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九种比喻来说明什么是如来藏

以下内容摘自索达吉堪布在厦门大学的演讲内容,因为觉得很重要,内容很殊胜,所以分享给大家。

堪布:我依据《如来藏经》、《宝性论》,以及前辈上师们的窍诀,简单讲一下人生具足如来藏的九种比喻。

这九种比喻,你信或者不信都没关系,但你要思考,佛陀说众生皆具佛性,皆具如来藏德相,并且用浅显易懂的比喻宣说了,这对你有何启发?比喻要说明的意思,你能信服吗?不信的话,你有什么理由,信的话,那这个如来藏,这个光明的心性,从现在直到成佛之间都是存在的,这一点你又如何受持?

下面我一边讲,你们也可以一边思维——

用九种比喻来说明什么是如来藏

总的来说,这九种比喻,是分别对应凡夫,声缘阿罗汉,见道菩萨,修道菩萨而说的。(凡夫有四种:未入道者、已入道者、资粮道者、加行道者;声缘阿罗汉一种;见道者二种;修道者二种。这九种比喻,就是要说明被这九种有情相续中的垢染所遮障的如来藏性。)

第一个比喻是萎花中的佛像:在枯萎的花中,有一尊非常庄严的佛像,天人用天眼见到以后,剥开枯萎的花、叶,显出光芒灿然的佛像。

喻义对照:佛像被隐藏着,这代表在烦恼中安住的如来藏;包裹佛像的萎败花叶,代表以贪心随眠(烦恼的异名)为主的八万四千烦恼,天人代表佛陀,当佛陀以佛眼,见到众生都有佛性以后,为其说法,去除如枯萎花叶般的八万四千烦恼,显现佛的功德,

一般来说,这个比喻对应未入道的凡夫。

第二个比喻是蜂群中的蜜:在千百万只蜜蜂聚集的中央,有一块上妙甘美的蜂蜜,智者发现了这块蜂密,便巧设方便驱散蜜蜂,取出蜂蜜。

喻义对照:被蜜蜂团团包裹的蜜,代表如来藏,外面的群峰,表示以嗔心随眠为主的各种烦恼,智者代表佛陀,佛陀见众生,都有如蜜般的如来藏,愿为众生驱开如群蜂一般的种种烦恼分别,现前证悟。

可见,现在我们不能见性,是因为有太多的障碍遮着,但我们都有佛性,这是一定的,所以,从真实意义上说,众生是佛。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佛教所谓的“众生是佛”,并不是说现相上是佛,是说实相是佛;而在观相上,众生是众生,佛是佛。

要进一步理解这个道理,就要涉及佛性的两种清净:自性清净和离垢清净。当说自性清净时,所有众生的本质老师清净的,都是佛。虽然暂时被烦恼、所知二联运遮蔽着,还不是真正的佛,但本体上就是佛;虽然本体上是佛,但在离开障垢之前,还是众生和,只有离垢了才能成佛,这就是离垢清净。比如冰是水,从本性上讲,水的本性是水,冰的本性也是水;但在显现上,冰就是冰、水就是水,你不能说冰是水,只有它融化以后,才是水。

这个比喻,对应已经入道的凡夫。

第三个比喻是糠秕中的果实:被糠秕包着的青稞、小麦等果实,是不能食用的,想要食用的人,一定要用方法剥掉穅秕才能享用果实。

喻义对照:对穅秕包裹的果实,代表如来藏光明;穅秕代表痴心随眠为主的一切烦恼;而去除糠秕的过程,就好比佛陀传法轮,让我们懂得真理,从而突破种种障碍,现前真实的如来藏。

这个比喻对应资粮道的凡夫。

用九种比喻来说明什么是如来藏

第四个比喻是不净粪中的纯金:有人走夜路,不小心把金子丢在了一个肮脏的粪坑中,天人以天眼发现了这个金子,便告诉大家,让他们把金子挖出来享用。

喻义对照:粪坑中的金子代表如来藏;而这个不净粪坑,则代表我们非常强烈的贪、嗔、痴等烦恼,虽然如来藏好像纯金沉在坑底一样,本来就存在着,但只有通过了解这一真理,然后去除烦恼粪秽,才能展现它的本来面目。

这个比喻对应加行道的凡夫。

堪布的开示,有利于对于如来藏的了解,当然了这些都是建立在相信如来藏存在的基础之上的,如果连这一点都不承认的话,那么说这些也甚无意义。

以上先和大家分享前四个比喻,后面几个明天继续分享……

用九种比喻来说明什么是如来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