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满人排队剪辫子,汉人宁死不屈,仅仅害怕清朝复辟吗?

鹊·鹞丶


当时的历史上的确出现了这讽刺的一幕,清朝灭亡之后,满人排着队剪辫子,可是汉人却是宁死不屈,仅仅是因为害怕清朝复辟吗?当然不是,这个因素是最小的。清朝刚刚建立的时候,一直实行的是高压统治,第一件事就是剃发易服,满清入关之后,颁布了剃发令,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一开始的时候汉人是誓死抵抗,坚决不肯剃发。甚至出现了一个城池中,所有人的都不愿意剃发最终清兵直接屠城,男子选择战死,女人都选择直接抱着孩子自尽,非常的有骨气,宁可死也不肯剃头。随着高压统治的继续,男子才全部开始剃头。

汉人为啥不肯剃头?中国历史上有句老话叫做,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坚决不肯剃头,因为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为了气节,更何况这个还是异族下发的命令,大家肯定更是不从了。可是清朝统治已经有三百多年,人们早就忘记了这件事。

满族人的统治是非常成功的,因为他们主动汉化,主动接受汉文化,从皇帝到平民都是如此,清朝的百姓早就把这些都忘了,毕竟时间太久了。所以说开始剪辫子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个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哪能说剪就剪,为了气节也不能剪。

说起来也挺可悲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满足统治者的统治非常成功,而满族人排队剪辫子,说白了就是三个字,识时务。汉人不剪辫子,除了上述原因,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怕清朝将来有一天复辟,自己就遭殃了,当这个原因相对少一些。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借用网上的说法就是,这个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让他们剪掉辫子一下很难适应,剪辫子需要时间。就好像改革开放,你到广州看见外国人,觉得很好奇,但是看多了,就不好奇了。没有带头大哥剪辫子,谁敢轻易的剪辫子呢?

此外,清朝入关时就下了一道死命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不剃发就杀头。所以,没人敢乱剪辫子。清朝灭亡,信息传播没有那么快,最先剪辫子的肯定是知识分子。清朝灭亡,满清闭口不提剃发易服的事,使许多汉人觉得留辫子就是他们原有的习俗,即使很多人知道自己的祖先曾被逼迫着剪辫子,但是后来也逐渐习惯了这种发型。而且,许多满人到觉得这大辫子头是汉人的传统。

京剧大师梅兰芳于1912年6月剪掉了辫子,但是身边的助理无论他怎么动员,都不愿剪掉辫子,梅兰芳只好趁他们睡着了偷偷给他们咔嚓了。为此,那几个助理还闷闷不乐了好久,以为剪掉头发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很大影响。千百年来,封建社会对头上的东西十分看重,这便是习惯和信仰的力量。


朕史


肯定不是了,而是儒家所教授的忠君=报国思想让这些竖儒认为宁死不剪辫子就是在给皇帝尽忠给大清国尽忠。这就是所谓的儒家,一群是非不分的笨蛋。

在清代,由于经过两百多年将近三百年的满清统治,清朝统治者不断的给他们进行奴化教育,把大清当成正统王朝,向这些蠢驴灌输生为大清人死为大清鬼的思想。

其次,儒家一直都有反抗现政府鼓推旧社会的前科。在历史上多次出现过所谓的书生走上街头抗议新生政权的事,这主要是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真的蠢,他们以君死臣活为耻并以为君殉节为光荣事,所以他们就爱这么折腾一下,比如明代时期的方孝孺,明明人家叔侄相争皇位,关他个外人屁事,结果在朱棣拜皇陵的时候去聚集自己的门生故吏闹事,当众忤逆朱棣并挑衅朱棣最终导致被灭十族。

另外一个则是假装的,目的是通过对前代皇帝表忠心来引起新皇帝的重视,会让人觉得他很忠很有气节,这样新皇帝就会再次重用于他。比如,唐代武周时期的一些唐朝儒家。


优己


首先我向提问者提出个质疑,满清倒台后,满族人排队排剪辫子,而汉族人却宁死不屈,也就是说不肯剪辫子,这话你是从哪里听到的呢?你确实看见了这样的事了吗?你了解当时的辛亥革命吗?





清朝时期留在男人脑后的那条辫子,那是满清统治者强行留给中原人的,留头不留发,留法不留头,有的人说汉族人没有血性,那是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古人,迫于无奈,中原的百姓只好扮起了满清人的装束。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制度上打倒了满清王朝,也是封建社会到此结束。

满清倒台后,一部分满族人不肯剪辫子,因为那是他们老祖宗留下来的风俗习惯,不愿舍去,而剪掉辫子满族人,也并非是害怕革命党的迫害,因为此时,国家已经成为共和。


至于说是他们的姓氏改变,那是老早的事了,因为一大串字的汉字姓氏,使他们与汉族人实在无法交流,有的放弃了老姓,有的甚至忘记了自己的老姓,他们与汉族人杂居以后,干脆也姓起了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在汉族人这里,有那么一些善于投机钻营的人,就像鲁迅笔下的一些假洋鬼子,把辫子盘在头顶上,戴起了礼帽,拿着文明棍摇摆走路,革命党来了,他们就是革命党,捞取一些政治资本,讨个一官半职,保证他的后半生荣华富贵。

保皇党来了,摘掉礼帽,露出辫子他们就是满清的功臣,讨上几房姨太太,捐个县官儿,坐上八抬大轿招摇过市,既可光宗耀祖,又能得到他人的阿意奉承,美哉,乐哉。


让我们再看看天下的百姓,是如何对待辛亥革命的。

据村里的老一辈人讲,大清亡了,革命党来了,号召剪辫子,这个消息传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沸腾,男人们纷纷的割掉辫子,可以说是一夜之间,男人们便剪掉了辫子,留下的只是齐耳短发。

教私塾的先生告诉大伙,满族人强迫我们留着近300年的辫子,终于割掉了。

留着齐耳短发,穿着裙子的农村女教师,带领着学生们,走向街头,号召妇女们弃裹放足,把这个残害了妇女几千年的裹足陋习,彻底掘弃。


当然也有着一些人不愿意割掉辫子,但那是极少数,极少数的人,留着辫子并不是光彩的事,而是被人耻笑,就连他的大号名字都没了,取而代之的却是张大辫子,李大辫子就是他们的称谓。

当然了,由于当时的文化不发达,信息传递的不畅通,甚至信息闭塞的一些偏远山村,还保留着裹足的陋习,因为他们觉得这不是满清留给他们的,而是汉族人近千年的风俗习惯,而一陋习直到解放初期才彻底扫除。这一说是汉族人不肯剪掉辫子,但是对汉族人的蔑视,以及对历史的不了解所致,甚至有幕后黑手,推动反华宣传之嫌疑。


赵志军001


这是一段十分悲哀而又尴尬的历史。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之后,由中华民国江西军政府决定,全国剪掉辫子,特发出如下告示:“自武昌起义推翻清帝,重振汉室,凡我同胞,一律剪去胡辫。”

这段话说明了革命人士对清政府的愤恨之情,同时,规定汉室同胞剪掉辫子,从头开始。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时大部分人都表现出了抵触情绪,反而是一些满族人不约而同的剪掉了辫子。



那么为何汉人不愿意剪掉辫子呢?大家都知道,这辫子头是满清入关时强烈让汉人留的发型,在他们来之前,明朝人可都是一头秀发的。但是,剃发易服后,经过了两百多年,清朝入关时规定的辫子,实际上也是越留越粗,较之最初的又细又丑的小辫子有了较大改观。


再加上满清闭口不提剃发易服的事,使许多汉人觉得留辫子就是他们原有的习俗,即使很多人知道自己的祖先曾被逼迫着剪辫子,但是后来也逐渐习惯了这种发型。而且,许多满人觉得这大辫子头是汉人的传统。京剧大师梅兰芳于1912年6月剪掉了辫子,但是身边的助理无论他怎么动员,都不愿剪掉辫子,梅兰芳只好趁他们睡着了偷偷给他们咔嚓了。为此,那几个助理还闷闷不乐了好久,以为剪掉头发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很大影响。千百年来,封建社会对头上的东西十分看重,这便是习惯和信仰的力量。


历史密探


你想多了。

大量的农村地区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还有大量的人留着辫子,这些人留辫子的原因一来是地方偏僻,二来是以当时人的审美来看,留辫子更威武。下图为民国时期一位老农民在劳作后休息,可见他仍然留着辫子。

第二种就是清朝遗民,这种很好理解,人家毕生不用民国年号、国号,终身奉清室正朔。对于遗民来说,一般都是当时传统知识分子,他们根据传统文化忠君爱国的理念,选择了忠于清室,比如夏震武、牛兆濂等人(这二位大师都是一辈子束发古装)。不过也有另类,就比如辜鸿铭、郑孝胥、罗振玉、王国维等,辜鸿铭本身就是学自欧美,郑孝胥、罗振玉、王国维原先都是立宪派,清帝退位后选择了忠于旧主。当然,还有部分人是入了民国后发现民国实在不如大清而选择做了遗民,不过这批人里面不少都剪了辫子。

其实说到底,民国所谓的剪辫子本质上违反了民主自由之精神,遭到了很多人的抵触,当然,后期民国给自己玩了个四分五裂就更加没人管剪辫子的事了。


北洋海军炮手


这种有悖于常理的现象却是有其深层原因,不能简单归咎于怕复辟报复,那满人就不怕报复吗?

1912年清灭后,有司下令剪辫子。满人排队剪辫子,为什么满人这么顺从?因为当时刮起的正是排满风,极强的民族主义会摧毁一切,他们知道昔日明亡时,留发不留人的可怕,所以非常担心有留辫不留人的规定下来。故而心中很不情愿却又很顺服很配合地剪辫,为的也正是保平安。他日就是清朝复辟了,他们因为满人身份还有被迫原因尤其法不责众因素,也不会受到很大的惩戒的。

而汉人呢?一是无知。二是吓怕了。三是习惯了。汉人是清朝的主体民族,同样的穷困的、没文化的民众也是汉人占绝大多数。他们以为清朝衣冠发饰就是华夏一直传袭千年的,所以剪辫子,他们反对。有文化的汉人比满人更知道当时薙发令,当时留头不留发的恐怖,加上所受的忠君教育,担心复辟会被报复。第三是习惯了,时间会改变一切,清初有留发不留头的,清末有司强制剪辫子而民众有抗拒剪辫子闹事的。如嘉兴县民众千人聚集剪辫乡绅府中而泄愤打砸抢。南京、成都、武汉、昆明等士兵拿着剪刀强制剪辫民众的辫子,引发民众仇恨,甚至闹出血案。而大知识分子中也有遗老遗少如王国维、辜鸿铭等人。

从1912年起开始剪辫子直到1930年乡村还保留着辫子。80后的福垊依稀记着小时候孩童还流行留老人辫(也叫长寿辫,长命辫,百岁辫)。甚至至今偏远地区的一些人还流行老人辫——百岁辫——百度百科有词条。时间能改变一切!从薙发难道剪辫难,除了上述三个原因外还有一个就是,任何变更都需要时间,而强制总会引发反弹!可以劝慰可以影响不应该强制,无论你认为多好的事情,理解接受需要时间!


福垊


如题所述这种情况看起来荒诞不经,确实历史真实发生过的,但汉人不剪辫子主要不是怕清朝复辟而是另有原因。

清朝统一中国之后,为了让汉族臣服,清廷多次下令对被征服的汉人一律强令改变发式、更换服装。在顺治初年清朝推出了治下百姓的剃发标准,就是所谓的金钱鼠尾,具体来说就是把头顶剃光,只许留下铜钱大小的一缕,如果所留的范围大于铜钱的范围就要处死。

由于汉民族自幼接受的古训就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所以这个剃发激起了汉人的强烈反抗。为了能贯彻满族人的剃发意志,清廷出台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残酷法令。

到了晚清时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袁世凯坐上了总统的宝座,他开始号召全国人民剪掉辫子。但剪辫子公告贴出去之后,可笑的事情发生了,满人为了自保纷纷剪去了辫子,甚至放弃了满族姓氏,但并没有得到汉人的拥护,老百姓认为剪辫子是忘记老祖宗的行为,剪辫子的人都是不忠不孝的败类。在山东甚至有百姓聚众打死剪辫子宣传队的事情出现。

其实出现这种怪异现象的原因无非有有两点。

一、习惯的力量。满清政府统治中国将近三百年,老百姓留辫子也近三百年,留了三百年的发型说变就变,一般人心里肯定接受不了。就像一个人习惯了天天吃米饭,你让他天天吃面食开始肯定难以接受。

二、文化的坚持。三百年的时间满汉早已同化,清朝后期基本不存在民族矛盾,老百姓早已淡忘明朝正统的概念,认为满清文化才是自己的正统文化。所以留辫子被认为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正如三百年前那帮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肯剃发的人一样,当时百姓也认为辫子也是”身体发肤“不可剪断。就连当时的著名文人辜鸿铭都以不剪辫子而自得。


视频百乐门


除了满清灭亡时剪辫子,还有一次重大的”剪发运动”,就是满清入关后要求汉人剃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当时许多汉人为了保住自己额前的一片头发揭竿而起反抗清朝廷。即使再满清强烈的打压之下,还是有许多汉人未曾屈服,喊出了“宁为束发鬼,不做剃头人的口号”。他们不当当只是为了保住那一抹头发。《孝经》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所以他们也为了保住自己的尊严与信仰。

但是反抗最终还是失败了,大部分的汉人都把自己额前的那一片头发给剃了。

而满清灭亡后,革命军要求减去辫子,汉人依旧宁死不屈。我认为其原因跟前面满清逼迫汉人扎辫子一样。


一、孝道

虽然前面经历了扎辫子事件,但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思想依旧没有破灭。所以抵抗剪辫子会体现他的孝心。

二、习惯

经历了三百年的扎辫子生活,突然你要我去剪掉辫子,那肯定一时半会儿不能接受,许多的人还会宁死不从。


不羁得有学问


在过去没有洗发水的时代,满人认识到留发的危害,王安石见皇帝时从容的扪虱而谈,太不讲卫生了,还有女人的小脚,满洲人三令五申人们剃到头发,最后不得不以留发不留头相威胁,群众才改到留长发的恶习,女人的小脚却怎么逼也不改,气得大清只得下令“满洲女人不得小脚”“小脚女人不得进宫”,这个文明的法令得到全体满蒙汉八旗的支持,直到清和平移交政权至今。

汉人,尤其南方的汉人在古代有很多恶习,如留长头发,吃老鼠,民国初,政府认识到短发更卫生,号召全国人民留短发,满洲人与时俱进,积极响应这次爱国卫生运动,只是南方的汉人太不讲卫生,从心理抵挡。

现在好了,卫生条件进步了,人们反而不喜欢留头发了,这都是我大清的功劳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