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九年義務教育,別人家小孩怎麼這麼優秀?

同樣是九年義務教育,別人家小孩怎麼這麼優秀?


同樣是九年義務教育,別人家小孩怎麼這麼優秀?


小明跟華華是一個小區,並且是同班同學,父母還是同事,可以說在相同的成長軌道長大。

所以,他們都成為了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說起小明,家長們永遠面帶微笑,止不住的誇讚。

“你看人家小明,這次又是全班第一,怎麼有這麼省心的孩子啊,爸爸媽媽工作忙,還一點不讓大人操心”

此處省略1萬字的誇獎。那語氣,就恨小明不是自己的孩子。

同樣是九年義務教育,別人家小孩怎麼這麼優秀?


說起華華,倒是精簡,“我跟你說,你可千萬不能變成華華那樣的,不然別進我家門。”

同樣是九年義務教育,別人家小孩怎麼這麼優秀?


其實兩位小朋友,除了學習上的差距以外,平常的待人接物也有很大區別。

小明很懂禮貌,而且樂於助人,放小學那就是少先隊員的優秀代表。

華華用現在的流行詞來說,就是皮。小區裡大小搗蛋事都是他帶頭,出了事也不會自己承擔責任,家裡一躲,給爸媽帶來什麼麻煩他是不會管的。


其實這種現象很普遍,你就想想一個班四十多個學生,接受同樣的教育,還有高低之分呢。

那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是什麼呢?

1

當說這個孩子和哪個孩子的不同的時候,做家長的不要大發雷霆,覺得自家孩子給你丟人了。

這句話的潛臺詞是指這個家長和那個家長的不同。

就像小明的家長,工作再忙回來也會抽時間,問問小明一天在學校的狀況,進行溝通。週末會在家跟小明一起看部電影,討論劇情,從中增進感情,教會小明一些道理。

而華華的家長呢,平常下班就是一副我累了一天的樣子,你別煩我。週末就喊上三五好友在家打麻將,給孩子點錢讓孩子自己去玩。

我只能說,華華的爹媽長點心吧!

2

作為教育者,要想讓孩子愛學習,必須自己先做讀書人。教師如此,家長也是如此。

如果希望孩子好,那就先成為讀書型的父母,那就從做起到和孩子一道,安靜地看書。

如果你不能在書桌前坐半個鐘頭,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從早到晚堅持五六個小時的艱苦學習呢?

當你覺得付出沒有得到充分回報的時候,要這樣想:如果我不做,孩子的潛能將更不能發掘。然後心平氣和做該做的事。

3

孩子在成長階段,成績並不是第一位的。

第一,身心健康;第二,正直勤勉;第三,面對困難,具有獨立戰勝的勇氣和能力;第四,成績優秀。

一次考試分數的高低是偶然的,可是家長是否負責任,卻必然地決定了孩子發展的方向。

教師的一視同仁總是相對的。對於教育責任感特別強、能與教師緊密配合的家長,教師對他的孩子自然要特別關注一些——這很公平。因為沒有家庭配合,教師努力全然是做無用功。

學生取得優秀成績所依賴的,除了天分,更多的是自控力、專注性和求知慾,這些素質,對於孩子的成長,太重要。

4

對於教師而言,真正的志同道合者,存在於家長中。當大家都動起來,群策群力了,這個集體才叫厲害呢!”有人說老師帶的不是一個班,而是兩個,一個是學生班,一個是家長班。

說的就是家長跟老師之間配合的重要性。

小明的家長,平常會積極與老師互動,對於老師作業上的點評,認真對待。老師交代的任務也會盡力完成,他們認為老師佈置的任務是促進家長孩子還有老師三方更好的溝通。

小華的家長是平常跟老師能不聯繫不聯繫,覺得老師佈置的任務都沒意義,完成的敷衍了事。

一到逢年過節送禮是絕對到位的,他們認為只要禮送夠了,老師就會特別關照小華。

我只能說,小華的家長,你可能對老師這個職業有所誤解。

同樣是九年義務教育,別人家小孩怎麼這麼優秀?


一天一小步,一週一大步,一月長一截——一學期就在全然不同的兩個檔次了。資質相同的孩子,攤上不同的父母,其發展也就不一樣。還望各位家長以身作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