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楓橋夜泊》千百年來寫愁代表作,情味雋永詩意美,醉美蘇州

唐朝的安史之亂後,張繼經過寒山寺時,寫下了這首《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遊子,都是那個晚上的景象。

同時,因為是遊子,對國家的擔憂和身處亂世的顧慮,也是千百年來寫“愁”的代表作。

楓橋夜泊

張 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自從張繼的《楓橋夜泊》問世後,寒山寺因此就名揚天下,成為千古的遊覽勝地,就是在日本也是家喻戶曉。不但我國曆代各種唐詩選本和別集將張繼的《楓橋夜泊》選入,連日本的小學課本也載有此詩,可見詩名之盛。

張繼《楓橋夜泊》千百年來寫愁代表作,情味雋永詩意美,醉美蘇州

詩人運思細密,短短四句詩中包蘊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詩意的語言構造出一個清幽寂遠的意境:江畔秋夜漁火點點,羈旅客子臥聞靜夜鐘聲。所有景物的挑選都獨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共同形成了這個成為後世典範的藝術境界。

《楓橋夜泊》描寫了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遊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深遠的小詩。表達了詩人旅途中孤寂憂愁的思想感情。

張繼《楓橋夜泊》千百年來寫愁代表作,情味雋永詩意美,醉美蘇州

為什麼詩人一夜未眠呢?

首句寫了“月落、烏啼、霜滿天”這三種有密切關聯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時大約天將曉,樹上的棲鳥也在黎明時分發出啼鳴,秋天夜晚的“霜”透著浸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瀰漫著滿天霜華。

第二句寫詩人一夜伴著“江楓”和“漁火”未眠的情景。

張繼《楓橋夜泊》千百年來寫愁代表作,情味雋永詩意美,醉美蘇州

前兩句寫了六種景象,“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

後兩句只寫了姑蘇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鐘聲傳到船上的情景。前兩句是詩人看到的,後兩句是詩人聽到的,在靜夜中忽然聽到遠處傳來悠遠的鐘聲,一夜未眠的詩人有何感受呢?

遊子面對霜夜江楓漁火,縈繞起縷縷輕愁。這“夜半鐘聲”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詩人臥聽鐘聲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這首詩採用倒敘的寫法,先寫拂曉時景物,然後追憶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鐘聲,全詩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