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圖板漢中之戰全解析

運用谷歌地圖等,以類似建模的方式,詳細繪製19張戰役地圖,一步一步解讀劉備在漢中之戰中,所運用的戰略和戰術,以及所產生的效果和意義,並詮釋了後勤,在劉曹漢中之戰中的巨大意義。

  1. 前言漢中農業發達、物產豐富劉備準備北上-武都之戰劉備進軍漢中,選擇走金牛道?還是米倉道?劉備進抵陽平關外,派陳式從側翼進攻,被張郃、徐晃擊退劉備踏出漢中之戰最重要一步,翻越米倉山,繞過陽平關,登上定軍山劉備反客為主,擊斬夏侯淵,進逼漢水曹操抵達漢中曹操遷徙軍民達到40萬人,可能引發100萬人徭役,導致後勤災難劉備的糧道-金牛道,全程1500裡曹軍破壞劉備金牛糧道的最終失敗曹軍逐漸陷入被動曹軍糧草開始短缺,開始陷入崩潰可能100萬百姓服徭役,進而引發起義,動搖曹魏總結

1.前言

漢中之戰中,劉備走金牛道,與夏侯淵在陽平關對峙,隨後翻越米倉山,繞過陽平關,登上曹軍身後的定軍山,實現反客為主,並擊斃夏侯淵,直逼漢水。曹操為挽救陽平關曹軍,親臨漢中,並遷徙武都、漢中超過30萬人,引發可能達到100萬百姓的後勤和徭役災難。

劉備針對曹操後勤壓力巨大,主動退回定軍山,而曹操為避免側翼暴露給劉備,只能渡過漢水,於定軍山下壓迫劉備。對此,劉備以本人吸引曹操,而往西分兵在陽平關外,確保金牛糧道,又往東派遊軍黃忠、趙雲,襲擾被拉長至漢水以南的曹軍後勤補給線。

隨著曹操無法斷絕劉備金牛糧道,而劉備卻襲擾糧道成功,曹軍後勤開始搖搖欲墜,士兵不斷逃亡。面對劉備開始的正面挑戰,曹操只能先避戰,然後撤退。

但約40萬軍民遷徙,以及可能的100萬百姓徭役,造成了補給線出現千里饋糧,進而崩潰,導致曹軍撤退形成潰敗,並引發河南大量徭役區百姓的起義。

劉備迅速推進,解放農業發達的漢中西段,又沿漢水,解放漢中東段部分,除去曹操遷走漢中西段的8萬人外,劉備獲得漢中東段等地的數十萬人口和土地,幾乎獲得完勝。

2.漢中農業發達、物產豐富

(注1)華陽國志漢中志:在《詩》曰:“滔滔江漢,南國之紀。”其應上昭於天。又曰:“惟天有漢”。其分野與巴、蜀同佔。其地東接南郡,南接廣漢,西接隴巴、陰平,北接秦川。厥壤沃美,賦貢所出,略侔三蜀。

(注2)三國志張魯傳:又置義米肉,縣於義舍,行路者量腹取足;若過多,鬼道輒病之。犯法者,三原,然後乃行刑。不置長吏,皆以祭酒為治,民夷便樂之。

(注3)三國志張魯傳:魯功曹巴西閻圃諫魯曰:漢川之民,戶出十萬,財富土沃,四面險固......願且不稱,勿為禍先。魯從之。韓遂、馬超之亂,關西民從子午谷奔之者數萬家。

(注4)三國志張魯傳:左右欲悉燒寶貨倉庫,魯曰:本欲歸命國家,而意未達。今之走,避銳鋒,非有惡意。寶貨倉庫,國家之有。遂封藏而去。太祖入南鄭,甚嘉之。

劉曹雙方爭奪的漢中,根據《華陽國志漢中志》的記載,被譽為“厥壤沃美,賦貢所出,略侔三蜀”(注1),揭示漢中自古就農業發達,物產豐富。

漢末,張魯割據漢中,據說“又置義米肉,縣於義舍”等,而被譽為“民夷便樂之”(注2),至211年,關西數萬戶百姓因戰亂流入漢中,更是號稱“漢川之民,戶出十萬,財富土沃”(注3)。

可見,以漢中的肥沃土地,養活數十萬人,並且固守是不成問題的,即使短時間裡增加關西10多萬百姓,也沒見漢中鬧饑荒的史料記載。

可以說漢中這家旺鋪在張魯手上不斷增值擴張,還將“寶貨倉庫”封存貼條,留給下一任曹操(注4),結果曹操一接手,就不斷賠錢,以至於要到搬遷的地步,這是為什麼呢?

3.劉備準備北上-武都之戰

(注5)三國志黃權傳:魯已還南鄭,北降曹公,然卒破杜濩、樸胡,殺夏侯淵,據漢中,皆權本謀也。

(注6)三國志武帝紀:(217年)冬十月,天子命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以五官中郎將丕為魏太子。劉備遣張飛、馬超、吳蘭等屯下辯;遣曹洪拒之......曹洪破吳蘭,斬其將任夔等。三月,張飛、馬超走漢中,陰平氐強端斬吳蘭,傳其首。

(注7)三國志楊阜傳:還,拜金城太守,未發,轉武都太守。郡濱蜀漢,阜請依龔遂故事,安之而已。會劉備遣張飛、馬超等從沮道趣下辯,而氏雷定等七部萬餘落反應之。太祖遣都護曹洪御超等,超等退還。

(注8)三國志曹真傳:以偏將軍將兵擊劉備別將於下辯,破之,拜中堅將軍。

(注9)三國志曹休傳:劉備遣將吳蘭屯下辯,太祖遣曹洪徵之,以休為騎都尉,參洪軍事。太祖謂休曰:"汝雖參軍,其實帥也。"洪聞此令,亦委事於休。備遣張飛屯固山,欲斷軍後。眾議狐疑,休曰:"賊實斷道者,當伏兵潛行。今乃先張聲勢,此其不能也。宜及其未集,促擊蘭,蘭破則飛自走矣。"洪從之,進兵擊蘭,大破之,飛果走。

217年,劉備在護軍黃權的謀劃下(注5),開始攻略益州漢中郡,和涼州武都郡。

217年冬,劉備先派遣張飛、馬超、吳蘭、雷銅(注6),走金牛道,途中轉小道,踏上陳倉道的沮道段(注7),避開陽平關的夏侯淵等人,直接趨向武都,佔領下辨。

  • 地圖1,張飛、馬超、吳蘭、雷銅4人,走金牛道,為避開陽平關的夏侯淵,途中特地從小路轉陳倉道的沮道段,奔武都
繪圖板漢中之戰全解析

武都之戰的記載非常模糊,首先劉備派兵出征武都的目的,沒有史料明確記載。其次,張飛、馬超等人進軍武都,能夠佔領下辨,似乎是武都太守楊阜“依龔遂故事,安之而已”,沒有認真防守的原因,不久,曹操派遣曹洪、曹真、曹休搶奪武都(注8)。

這3曹進軍武都路線,可能是陳倉道,此時吳蘭等人屯兵下辨,而張飛企圖屯兵固山(譚圖位置),放出風聲“欲斷軍後”,但曹軍進軍武都,除了東面的陳倉道,還可以走西面的祁山道,要是曹軍一旦走祁山道入武都,進行包夾,那麼張飛就......

結果張飛屯兵固山,曹軍將士“眾議狐疑”,所以個人認為張飛放出斷後風聲的效果有限,曹休就認為張飛要是斷後,也應該偷偷的進行,而不是搞個大新聞,因此建議曹洪迅速擊破吳蘭等人。曹洪聽從後,進攻下辨,擊斬吳蘭等人,張飛、馬超就退走(注9)。

不過曹軍既然佔領下辨,固山在下辨以北,那張飛、馬超的退路就成了問題,天知道這哥倆從哪條路退走的,難道是翻山越嶺?還是繞遠路走陰平道?

所以各方面來看,劉備出征武都的目的,很不明朗,要說是斷夏侯淵的陳倉糧道,可張魯都投降好幾年了,漢中通往關中的棧道早就修好了,夏侯淵還有褒斜道可以運糧;要說是佔領武都,劉備動用的力量不夠;要說遷民,也沒看到劉備提供多大的後勤保障。

或許劉備出兵武都,目的僅僅是煽動策反“氏雷定等七部萬餘落”而已,當然,這僅僅是猜測而已。

  • 地圖2,武都之戰前,吳蘭等人屯兵下辨,而張飛屯兵北面的固山,3曹等人擊破吳蘭等人,張飛、馬超退走,不過此戰對劉備的目的性很不明朗。
繪圖板漢中之戰全解析

4.劉備進軍漢中,選擇走金牛道?還是米倉道?

218年3月,隨著吳蘭等人被殺,張飛、馬超只能退出武都。劉備通過一系列的準備,要親自北上漢中。

理論上從成都出發去漢中,有兩條路,一是金牛道,二是米倉道,但在古代,這米倉道不是那回事。

  • 地圖3,左為金牛道,途經白水關至陽平關,右為米倉道的大致路線
繪圖板漢中之戰全解析

現在的學術界對米倉道研究,相對比較少

繪圖板漢中之戰全解析

米倉道與金牛道“相差很遠”,使用率相對低,而且路線多變。

繪圖板漢中之戰全解析

米倉道的使用性質不確定,官道和民間通道皆有之。

繪圖板漢中之戰全解析

而且這米倉道,非常非常險要。

(注10)太平廣記大竹路引玉堂閒話:興元之南,有大竹路,通於巴州。其路則深溪峭巖,捫蘿摸石,一上三日,而達于山頂。行人止宿。則以緪蔓繫腰。縈樹而寢。不然,則墮於深澗,若沈黃泉也。復登措大嶺。葢有稍似平處。路人徐步而進,若儒之布武也。其絕頂謂之孤雲兩角,彼中諺雲:“孤雲兩角,去天一握......崎嶇險峻之狀。未可殫言。

這路難走的不得了,行人睡在這裡,要用藤蔓捆住腰,系在樹上,否則就要掉進深溝裡(注10)。不知道張郃走米倉道,來進軍宕渠與張飛大戰時,走的是哪段米倉道。

不過從米倉道的地形來看,百姓走米倉道的危險係數非常高,而效率又很低,所以張郃遷民的水分是非常大的。

繪圖板漢中之戰全解析

顯然,相比金牛道,走米倉道是非常非常困難,路線模糊,道路險峻,後勤很難保障。不過,即使歷史上的劉備,最終選擇走相對容易的金牛道,也是一段艱險路程,所謂“蜀道難於上青天”,莫過於此。

  • 地圖4,劉備即使走金牛道,也需要不停地轉圈繞路,而從成都到漢中,路程超過1500裡
繪圖板漢中之戰全解析

5.劉備進抵陽平關外,派陳式從側翼進攻,被張郃、徐晃擊退

(注11)蜀鑑:廣石,陽平關西有礦石關。

(注12)三國志張郃傳:劉備屯陽平,郃屯廣石。備以精卒萬餘,分為十部,夜急攻郃。郃率親兵搏戰,備不能克。

(注13)三國志徐晃傳:太祖還鄴,留晃與夏侯淵拒劉備於陽平。備遣陳式等十餘營絕馬鳴閣道,晃別徵破之,賊自投山谷,多死者。

(注14)三國志徐晃傳:太祖聞,甚喜,假晃節,令曰:此閣道,漢中之險要咽喉也。劉備欲斷絕外內,以取漢中。將軍一舉,克奪賊計,善之善者也。

218年末,劉備抵達陽平關外,與夏侯淵對峙。219年春,在曹操尚未抵達漢中時,與夏侯淵對峙的劉備,開始一系列求變的軍事行動。

  • 地圖5,劉備抵達陽平關外,與夏侯淵對峙
繪圖板漢中之戰全解析

劉備派遣陳式,率領10多營,約萬人,翻越走馬嶺,前去“絕馬鳴閣道”。

夏侯淵連忙派遣張郃駐紮閣道以北(注11)的廣石(注12),陳式發動進攻,可未能攻下,稍後徐晃率援軍擊敗陳式(注13)。

  • 地圖6,劉備派陳式,翻越走馬嶺,去“絕馬鳴閣道”,試圖從北面包抄曹軍,但被徐晃、張郃擊退
繪圖板漢中之戰全解析

譚圖對這個馬鳴閣道,似乎標記在現利州昭化區,可此地在陽平關西南100多公里,劉備要是在抵達陽平關前,陳式前往這個馬鳴閣道或許還有意義;當劉備抵達陽平關後,派遣陳式前往此地就完全失去意義了。

要是徐晃擊敗陳式,是佔據這個馬鳴閣道的話,就等於完全掐斷蜀軍後路,劉備只會落得個被全殲的下場,結果丟了漢中的卻是曹操,所以譚圖的馬鳴閣道,是有問題的。

  • 地圖7,要是按照下面這張譚圖的馬鳴閣,劉備的後路已經被切斷
繪圖板漢中之戰全解析

而根據寧強縣委的考據,此馬鳴閣道非彼馬鳴閣道,也就是說存在兩個馬鳴閣道,清代浦起龍注杜甫《飛仙閣》引用朱鶴齡的話,曰“飛仙閣,在今漢中府略陽縣東南四十里。或雲,即三國時馬鳴閣”。

可以說《徐晃傳》中的馬鳴閣道,就在陽平關北面,陳倉道的起始段,這樣也解釋了曹操為什麼要說“此閣道,漢中之險要咽喉也。劉備欲斷絕外內,以取漢中”的原因(注14)。下面為寧強縣委對《徐晃傳》中,馬鳴閣道在何處的考據。

繪圖板漢中之戰全解析

徐晃擊敗陳式,避免了蜀軍從北側包抄的危局。但是,劉備派陳式佔據馬鳴閣道,並非僅是想著從北面對曹軍進行包抄。

6.劉備踏出漢中之戰最重要一步,翻越米倉山,繞過陽平關,登上定軍山

(注15)三國志先主傳:二十四年春,自陽平南渡沔水,緣山稍前,於定軍興勢作營。淵將兵來爭其地。

219年1月-2月,劉備在陽平關與夏侯淵對峙時,而沿狹窄的金牛道,蜀軍所能擺開的陣勢也就數百米,而漢水就在劉備營地以南。

所以劉備就在稍早派遣陳式佔據馬鳴閣道之際,又留下高翔在陽平關外,確保後方金牛道的糧道,而本人則率軍“南渡沔水,緣山稍前,於定軍興勢作營”(注14)。

也就是說,劉備往南渡過100多米寬的漢水,再非常冒險地翻越米倉山西北段,一直向前,終於踏進漢中盆地,再登上了海拔800多米高的定軍山。

定軍山周邊,水源充沛。至此,劉備踏出漢中之戰最重要一步,蜀軍突然出現在曹軍身後,成功實現了反客為主。

  • 地圖8,劉備在陽平關外,開始“南渡沔水,緣山稍前,於定軍興勢作營”,這是劉備在漢中之戰的決定性的一步,成功實現了反客為主
繪圖板漢中之戰全解析

7.劉備反客為主,擊斬夏侯淵,進逼漢水

(注16)三國志夏侯淵傳:二十四年正月,備夜燒圍鹿角。淵使張郃護東圍,自將輕兵護南圍。

(注17)三國志夏侯淵傳:備挑郃戰,郃軍不利。淵分所將兵半助郃,為備所襲,淵遂戰死。

(注18)三國志法正傳:淵將兵來爭其地。正曰:可擊矣。先主命黃忠乘高鼓譟攻之,大破淵軍,淵等授首。

(注19)三國志先主傳:先主命黃忠乘高鼓譟攻之,大破淵軍,斬淵及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趙顒等。

(注20)三國志張郃傳:淵遂沒,郃還陽平。當是時,新失元帥,恐為備所乘,三軍皆失色。淵司馬郭淮乃令眾曰:張將軍,國家名將,劉備所憚;今日事急,非張將軍不能安也。遂推郃為軍主。

(注21)三國志郭淮傳:其明日,備欲渡漢水來攻。諸將議眾寡不敵,備便乘勝,欲依水為陳以拒之。淮曰:此示弱而不足挫敵,非算也。不如遠水為陳,引而致之,半濟而後擊,備可破也。"既陳,備疑不渡,淮遂堅守,示無還心。

219年2月,劉備翻越米倉山,登上定軍山,突然出現在曹軍身後,這讓夏侯淵坐不住了,他只能“將兵來爭其地”。

  • 孫子曰: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

曹軍趕來會陷入被動,但不來則更被動,所以夏侯淵立刻把張郃從廣石調回,並親自率軍從陽平關,往南渡過漢水,抵達走馬谷,與劉備在定軍山下對峙。

可劉備勢高,夏侯淵勢低,所以曹軍只能在定軍山下,修鹿角作圍,其中,夏侯淵本人修築南圍,而張郃修築東圍,以防蜀軍(注16)。

  • 地圖9,劉備留下高翔屯陽平關外,自己登上定軍山,而夏侯淵、張郃迅速趕到走馬谷,於定軍山下,修壘固防
繪圖板漢中之戰全解析

  • 孫子曰:故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

劉備在南圍和東圍全都放火,然後專挑曹軍弱點進行重點攻擊,這目標就是張郃,而張郃果然被蜀軍打的“軍不利”。

一旦東圍被攻克,曹軍就會被蜀軍攔腰截斷,就會有被全殲於漢水南岸的絕境,於是夏侯淵親自去南圍救火,再分出一半兵力援救張郃,可惜這一分,夏侯淵就完蛋了(注17)。

主帥夏侯淵位於凸出部,而且分兵削弱本部,法正就瞅準機會,一句“可擊”(注18),劉備派遣黃忠進擊,在歡聲雷動中,蜀軍臨陣斬殺曹魏都督夏侯淵,以及益州刺史趙顒(注19)。

  • 地圖10,夏侯淵守南圍,張郃守東圍,劉備放火,挑選張郃進攻,夏侯淵親自救火,並派出一半兵力援救張郃,法正瞅準機會,劉備派黃忠斬殺夏侯淵
繪圖板漢中之戰全解析

張郃等人只能連夜退回漢水北岸的陽平關。次日,劉備率軍往陽平關方向,乘勝而進,進逼漢水(注20)。

而夏侯淵的司馬郭淮,推舉張郃為代理都督,並建議在漢水北岸“遠水為陳”,劉備為防範曹軍半渡而擊,就沒有選擇渡漢水(注21)。

  • 地圖11,劉備推進到漢水,郭淮推舉張郃為代理都督,並在漢水北岸列陣,阻止劉備渡漢水
繪圖板漢中之戰全解析

但此時,漢中曹軍只能困守漢水以北的陽平關一帶,全面陷入被動,而蜀軍可以輕易地從西面和南面對曹軍進行包夾,而劉備即使不往陽平關方向渡漢水,也可以往其它方向渡漢水。

曹軍在陽平關陷入困境中,所以曹操不得不來了。

8.曹操抵達漢中

(注22)三國志武帝紀:夏侯淵與劉備戰於陽平,為備所殺。三月,王自長安出斜谷,軍遮要以臨漢中,遂至陽平。

(注23)水經注疏卷二十七:城東容裘溪水注之,俗謂之洛水也。水南導巴嶺山,東北流。水左有故城(會貞按:城在今沔縣東南。),憑山即險,四面阻絕,昔先主遣黃忠據之,以拒曹公。

(注24)雲別傳:夏侯淵敗,曹公爭漢中地,運米北山下,數千萬囊。黃忠以為可取,雲兵隨忠取米。忠過期不還,雲將數十騎輕行出圍,迎視忠等。值曹公揚兵大出,云為公前鋒所擊,方戰,其大眾至,勢逼,遂前突其陳,且鬥且卻。公軍敗,已複合,雲陷敵,還趣圍。將張著被創,雲復馳馬還營迎著。公軍追至圍,此時沔陽長張翼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云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

219年3月,得知夏侯淵已死,隨後曹操率軍從長安出發。

219年3月-4月,曹操走完500裡褒斜道,抵達漢中,又趕至陽平關(注22)。

  • 地圖12,曹操抵達漢中,趕到陽平關
繪圖板漢中之戰全解析

曹操大軍抵達陽平關,劉備就主動退回定軍山,而曹操為保護側翼,防範劉備從定軍山渡漢水,與夏侯淵一樣,也只能從陽平關往南渡過漢水,進抵走馬谷,與劉備在定軍山下對峙,而曹操的悲劇也就此開始了。

曹操從褒斜道而來,則曹軍後勤糧道的部分地段,可以走褒水,而沿褒水往漢中則可注入漢水,再沿漢水往西100多里,就是漢水南岸的走馬谷了。

走水路的漕運雖可以降低人力,可曹軍沿漢水,卻必須要經過蜀軍的駐地。

劉備派遣黃忠、趙雲,沿漢水南岸,往東前進約10公里,期間渡過漾家河,最後來到漢水南岸,漾家河東岸的北山築營(注23)。

換句話說,曹軍以漢水為漕運的糧道,需要經過黃忠、趙雲駐紮的漢水南岸的北山腳下,就在蜀軍的騷擾範圍之內。

  • 地圖13,劉備退回定軍山,曹操派曹真督徐晃,在陽平關外,抄斷蜀軍糧道,而本人進至定軍山下,開始進攻。劉備固守,派遣黃忠、趙雲抵達漾家河東岸的北山,修築營壘,騷擾曹軍的漢水糧道
繪圖板漢中之戰全解析

所以劉備面對曹操主力,先不與交戰,而是派遣黃忠、趙雲隨時襲擊曹軍沿漢水漕運的糧道(注24)。

曹操的悲劇,很快就要開始了。

9.曹操遷徙軍民達到40萬人,可能引發100萬人徭役,導致後勤災難

(注25)三國志張既傳:太祖從其策,乃自到漢中引出諸軍,令既之武都,徙氐五萬餘落出居扶風、天水界。

(注26)三國志楊阜傳:及劉備取漢中以逼下辯,太祖以武都孤遠,欲移之,恐吏民戀土。阜威信素著,前後徙民、氏,使居京兆、扶風、天水界者萬餘戶,徙郡小槐裡,百姓襁負而隨之。為政舉大綱而已,下不忍欺也。

(注27)三國志杜襲傳:後襲領丞相長史,隨太祖到漢中討張魯。太祖還,拜襲駙馬都尉,留督漢中軍事。綏懷開導,百姓自樂出徙洛、鄴者,八萬餘口。

(注28)檄吳將校部曲文:又使徵西將軍夏侯淵等,率精甲五萬,及武都氐羌、巴漢銳卒,南臨汶江,扼據庸蜀。

(注29)夢溪筆談:若興師十萬,輜重三之一,止得駐戰之卒七萬人,已用三十萬人運糧,此外難復加矣。

(注30)三國志杜畿傳:太祖徵漢中,遣五千人運,運者自率勉曰:人生有一死,不可負我府君(指河東太守)。終無一人逃亡,其得人心如此。

(注31)資別傳曰:資曰:今若進軍就南鄭討亮,道既險阻,計用精兵又轉運鎮守南方四州遏御水賊,凡用十五六萬人,必當復更有所發興。天下騷動,費力廣大。

(注32)三國志曹真傳:正始五年,爽乃西至長安,大發卒六七萬人,從駱谷入。是時,關中及氐、羌轉輸不能供,牛馬騾驢多死,民夷號泣道路。

曹操在抵達漢中的前後,他居然要放棄“厥壤沃美”的漢中。

他命令張既、楊阜把武都(注25)(注26),總共6萬多戶百姓,約30萬人,走祁山道和陳倉道,遷徙至京兆、扶風、天水。

稍早又命令杜襲把漢中西段的8萬多百姓,走褒斜道,遷徙至洛陽、鄴城(注27),一路行程超過2000裡。

以上合計超過30萬百姓,再加上原夏侯淵數萬守軍(注28),和曹操援軍,軍民合計約40萬人。

這40萬人,如果按照“興師十萬,輜重三之一”(注29),約1比3的比例,需要不下100萬百姓服徭役。

而曹軍糧道,從河東(注30)經過長安,再經褒斜道至漢中,行程1500裡,而整個雍涼地區,百姓也只有數十萬人。

而227年,曹魏重臣孫資上書認為動員“十五六萬人”,會導致“天下騷動,費力廣大”(注31)。在244年,曹爽發動興勢之戰,動員6-7萬人,結果“關中及氐、羌轉輸不能供”(注32)。

從河東到雍涼,才數十萬人口,所能承擔的後勤人數上限也就是20萬人,而曹操遷徙軍民,卻有約40萬人,理論上需要100萬百姓服徭役,所以僅憑藉河東和雍涼地區的人口是不夠的,還需要其它地方,河南、南陽、潁川......

於是乎,不光是漢中的曹軍很快要出大事,整個曹魏也要出大事了。

10.劉備的糧道-金牛道,全程1500裡

(注33)三國志楊洪傳:先主爭漢中,急書發兵,軍師將軍諸葛亮以問洪,洪曰: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方今之事,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發兵何疑?時蜀郡太守法正從先主北行,亮於是表洪領蜀郡太守,眾事皆辦,遂使即真。頃之,轉為益州治中從事。

與曹軍一樣,劉備也需要通過成都後方,來提供後勤糧草。

劉備的糧道是從成都出發,走1500裡金牛道,抵達陽平關外,由於蜀軍並沒有攻下陽平關,所以運糧士兵還需在陽平關外,南渡漢水,再翻越幾公里的米倉山,最後運至定軍山。

  • 地圖14,劉備駐紮定軍山,其糧道從成都沿金牛道,抵達陽平關外,再翻越米倉山,抵達定軍山,全長1500裡,長度幾乎不亞於曹操的河東糧道
繪圖板漢中之戰全解析

劉備的糧道從成都走1500裡金牛道,抵達陽平關外,然後預防曹軍襲擊,翻越米倉山西北段,可謂艱險重重,為此劉備命令後方鎮守成都的諸葛亮和董和,加緊提供士兵和糧草。

  • 劉備>諸葛亮>楊洪

諸葛亮為了確保後勤,故意試探蜀地士人楊洪的口風,蜀人楊洪堅定地表達砸鍋賣鐵,也要支持劉備的漢中戰爭。於是諸葛亮推薦楊洪代替正在前線的法正為蜀郡太守,確保後勤(注33)。

劉備和曹操的後勤都差不多1500裡,不過對於成都的諸葛亮等人來說,他們只需承擔前線蜀軍的後勤,並沒有遷徙40萬軍民的額外負擔。

11.曹軍破壞劉備金牛糧道的最終失敗

(注34)三國志曹真傳:是時,夏侯淵沒於陽平,太祖憂之。以真為徵蜀護軍,督徐晃等破劉備別將高詳於陽平。

劉備早先抵達定軍山前,他為確保糧道暢通,就命令高翔駐紮在陽平關外,確保金牛糧道。

曹操在得知夏侯淵死時,就先行派遣曹真為徵蜀護軍,趕到漢中,然後督徐晃等人佔據陽平關,對駐守在關外的高翔發動進攻,一度擊破高翔營地(注32),但最終還是無法破壞蜀軍糧道。

  • 地圖15,曹真、徐晃企圖截斷蜀軍金牛糧道,雖一度擊破守護糧道的高翔,但最終還是失敗
繪圖板漢中之戰全解析

要一旦曹真破壞陽平關外的蜀軍糧道,劉備不僅糧道斷絕,還因為隔著米倉山,而被困在定軍山,成為曹操的甕中之鱉。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雙方後勤糧道都差不多1500裡,劉備可以翻越米倉山,來到定軍山反客為主,而曹真卻無法從陽平關翻越走馬嶺,從北面包抄消滅陽平關外的蜀軍,來斷絕劉備糧道。

曹真斷糧的最終失敗,不僅表明曹操失去了最後的翻盤機會,也預示著曹軍在漢中的悲慘結局。

12.曹軍逐漸陷入被動

(注35)裴注:先主與曹公爭,勢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無敢諫者。矢下如雨,正乃往當先主前,先主雲:孝直避箭。"正曰: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與汝俱去。遂退。

(注36)魏略曰:太祖在漢中,而劉備棲於山頭,使劉封下挑戰。太祖罵曰:賣履舍兒,長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黃鬚來,令擊之。"乃召彰。彰晨夜進道,西到長安而太祖已還,從漢中而歸。

(注37)三國志先主傳:曹公自長安舉眾南征。先主遙策之曰: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及曹公至,先主斂眾拒險,終不交鋒,積月不拔,亡者日多。

曹真斷蜀軍糧道的失敗,而劉備騷擾曹軍糧道反倒很成功。

黃忠、趙雲等人隨時可以從北山出發,渡過漢水襲擊曹軍糧道,哪怕放把火箭,都能燒到才百米寬漢水上的曹軍運糧船。

而在定軍山正面,劉備在山上固守,曹操從山下進攻,雙方短兵相接,劉備在最前線指揮,就在曹軍數十米的射箭範圍內,法正及時勸說,劉備才後撤(注35)。

要是那邊曹真加把勁,成功斷了蜀軍糧道,而這邊曹操也加把勁,夾斷米倉山和定軍山的聯繫,而全力圍殲劉備於定軍山,那曹軍就翻盤了,大事定矣。

可是兩邊都沒有成功,而曹軍的末日也終於到來。

隨著蜀軍騷擾成功,劉備開始轉守為攻,主動派劉封屢次挑戰曹操,曹操只能破口大罵劉備是“賣履舍兒”(注36),表示要召喚曹彰,可惜曹彰最終無緣抵達漢中。

從曹操迅速召喚曹彰,而曹彰抵達長安,曹操就已經回漢中的速率來看,曹操罵劉備已是戰爭晚期,正處於劉備轉守為攻的階段。

曹操選擇避戰,於是雙方“終不交鋒”。蜀軍的騷擾還在不斷持續,曹軍40萬人的後勤終於被壓垮,曹軍開始“亡者日多”(注37),不斷有士兵開小差逃亡。

  • 地圖16,曹真、徐晃截斷蜀軍糧道,最終失敗。而曹操糧道在黃忠趙雲的騷擾範圍內,糧草短缺下,曹軍開始逃亡,局勢轉向劉備一邊,劉備派遣劉封挑戰,曹操選擇避戰
繪圖板漢中之戰全解析

13.曹軍糧草開始短缺,開始陷入崩潰

(注38)三國志曹真傳:太祖自至漢中,拔出諸軍,使真至武都迎曹洪等還屯陳倉。

(注39)諸葛亮集:及至孟德,以其譎勝之力,舉數十萬之師,救張郃於陽平,勢窮慮悔,僅能自脫,辱其鋒銳之眾,遂喪漢中之地,深知神器不可妄獲,旋還未至,感毒而死。

(注40)漢晉春秋載司馬懿對夏侯玄曰:春秋責大德重,昔武皇帝再入漢中,幾至大敗,君所知也。今興平路勢至險,蜀已先據;若進不獲戰,退見徼絕,覆軍必矣。

(注41)三國志劉封傳:建安二十四年,命達從秭歸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為達兵所害。達將進攻上庸,先主陰恐達難獨任,乃遣封自漢中乘沔水下統達軍,與達會上庸。

(注42)三國志先主傳:夏,曹公果引軍還,先主遂有漢中。遣劉封、孟達、李平等攻申耽於上庸。

(注43)三國志王平傳:隨杜濩、樸胡詣洛陽,假校尉,從曹公徵漢中,因降先主,拜牙門將、裨將軍。

(注44)三國志徐晃傳:太祖遂自至陽平,引出漢中諸軍。復遣晃助曹仁討關羽,屯宛......羽圍仁於樊,又圍將軍呂常於襄陽。晃所將多新卒,以羽難與爭鋒,遂前至陽陵陂屯。

219年5月,處於夏天的汛期,而1個多月下來,曹軍的後勤和士氣已經無法維持,曹操只能選擇撤退。

曹軍的撤退路線,有兩條路,曹操讓曹真等人從陽平關以北約2公里的陳倉道撤退,經武都,回陳倉(注38)。曹操本人則從陽平關出發,向東走30多公里,走褒斜道撤退,回長安。

無論曹軍走哪一條路,都會與數十萬的撤退百姓,一起擠在狹窄的棧道上,這就引發了撤退悲劇,到底是百姓先走,還是曹軍先走。

而夏汛雨季,漂泊大雨下,幾十萬人擠在棧道上,棧道一旦崩塌,各種摔死、餓死、病死等等,將不計其數。

諸葛亮形容曹操“勢窮慮悔,僅能自脫,辱其鋒銳之眾,遂喪漢中之地”(注39),司馬懿形容曹操“昔武皇帝再入漢中,幾至大敗”(注40)。

諸葛亮誇大一下,司馬懿縮小一下,這曹操大敗是逃不了的。

而從時間來看,在60天時間裡,劉備從5月,曹操剛一跑路時,就迅速推進,接收漢中,併火速派劉封從漢中出發,又通知孟達從荊州的秭歸出發(注41)。

6月,兩路蜀軍成功收復漢中東段,東三郡(注42)。

劉備的迅速推進,成功擠壓曹軍和百姓的撤退時間,導致曹軍自動在棧道上形成潰退,而曹軍將領王平宣佈起義,歸順劉備(注43)。

219年6月,曹操差不多在此時回到長安,休整2個月後,8月派徐晃率領援軍,火速援救襄樊的曹仁,而此時徐晃的援軍依然大部分是新兵(注44)。

這隻能說明曹操從漢中逃回來的情況是損失慘重,這一路病死、餓死、逃亡,還有在棧道上摔死和投降劉備,導致曹軍經過2個月的休整,都沒有恢復元氣。

武都本來就屬於涼州,遷民屬於遷徙自己的百姓,而曹操在漢中西段,只遷走8萬百姓,而漢中東三郡的土地人口,還是被劉備獲得。

  • 地圖17,軍民40萬人的後勤,100萬百姓徭役,5月,曹軍開始崩潰,只能撤退,導致遷徙百姓和曹軍擠在棧道上,形成潰退,士兵損失慘重,以至於休整兩個月後,徐晃援救襄樊時,還多為新兵。也是在5月,劉備迅速佔領漢中西段,併火速派劉封孟達,於6月佔領漢中東段
繪圖板漢中之戰全解析

14.可能100萬百姓服徭役,進而引發起義,動搖曹魏

(注45)潛夫論實邊:民之於徙,甚於伏法。伏法不過家一人死爾。諸亡失財貨,奪土遠移,不習風俗,不便水土,類多滅門,少能還者。

(注46)三國志胡昭傳:建安二十三年,陸渾長張固被書調丁夫,當給漢中。百姓惡憚遠役,並懷擾擾。民孫狼等因興兵殺縣主簿,作為叛亂,縣邑殘破。固率將十餘吏卒,依昭住止,招集遺民,安復社稷。狼等遂南附關羽。羽授印給兵,還為寇賊。

(注47)三國志關羽傳: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

(注48)曹瞞傳曰:是時南陽間苦繇役,音於是執太守東里袞,與吏民共反,與關羽連和。

(注49)三輔決錄:以禕慷慨有日磾之風,又與王必善,因以聞之,若殺必,欲挾天子以攻魏,南援劉備。時關羽強盛,而王在鄴,留必典兵督許中事。文然等率雜人及家僮千餘人夜燒門攻必,禕遣人為內應,射必中肩。

(注50)晉書宣帝紀:魏武以荊州遺黎及屯田在潁川者逼近南寇,皆欲徙之。帝曰:荊楚輕脫,易動難安。關羽新破,諸為惡者藏竄觀望。今徙其善者,既傷其意,將令去者不敢復還。從之。其後諸亡者悉復業。

(注51)魏略曰:時太子在鄴,鄢陵侯未到,士民頗苦勞役,又有疾癘,於是軍中騷動。群寮恐天下有變,欲不發喪。

劉備在219年6月收復東三郡,就打通連接襄樊的漢水交通線,與荊州關羽的北伐,引發了連帶效應。

遷民本身就是無比殘酷的,百姓對遷徙是“甚於伏法”,不僅財富失去,還一路病餓逃亡,達到“類多滅門,少能還者”的慘狀(注45)。

而曹魏戰爭和遷民超過30萬,引發可能100萬百姓的徭役,以及鉅額錢糧花費,又導致黃河以南的百姓紛紛起義。218年,弘農郡陸渾縣,普遍畏懼漢中的“惡憚遠役”,於是百姓孫狼殺了縣主薄,率先打響起義第一槍(注46)。

此外,河南尹梁縣,潁川郡郟縣(注47),南陽郡宛縣(注48)也相繼發生起義。

而早在218年初,許昌發生勾結關羽的叛亂(注49),到219年關羽北伐,荊北和豫州潁川崩潰,大量屯田民逃亡(注50),曹操還要考慮遷徙在這一帶的產業,被司馬懿勸止。

而弘農郡、河南尹、潁川郡、南陽郡,都是曹魏在黃河以南經濟的核心區域,這些地方不是百姓造反,就是大興土木,國家瀕臨崩潰狀態。

曹操死時,整個曹魏依然處於“士民頗苦勞役”的狀態(注51),要不是大魏吳王助攻,曹魏後果難料。

  • 地圖18,218年到219年,兩路反攻的劉備,可能100萬百姓的徭役,讓曹魏處於風雨飄渺中
繪圖板漢中之戰全解析

  • 地圖19,219年8月,關羽威震華夏的極盛期時,黃河以南局勢圖
繪圖板漢中之戰全解析

15.總結

張魯統治時期的漢中,連同關西流入的百姓,有數十萬人口。

曹操遷走了屬於自己的涼州武都郡的數十萬百姓,還主要遷走漢中西段的8萬百姓,考慮到“奪土遠移,不習風俗,不便水土,類多滅門”,真正能夠活著抵達目的地的百姓不會太多,曹操遷民可謂得不償失。

得不償失也就算了,遷民數十萬所需的耗費是天文數字,導致曹魏損耗巨大,遷民的徭役和花費,又造成國家的動搖,河南多處起義。

對劉備來說,除了漢中西段的8萬百姓外,其餘包括漢中東段的三郡等在內,數十萬人口和土地,全部被劉備獲得,可以說,劉備幾乎獲得漢中之戰的完勝。

219年7月庚子,劉備自稱漢中王,達到其勢力的巔峰,可惜,花無百日紅......

  • 地圖20,曹操遷徙的數十萬百姓中,大多數都是涼州武都郡百姓,並非益州,而在漢中,只遷徙了8萬百姓
繪圖板漢中之戰全解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