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於解決人類信用問題的區塊鏈,能否徹底杜絕「滴滴」式悲劇

4個月前,河南鄭州,一名空姐乘坐滴滴順風車遭司機姦殺。事件爆發後,引發了全民關注。此後,滴滴道歉、賠償,並下線整改順風車服務,一週後即再次上線。

但事實證明,那次整改顯然沒有根治順風車的安全隱患。8月24日,浙江溫州,一名女孩乘坐滴滴順風車,又遭司機姦殺。與上次不同的是,這次是發生在白天。

致力於解決人類信用問題的區塊鏈,能否徹底杜絕“滴滴”式悲劇

從整個事件來看,其實完全可以避免。管理不力,服務缺失、監管失利、產品設計欠妥等問題,說白了,核心就是公司規定大於一切。為啥滴滴客服在警察已經公示身份後,依舊“按規定辦事”?

因為有底氣,作為國內最大的出行中介,其成長順風順水、異常迅速,從2014年上線至今,先後兼併收購快的、收購優步等多家企業,後又在出行產業鏈上時刻不停地跑馬圈地,從共享單車到共享汽車,各項業務進行得風生水起。

但是在快速擴張過程中,其服務及管理能力明顯沒有跟上其體量和估值暴漲的速度。雖然8月初程維在《十年二十人》節目中,談到UBER時,說“滴滴贏Uber不是靠資本是靠服務”。

呵呵,現在看來還是有點諷刺。

致力於解決人類信用問題的區塊鏈,能否徹底杜絕“滴滴”式悲劇

致力於解決人類信用問題的區塊鏈,能否徹底杜絕“滴滴”式悲劇

是不是當每一個“獨角獸”瘋狂圈地擴張時、所向披靡時、不可一世時,其必然都將或多或少的忘記其作為“國民級應用必須承擔起國民級責任”哪?

雖然不想承認,但現實是殘酷的。因為資本是追逐利潤的,在資本的眼中,任何事情都是可以用金錢解決,而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必然會膽大起來。

其實早在100年前,馬克思的資本論就表述過: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潤,它就保證被到處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

為了利潤,這些各行各業中的“無冕之王”,必然將捨棄一些東西。但對於用戶來說,卻很殘酷,尤其是當某個產業內絕大多數資源流向某一平臺時,當某個生活場景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時,這些平臺所“捨棄的”也許會擊穿大眾的心理底線。

雖然短時間內引發大眾強烈不滿,但是持續影響的概率真的很小,因為它們已經成為我們的“不可或缺”,因為單個個體尋租成本太大。

另外,通過觀察這些行業“獨角獸”,你會發現,其危機公關也越來越相似,交集也越來越密集。

1、 面對“人命”事件時,都將問題引導向了產品和技術;

2、 負面業務線整改,迅速完成並點到為止;

3、 而當再次爆發負面時,幾乎原封不動地留在“整改環節”上,並踢出兩個高管。

也許有人認為這很正常啊,轉移話題、找人背鍋、同時不耽誤繼續掙錢。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採用這種公關模式,而忽略實質性整改,除了敷衍外,更多的應該是不耐煩吧。

由於企業對待負面的態度,必然將導致對用戶的失信,再加上其“獨角獸”身份,更大的可能是對整個行業的不信任,進而使得整個社會呈現出一種信任缺失狀態。

對於這些獨角獸想要改變其運行機制,難度很大,因為這已是公司成功所在,這是“獨角獸”之所以成為“獨角獸”的奠基石,而為了提升企業公信力,公司改革又是必然趨勢,因此,必然需要一種新技術,以推動社會發展,降低信用成本。

區塊鏈技術——信用未來

區塊鏈技術和通證經濟,其核心便是去中心化,點對點傳輸的生產關係,必然會重塑生產者和消費者模型。

致力於解決人類信用問題的區塊鏈,能否徹底杜絕“滴滴”式悲劇

雖然就目前而言,區塊鏈技術所生成的通證經濟被監管,被排擠打壓。但單就技術應用上看,區塊鏈最大的革新,便是將對“人”的信任,變成對機器的信任,使得原有的“人——人”生產關係,變革為“人——機器——機器——人”。雖然過程更加繁瑣,但也正是由於其分佈式數據存儲,使得信息在陌生環境中,生成可信任狀態成為可能。如果把區塊鏈融入到網約車平臺體系,會有怎樣的改變呢?

由於區塊鏈技術的可溯源性且無法更改,因此,司機的身份信息對於區塊鏈節點而言是不設防的,其身份、服務信息、位置定位、過往履歷等等信息,而這些一旦經過驗證並添加到相關節點上,就會永久的存儲起來,至少保證了在數據來源上,穩定性及可靠性。

另外,由於其開放式節點的設計,包括平臺、司機、乘客等各參與主體都可以隨時獲得和查閱完整的溯源數據。

上述這些更多的聚焦在過往信息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預防階段,但是對於無法預防背景乾淨,首次作案的兇手,區塊鏈技術能否提供有效的解決手段?

當一個大公司越集權的時候,也就是公民最沒有權利的時候。滴滴在販賣我們信息的時候快如閃電,在被索要車主車牌信息時,就推脫于敏感信息。

如何打破這種束縛,最好的辦法是跳出這個框架中。也就是說,將什麼時候使用信息的權利,不轉讓給平臺方,因為它不會站在你的角度去幫你思考,設想一下把這個權利放回到你自己的手上,在入駐平臺之前就要簽署一個協議:在你生死關頭,請同意將你的信息和行程信息/記錄等立馬發送到警方手裡。這樣就會避免很多本可以避免的事情發生。

如何能夠實現這種效果?區塊鏈技術中的智能合約給這種可能提供了契機,尤其是點對點之間的交互,完全可以實現求救者觸發求救信號,智能合約自動開放警方和平臺方的信息查詢限權,自動獲取行程路徑,以實現在最危急的時候把該有的信息直達終端。

雖然過多信息鏈接,必然加大警力壓力,甚至是警力的浪費,但生命只有一次,經不起任何亂七八糟的試錯。而對於那些惡意報警,可設立懲治機制,如增加繳費體系,若想使用該功能,需要一定費用,這樣就避免了大部分為了滿足獵奇心理的人。

另外,還可以將虛假報案納入誠信體系中,甚至是其他平臺中所產生的個人信息,記錄在區塊鏈不同節點上,建立完善的區塊鏈信用體系,所有的信用體系都是可以遷移的,到哪個平臺都一樣,這樣他的作惡成本將會變得異常之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