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有好生之德」是什麼意思?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劉餘莉品讀《群書治要》

“上天有好生之德”是什麼意思?

摘自《群書治要十講》

“好生之德”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仁愛之心,仁者愛人。上天是好生而惡殺的。所以順著這種天道來行事,應該首先興起教化之風。

“上天有好生之德”是什麼意思?

在《漢書》上,董仲舒說:“王者承天意以從事,故務德教而省刑罰”。聖明的君主應該承順天道來治理國家,所以他一定是更加重視道德的教化而對刑罰很省略。但現在卻不是這樣,現在是“廢先王之德教,獨用執法之吏治民,而欲德化被四海,故難成也。”現在廢除了先王的道德教育,僅僅用那些執法之吏來治理人民,人們只要犯法就被抓起來,嚴厲地懲罰,這樣還想德風普遍地澤化天下,是很難達到的。

這裡提出了天道。我們都說“上天有好生之德”。“好生之德”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仁愛之心,仁者愛人。上天是好生而惡殺的。所以順著這種天道來行事,應該首先興起教化之風。但是現在卻廢除了德教,那些能夠抓黑社會的人、執法之吏被認為很有能耐,而一般的奉公守法的官吏卻被認為沒有政績。這樣做,還想德風普遍地在天下形成,這是不可能的事。

“上天有好生之德”是什麼意思?

《列子》上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在春秋戰國的時候,晉國有很多的盜賊,晉侯為這件事而苦惱。恰好他們國家有一個叫郤雍的人,他可以通過觀察人的神情來辨別這個人是不是強盜。晉侯聽了很高興,就把他請來讓他指認盜賊。郤雍指認了千百個盜賊,沒有錯過一次。晉侯就非常地喜悅,他說:“我得到了這樣一個人,還用那些能夠偵破案件的人幹什麼呢?用這個人就足夠把這些盜賊治理好了。”趙文子聽了之後就很擔憂地說:“大王啊,你用這一個人來指證盜賊,不但不能夠盡除盜賊,反而這個人下場也不會很好,他必死無疑!”晉侯沒有當回事。過了不久,這些盜賊就在一起商量說:“我們今天之所以走投無路,都是因為郤雍。”於是,他們聚集起來,偷盜了郤雍的財物,把郤雍殺死了。

晉侯知道這件事之後,非常地驚懼,他趕緊把趙文子找來商量,說:“果不其然,郤雍被盜賊害死了。那我還有什麼辦法能捕獲這些盜賊呢?”趙文子說:“周朝有一句諺語:‘能夠看得清深淵裡的魚的人是不吉利的,能夠洞察隱匿之情的人是有災殃的。’你現在要想去除這些盜賊,不如舉薦那些賢良之人來辦理朝政,興起教化之風。人們都有了廉恥之心,誰還要去做盜賊呢?”晉侯聽了他的話,覺得很難得,於是真的就讓隋會這個人來興辦教育,結果這群盜賊就紛紛地逃離晉國到秦國去了。

“上天有好生之德”是什麼意思?

這個故事也是告訴我們,單單用執法之吏治民,國家是很難治理好的,根本的還是要培養起人的廉恥之心。“是故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為大務。立太學以教於國,設庠序以化於邑。教化已明,習俗已成,天下嘗無一人之獄矣。”所以古代的聖王都是以倫理道德教育作為國家最重要的事,在國都設立太學,在鄉鎮設立庠序(鄉間的學校),都是宣揚倫理道德的教育。教化明確了,道德的風俗形成了,天下曾經出現了沒有一個人的牢獄。像歷史上的“成康盛世”,周成王的時候,四十年監獄裡沒有一個犯人,確實達到了這樣的治理效果。

“上天有好生之德”是什麼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