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鑑賞 l 徐元文《寒山寺全景》

精品鑑賞 l 徐元文《寒山寺全景》

徐元文(1634年-1691年),字公肅,號立齋,清朝江蘇崑山人。徐乾學、徐秉義之兄,兄弟三人皆官貴文名,號稱"崑山三徐"、齋號"集義居"。著有《含經堂集》、《得樹園詩集》。

徐元文在少年時代就非常喜歡讀書學習,14歲時經考試被錄取為當地生員。他所讀的書以《詩》、《書》、《禮》、《易》、《春秋》、《樂》六經為主,也常讀諸子百家的著作,力求明瞭事理,經世致用。在繪畫中則也是獨樹一幟,自成一路,行筆秀潤縝密,具瀟灑清逸的韻度。

精品鑑賞 l 徐元文《寒山寺全景》

此為徐元文繪製的《寒山寺全景圖》,長90.0CM,寬48.9CM。圖中水榭疏密遠近,直曲穿插,點景石橋、小船相互映襯,配合豐富、生動而有變化。

環繞在屋舍之間的松柏樹,筆法勁健,密而不亂,節奏感甚強,頗得真實之美。 天空用淡墨染出浮動的白雲,與煙霧迷朦中的遠方樹林相接,加強了氣候特徵。

遠處鴻雁高飛,遂成妙制,錯落有致,營造出一個幽深寧靜、遠離塵世的境地。全圖景物處置洗練灑脫,墨色和悅潤澤,為一難得作品。

精品鑑賞 l 徐元文《寒山寺全景》

寒山寺位於蘇州市姑蘇區,始建於南朝蕭梁代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後唐代貞觀年間,名僧寒山、希遷兩位高僧創建為“寒山寺”。佔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三千四百餘平方米。

是中國歷史上十大名寺之一,寺內古蹟甚多,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

在碑廊裡,有一塊石碑上面由俞樾鐫寫的唐代大詩人張繼那首膾炙人口的《楓橋夜泊》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為寒山寺中的一絕。

而寒山寺又素以鐘聲聞名天下,每年除夕或元旦晚上,寒山寺都會舉行敲鐘儀式,鐘敲108下。每一下代表一個煩惱,聽完鐘聲,來年煩惱便隨風而去。

精品鑑賞 l 徐元文《寒山寺全景》

徐元文為順治十六年(1659年)進士第一,順治帝稱其為"佳狀元",賜冠帶、蟒服、乘御馬等,授翰林院修撰。康熙十八年,出任修《明史》總裁,薦萬斯同入史局。升國子監祭酒,充經筵講官。

康熙稱讚他:"徐元文為祭酒,規條嚴肅,滿洲子弟不率教者,輒加撻責,人人敬畏。後人不能及也。"後任左都御史,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翰林院掌院學士。

其就任國子監祭酒四年,任職期間各種規章制度都得以認真遵守執行,端正了學風,他還同其他學者一起致力於教授眾監生。

徐元文舉止文雅端莊,學識廣博,他的講解流暢明瞭,聲音洪亮,學生們都很敬佩和愛戴。他離開國子監以後,康熙皇帝曾經對群臣說:"徐元文為祭酒,條規嚴肅,滿族子弟不認真學習的,也一定要加以斥責,甚至鞭撻,至今監生們還畏服他,以後難得這樣的人了。"

精品鑑賞 l 徐元文《寒山寺全景》

康熙十三年(1674)時,徐元文升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重修《太宗實錄》副總裁。後親自審定《通鑑綱目》,為康熙帝講讀。康熙帝對於徐元文等人講授的《通鑑》非常滿意,稱讚他們分析的很精當詳細,對於他治理朝政很有幫助。

康熙十九年,徐元文升為都察院左都御史,兼經筵講官。受命任職那天,他到乾清門謝恩,康熙皇帝降旨嘉獎他從前的講解之功,賜給他手跡3幅,其中一幅寫的是"鳶飛魚躍。"

精品鑑賞 l 徐元文《寒山寺全景》

康熙二十三年二月,康熙皇帝又命他專門管理史局,負責監修《明史》。當時,史局已建立5年,但修書未成。這時他既然不參與政事,於是便專心修史。

他取來史局的人們所寫的紀傳稿,考訂史實,參用諸家之說,以年為經以月為緯,親自編輯。如果遇有疑難問題,就寫信花錢請來熟知前朝典故的人,虛心求教,細心商榷,經常直到深夜。

徐元文為人剛正不阿,史稱“遇事感言、不肯唯阿”,“與同官相接甚和,而遇事輒力爭無所避”。即使蒙冤受屈,也不改作風,不願同流合汙,以曲意逢迎上意。

此《寒山寺全景圖》筆鋒剛直,畫風協調,松柏更是象徵堅貞不屈的英雄氣概,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收藏價值。

精品鑑賞 l 徐元文《寒山寺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