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加宦官專權,唐代風光不再 唐代的衰亡之一

正當唐玄宗沉溺於歌舞昇平時,“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安祿山、史思明755年舉兵15萬造反。引發此禍的主要是唐玄宗兩大政治失誤,一是重用宦官;二是建立藩鎮。

安史之亂加宦官專權,唐代風光不再 唐代的衰亡之一

昔年玄宗在蕃邸,高力士傾心侍奉。玄宗為太子,高力士做了內給事;玄宗即位不久,高為右監門將軍,知內事省事。是後,宦官增至三千餘人。通過對玄宗忠誠,高力士及其他宦官成為唐玄宗依仗力量。其權勢在於可替玄宗接受進奏文表,除大事聽玄宗宸斷,小事代為處理。作為宦官,高力士可在玄宗寢殿旁休息,隨時可請示商議,從而形成事實上之內朝。這讓外朝宰相也只能徒自欣羨。

此外,唐玄宗還派宦官到各地駐軍中任監軍使,監督軍帥。安祿山叛亂後,監軍形成制度,唐德宗任命宦官為左、右神策護軍中尉,率領禁軍神策軍,禁軍兵員擴大到15萬人。

805年,順宗即位,太子東宮舊臣王叔文等欲合謀收取宦官兵權。宦官俱文珍搶先發動政變,迫使即位不滿八個月的順宗退位,傳位給憲宗李純。唐憲宗打擊藩鎮、壯揚國威,取得一定成就,一度出現“元和中興”,但與“貞觀之治”相差很遠。15年後,宦官陳弘志等殺死憲宗,立太子李恆為穆宗。四年後,宦官擁立李恆之子、16歲的長子李湛為敬宗,兩年後又被宦官殺死,另立穆宗第二子李昂為文宗。文宗與近臣策劃謀殺宦官首領仇士良、陳弘志,仇士良發現後劫持文宗,囚禁宮中,四年後死亡。仇士良等擁立穆宗第五子李炎為武宗,在位六年病死。馬元贄扶立憲宗之子李忱為宣帝。859年,宣帝病死,宦官扶立第七個皇帝,宣帝長子李漼成為懿宗。近年來,學者陸揚認為,唐代後期宦官有權廢立君主是錯覺,但宦官把持朝綱卻為事實。

安史之亂加宦官專權,唐代風光不再 唐代的衰亡之一

顏真卿因宦官讒言被貶

對功高績顯之臣,宦官常嫉妒如仇,必構陷使之失寵而後快。肅宗、代宗時期,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亂,立下大功。宦官程元振等即在皇帝面前誣陷,使之失寵自危。郭子儀乃平定安史之亂重要將領,危言危行,仍未逃脫宦官詆譭,甚至祖墳被挖。刑部尚書顏真卿剛直不阿,宦官李輔國上奏,貶其為偏遠的蓬州長史。宰相李麟“正身謹事,無所依附”,亦因宦官“不悅”而罷相。

安史之亂加宦官專權,唐代風光不再 唐代的衰亡之一

郭子儀被宦官所害

宦官既專權干政,更徇私受賄,貪贓枉法。宦官出使宣詔,官吏唯恐侍奉不周,大肆行賄。無才無能者更以此為契機,行賄賂以求升遷。工部尚書鄭權欲獲嶺南節度使肥缺,厚禮賄賂把持朝政宦官王守澄,最終如願。宦官統軍與監軍之後,大都指揮無能,而驕橫有方。雖在形式上維持唐朝後期統一之意義,但加劇中央和地方衝突,增加皇帝與將軍矛盾。其促成唐代後期分裂割據持續,而不能消弭戰禍。直到903年,朱溫盡誅宮中宦官,詔令天下賜死諸道監軍宦官,此時,唐朝也隨宦官覆滅而分裂,徹底退出歷史舞臺。陳寅恪雲:“凡自玄宗朝迄唐亡,一百五十年間身居內廷,實握政治及禁軍之權者皆屬此族,即閹寺之特殊階級是也。”

另一方面,中唐之後,皇帝漸失勵精圖治之蓬勃朝氣。唐穆宗奢侈放逸,縱情聲色;唐敬宗沉迷於擊球、摔跤、打獵,無心理政;唐憲宗為長生不死,用方士煉丹服藥;唐僖宗終日鬥雞走馬,一擲千金。

參考圖書

1. 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北京三聯書店。

2. 呂思勉《呂著中國史》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3. 錢穆 《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九州出版社。

4. 劉澤華、葛荃《中國政治思想史》,南開大學出版社。

5. 袁行霈、嚴文明主編《中華文明史》第三卷,北京大學出版社。

6. 宋昌兵 《千秋興亡·唐》,長春出版社。

7. 崔瑞德編 《劍橋中國隋唐史》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8. 胡平 《未完成的中興》 商務印書館

9. 白鋼主編《中國政治制度史》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0. 侯家駒《中國經濟史》(上、下),新星出版社

11. 鄭天挺《隋唐五代史講義》,中華書局

12. 黃永年《六至九世紀中國政治史》 上海書店出版社。

13. 李斌城等《隋唐五代社會生活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4. 陳志堅《大唐如此江山》,浙江文藝出版社。

15. 卜憲群等《中國通史》第三卷,華夏出版社

16. 蔡美彪《中華史綱》,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7. 周谷城主編 《中國事典》中卷,瀋陽出版社

18. 張經緯《四夷居中國》, 中華書局

19. (美)謝弗 《唐代的外來文明》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 陸揚 《清流文化與唐帝國》 中華書局

21. 吳競 《貞觀政要》 新華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