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有時可能奪取英雄的生命 訴求不是懦弱

每一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社會大的環境。特別是戰爭與冷戰的抗衡。同時也是在不斷的調整自己的心態,相同經歷,可能由於心態好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人生生活在世界上,一定會遇到社會的變革,甚至社會的動盪。

在面對困難與災難面前,有可能有些人,不怕困難,勇敢的去迎接挑戰甚至犧牲生命。這種情況特別是在重大事件,特別是面對戰爭與時代的大變遷。又多少仁人志士,胸懷天下。勇敢的面對敵人的子彈與刀槍。眼睛否不眨一下。

但是對於內鬥與傷害,特別是自己人的暗槍,反而是防不勝防。

20世紀前蘇聯經歷了與德國法西斯的侵略戰爭。蘇聯衛國戰爭犧牲681.7萬人,被俘445.6萬人,傷病183.2萬人次。就是說當年所有蘇聯人的60%以上否參加那場殺戮。加上第一次大戰。蘇聯人一直處於戰爭年代與國家機器的戰爭。因此養成蘇聯現在俄羅斯民族性格的倔強與強悍。至少俄羅斯目前是能與美國抗衡的軍事力量。包括北約軍事不敢小視的軍事實力。

正是戰爭年代形成的政治環境與政治生態。反而在和平年代,從明槍明炮的環境,到經濟建設以及各種力量的角逐中,文的爭鬥可能更具有殘酷性。其實有時面對各種勢力與利益集團的爭鬥,甚至比戰爭更難接受。

蘇聯解體前四個月蘇聯元帥阿赫羅梅,選擇了自殺。這位曾經參加過蘇聯衛國戰爭的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的戰鬥,曾經兩年沒有住過房子裡面。同樣是蘇聯共產黨人的普京,也是面臨相同的歷史問題。普京用自己的訴求方式。順利的解決了俄羅斯的危機。從葉利欽手中接過總統大權。處理了原蘇聯時期,戈爾巴喬夫帶來的歷史問題,也有葉利欽包括其子女與家族的問題。

其實社會變革帶來的動盪與利益集團的博弈,是更具智慧與壓力。

但願人們能夠從巨人身上尋找超人的底氣與勇敢和智慧。

和平有時可能奪取英雄的生命 訴求不是懦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