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憑什麼成爲一座區塊鏈的希望之城?

近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在coindesk共識大會上表示,MAS從未禁止區塊鏈技術或虛擬貨幣本身。過去幾個月,中國公民在新加坡建立了1000多個組織。

這一現象源於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在官網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全面叫停ICO。當時正在中國呈指數級增長的ICO市場,應聲而止。

而相對於全面叫停的中國來說,相反,新加坡對區塊鏈持開放的政策,並且以區塊鏈技術作為國家發展目標,從而成為國內的區塊鏈項目蜂擁而去的緣由。

新加坡備受青睞的原因是什麼?

政策扶持

新加坡在對於區塊鏈證券金融創新監管政策的開放程度遠超亞洲其他國家。

2017年9月,新加坡通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推出一系列計劃來支持金融技術行業。該項目是中央銀行與區塊鏈聯盟R3的合作,它專注於開發區塊鏈試點,以促進跨境支付。新加坡政府還與IBM合作建立區塊鏈技術創新中心,並且出資支持區塊鏈記錄系統項目,重力打造為期5年的2.25億美元金融科技投資計劃。

此外,新加坡也是繼英國之後第二個落地金融科技企業沙盒監管的國家。新加坡政府不僅在政策上予以扶持,還規定區塊鏈基金會可由新加坡會計與企業發展局(ACRA)登記管理獲得合法發行項目,這也是為什麼要註冊新加坡基金會的原因之一。

新加坡非盈利公眾基金會目前廣受區塊鏈ICO虛擬幣行業人士的青睞,加上新加坡是亞洲區塊鏈的中心、離我國地緣相近,同時政府對ICO有明確監管態度,是國際區塊鏈基金會註冊最佳落戶地區。

監管相對寬鬆

當然,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對數字代幣和虛擬貨幣在定義上是有所區分的,數字代幣即Digital Token,而虛擬貨幣是Virtual Currency,新加坡金管局認為虛擬貨幣是數字代幣的一種特定形式,新加坡不監管虛擬貨幣,甚至歡迎虛擬貨幣,因為這可以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而且帶來更多的外部資金。

MAS認為僅包括以比特幣和以太坊為例的虛擬貨幣等可用於金融支付和價值交換媒介的特定種類“貨幣”;而數字代幣已經在虛擬貨幣的基礎上衍生出更復雜的形式,其範疇要遠遠超過了虛擬貨幣,比如:數字代幣可能是一種資產的所有權憑證或證券化收益權證,這類數字代幣的ICO就屬於新加坡證券和期貨法(SFA)所規定的廣義投資範圍下的證券發行;還有的數字代幣體現的是債權關係,那就可能歸屬於SFA項下的公司債券監管類別。

如果數字代幣符合新加坡證券和期貨法中對於證券的定義,那麼發行人需要向新加坡金管局上報招股說明書,ICO發行人和中介機構都需要有相應資質許可,數字代幣的交易平臺也必須是新加坡金管局批准或認可的交易所或二級市場。

但也有例外——符合特定條件下的ICO發行,可以豁免提供招股說明書,這些特定條件包括:發行金額不超過500萬新幣,發行對象不超過50人,和向合格投資者發行等。

另外,由於交易匿名以及短期快速集聚大量資金的特點,ICO非常容易被利用於洗錢和支持恐怖主義。新加坡金管局要求數字代幣的發行和運營方必須密切關注資金流動情況,對可疑的交易信息及時向監管機構報告,避免數字代幣被用於貪汙腐敗資金、販毒資金、走私資金用於洗錢,也要採取措施控制數字代幣被反恐法和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所明令禁止的個人和主體所使用。

新加坡金管局會評估數字代幣洗錢(Money Laundering)和資助恐怖主義(Terrorism Financing)的風險,必要時進行監管。新加坡正在通過平臺建立客戶信息知悉(Know Your Customer)機制來降低ML和TF的可能,擬採用國內國際銀行間的合作共享來實現對客戶信息的充分披露,同時降低披露成本。

與此同時,新加坡金管局也採用了倫敦金管局(FCA)所採用的沙箱監管政策。任何有意願進行數字代幣創新應用的公司可以向新加坡金管局申請進行沙箱測試,金管局會在沙箱測試期間為該應用的運行提供更寬鬆的環境支持。

總的來說,新加坡對虛擬貨幣不進行監管的原則與大多數國家保持一致,但對於圍繞虛擬貨幣而創建出來的數字代幣,如果數字代幣具備了新加坡證券和期貨法中所規定的證券期貨類產品特徵,則該數字代幣將進入監管範圍。對於利用數字代幣進行的洗錢和資助恐怖主義行為,也會加以監管。

知名項目齊聚獅城

在新加坡註冊基金會流程簡單,不需要人到新加坡,只要在線提交姓名、手機號等相關資料就能辦理,註冊門檻非常低,註冊資本只要1新元,合人民幣大約4.5元,然後再交上幾萬到十幾萬不等的人民幣,等上大概兩週時間,新加坡當地的專業機構就可以幫助解決並辦理好註冊和項目合規的所有問題。

因而當前,越來越多的項目湧入新加坡,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也進入新加坡。同時,圍繞區塊鏈項目的一整套金融服務體系正在快速形成。

目前,國內的知名區塊鏈項目如量子鏈、唯鏈、溯源鏈等以及交易所OKcoin等都在新加坡註冊了基金會;同時,知名投資機構了得資本在新加坡設立了分支機構,節點資本更是計劃將總部搬至新加坡且已經完成公司的註冊,此外,分佈式資本體系也有一個投資機構在新加坡,名叫BlockAsset。

主要的萊特幣基金會、比原鏈基金會、BITFID基金會均在新加坡落地,火幣,比特大陸等也覆蓋了新加坡主要區塊鏈公司。

在全球,美國硅谷、瑞士、德國、日本、韓國等地區的區塊鏈發展比較迅速,但新加坡所具有的一些優勢似乎正在幫助它超越著其他地方。

有學者認為,雖然新加坡的區塊鏈項目數量眾多,但是其90%的項目架構並不完整。

儘管如此,不管新加坡眾多的區塊鏈項目會如何發展,新加坡,這個位於東南亞的島國,國土面積僅相當於北京五環內區域,正逐漸成為繼美國、德國等對區塊鏈項目包容度最大的國家之一,並正在成長為全球的區塊鏈發展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