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的春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大家有沒有發現身邊購買知識付費的朋友越來越多?

樊登讀書會2013年發起時開始收費,每人每年365元,如今會員數量已突破176萬,甚至有人已經續訂到25年後,讀書會的員工不滿一百,卻已經獲得了上億的穩定收入。

知識付費的春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知識付費產品一路狂飆,不論是喜馬拉雅、知乎、豆瓣、在行等app都有明顯增長,同比增長率超過50%以上。在這一波知識付費浪潮中,各大巨頭優勢漸顯,往綜合知識電商轉移,提供多元的內容形式,橫跨圖文、音頻、視頻

於是我們就一直想知識付費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處在知識付費的風口中,可能帶來的新商業機會和新形式的用戶關係是什麼?消費者不再滿足於“得到”什麼,內容+服務型產品在“做到”中實現美好生活。

新型用戶關係更關注:“內容+服務”,用戶將瞭解你生產和交付價值的方式。

知識付費的春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社會變化的速度五十里加急,知識付費讓我們跟上了時代的快馬加鞭。

我們想知道一些事情、一些知識和一些原則,“就在現在!”根本無法再忍受一幫文字工作者花幾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編寫、校對和出版我當下就想知道的東西。所以說,知識付費其實是切中了這個時代痛點。讓知識可以被更及時、更便捷的傳遞給用戶。

除了載體形式,知識付費在內容方面也更加符合時代的要求

互聯網在很大程度上終結了大多數人眼中的“信息稀缺”,信息盈餘本身讓大多數信息變得沒有價值。而知識付費找到了信息過載之後,對大多數人來說“因為稀缺所以有價值”的東西——這就是我們說的認知升級。

知識付費通過將各行各業最優秀人才的經驗和觀點轉化成對用戶友好的語言和產品形態,為我們提供了這些稀缺的東西;我們和時代最前沿的思想和認知在知識付費之前,也從未如此近過。

知識付費的春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但是,現在的知識付費採用了互聯網規模化的方式來實現它。在通過網絡向數千萬人傳遞某種認知的時候,它的稀缺性瞬間瓦解。

沒有稀缺,就沒有價值,就找不到意義,就容易焦慮。知識付費在解決互聯網時代人們焦慮感的路上要被自身產品激發的焦慮感淹沒了。所以,從信息稀缺到信息盈餘,再從認知稀缺到認知氾濫,用戶會逐漸發現,自己付了錢卻沒法再買到因為稀缺性而具有價值的東西了。

平臺/內容型創業者如何破局?

在梳理知識付費行業現況時,我們發現平臺出現許多難點,比如:內容同質化嚴重、內容水化、課程體驗無法達到用戶預期、無服務體系、用戶課後效果無法評估等,導致平臺課程的二次付費率低、完課率低,知識付費產品變成一種收割流量的行為。而平臺型創業者破局的關鍵,便是在眾多現存問題中找到最核心、用戶最痛之處,單點一一擊破,呈現給用戶更好的體驗。

由於接納海量內容,產品需要有合適的推薦機制,如話題分類、排行榜、智能推薦、精品推薦、社群推薦等,儘可能減少用戶搜索成本,達到"快速對接"和"用戶需要"兩個關鍵點。具體的推薦機制可參考現在商品電商的做法。

知識付費的春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許多產品隨著競爭激烈,在體驗和業務流程上趨於同質化,而"運營"成為一個產品是否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點。

對於知識付費平臺來說,用戶運營和內容運營是核心。

用戶運營:需要注重用戶的轉化路徑。在拉新、引流、轉化到後續維護等所有環節中,具體考慮用戶的使用場景,並把它搭建起來。此外,知識付費產品和一般實體商品不同,是"半成品",收聽課程僅是一半,剩下的一半是用戶自身的吸收、瞭解、應用,甚至是和其他用戶的交流。

因此,用戶成功轉化後,需要多加思考如何建立和維護用戶關係、如何將不同類型的用戶之間產生價值聯繫。

線下分發的內容更加講究平臺內容的品質、原創性、稀缺性和獨家與否。

如今內容型創業者應迴歸用戶,根據垂直用戶的需求來提供產品。用移動互聯網的產品思維,來顛覆傳統的內容製作,重視用戶反饋,小步迭代課程。

在成本方面,不單指生產成本,也包括用戶的購買成本

首先,需通過製片管理來提高內容生產的效率,在時間和金錢上進一步縮減,打造適合團隊的專業化、商業化流程。其二,定價策略上讓用戶感覺到"超值",即低於顧客的心理價格。比如得到的定價策略,每天花費5毛錢,可以獲得大V花費4-5小時準備的精彩內容。

傳統商業是以促銷知識付費行業,在商業模式已優化,因此內容型創業者更需重視與用戶的溝通,基於"觸動"邏輯和用戶建立信任和聯繫,而不是運用"推動"邏輯。

"觸動"意味著內容創業者需要重視運營,不是內容銷售出去便結束,而是開始。具體來說,強運營包括建立用戶社區,鼓勵用戶和用戶之間交流,也鼓勵實時反饋;注重用戶數據分析,針對不同用戶特徵進行精細化運營;重視課後對用戶的效果,運用預習、作業、覆盤等來推動用戶行動,以特定的極致確保用戶完成學習課程。

知識付費的春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微商正規軍"雲集微店",主要動用普通個人或稍微具有流量的個人來,在社交圈(朋友圈、微信群)進行售賣。

目前年度銷售額從5.8億增長到35.4億,單月銷售額已突破7億。

團購平臺"拼多多",運用拼團規則,推動用戶在社交媒體上傳播,在短時間內用低成本引爆朋友圈和微信群,甚至籠絡一群原先不使用移動購物產品的中年用戶。目前用戶數超過1億,每月銷售額超過10億。

我們發現第一波享受微信社交紅利的是實體商品電商。接下來,隨著小程序開放群分享入口,我們持續看好圍繞微信的流量紅利機會。

過去互聯網的本質是信息集散地,一個信息生產、加工、消費的場所。而移動互聯網則是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可以進行信息生產、加工、消費。智能手機集成音頻、攝像頭兩種信息生產功能,並附帶各種應用程式,大幅降低用戶的信息生產和加工成本,使得信息的流動、撮合、交付比互聯網更加順暢。

從商業角度來說,知識付費產品相當符合移動互聯網特性:隨時隨地獲取信息(聽課)、加工信息(授課)、信息流動和撮合更具效率(優質碾壓劣質)、複製和交付信息的成本極低(知識付費產品的邊際成本為零)。

提升顯性價值:內容聽完,無法立即產生效用,導致訂閱式產品用戶留存隨時間降低。因此下一代知識付費產品,需提高顯性價值,將學習成果量化或行動化,讓用戶感知成本和收穫明顯對等。

解決惰性:系列內容產品擺脫不了用戶打開率隨著堂數增加而下降的問題。因此,下一代知識付費產品需要更靠近教育培訓,有明確的時間軸安排和提醒,提高打開率;此外亦可透過社群監督機制,加深用戶參與,提高留存。

解決不信任:目前知識付費行業處於粗暴發展初期,除了"得到"、"喜馬拉雅聯合出品"打造精品內容外,眾多知識付費內容產品沒有良好把控。導致用戶聽了第二次、第三次就不聽了,復購率下降明顯,提高用戶篩選成本,讓付費變得毫無意義。因此,下一代知識付費產品需強化用戶信任,找到當初支付寶對於淘寶的意義,通過退費、試聽、口碑評價、內容質量把控等機制,積累用戶信任感。

針對上述三大主要難點,對應關注的數據指標為:

傳播率、打開率、完課率、復購率

微信搜索職場創業-學玲說,期盼在"知識付費"創業路上的夥伴,找到自己的細分定位,慢火燉煮,逐漸積累內容、紮根運營,做好口碑和背書,成為時間友好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