章標題,好的圖片、都會記錄下來,保存下來,按類別區別,進行存儲,連看《奇葩說》都會拿著紙筆記錄各種金句,寫作的時候,根據題材來進行素材的組合,隨時調用。

如何保持海綿狀態,打磨你的學習力?

最後呢,就是知識的應用,學會內化與運用知識,並不斷的進行追問和反思經驗。

所以,別再等了,趕快利用各種知識管理方法,各種軟件、APP,建立起屬於你自己的知識庫,積累並運用你的知識,你會發現自己的知識邊界越來越大,技能越來越嫻熟,解決問題越來越高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